智慧和力量的考验

1959-08-16 03:30殷之慧宋文郁
中国青年 1959年19期
关键词:自动扶梯梯级厂长

殷之慧 宋文郁

水晶宫里的秘密

夜深了,整个北京城显得格外恬静。而北京新车站却是一片欢腾。千百盏明亮的电灯,清晰地勾勒出车站大楼雄伟的轮廓。那遥遥相对的两座富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大钟楼,那墨底玉针的巨大的夜光自鸣钟,那矗立在两端精巧别致的琉璃塔楼……大厅上下,灯火辉煌,桔红、乳白色的灯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射向广场……新车站是如此玲珑剔透,耀眼夺目,宛如一座迷人的水晶宫。

鸣——鸣!一阵长笛,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接着,潮水般的人流,从大厅里倾泻出来。人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兴高彩烈地谈论着新车站,不时地回头望望美丽的水晶宫,不忍立即离去。

然而,在这座建筑物中,最使人流连的却是,在大厅中央飞快地转动着的四条长龙——四台双人自动扶梯。你看,一层层棕黑油亮的梯级,就像滚动着的波涛一样,一浪推一浪地从地面一直翻滚到二层楼上。它用不着人工操纵,只要旅客一脚踏上阶梯,扶梯便会自动地把你送到楼上,一直到把最后一批乘客送完以后,它就自动停止下来。而每条神秘的长龙,每小时可运送七千位旅客。如果四台自动扶梯同时运转,就可以满足每小时二万多旅客上楼的需要了。它们给扶老携幼、携带行李的旅客,带来多么大的方便啊!

亲爱的同志们,当你满意地乘上自动扶梯的时候,你可想到在它们的下面,有着怎样庞大的结构和复杂而精密的设备吗?你能想像到我们中国的电梯工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把自动扶梯制造成功的吗?

找到了“对象”

在北京国庆工程办公室里,马科长正在埋头翻阅着一叠工程任务单,他眉头紧蹙,目光又投到那张熟悉的纸面上:离国庆一天近一天了,北京新车站的自动扶梯的承包单位还没有着落。铁道部已经来催过三四次了。

这时,上海电梯厂技师王如章走了进来,他是来接洽制造升降电梯的,当他一眼瞥见任务单上的自动扶梯项目时,不由得惊喜地叫了起来:“啊!我们要造自动扶梯!”

“怎么,你们厂里能造吗?”

“可以试试呀,我们厂长朱文卿同志过去早就说过要试制自动扶梯,就是苦于没有‘对象呢?”

“喔!那好极了……”

铁道部北京新站指挥部的同志一听说有人敢承担这项工程,高兴极了。当晚,就派了一位同志去和王技师联系。

“王技师,您们厂的设备怎样?厂子有多大,火车开得进去吗?”铁道部的同志满以为他们是个大厂。

“哈哈!我们厂大得很,连飞机都能飞呢!”王技师忍不住地大笑起来。 当铁通部的同志了解到上海电梯厂,只不过是一个只有七八台皮带传动的“老爷”车床,和几间狭小破旧厂房的小厂时,就不免有些踌躇了。

智慧和力量的考验

上海电梯厂厂长朱文卿,接到王技师关于承包自动扶梯的信以后,好几天心情激动得不能平静下来,他再三考虑之后,决定亲自赶到北京去签订合同。这个钳工出身的厂长,一向是个猛冲猛打,说干就干的人,然而,上海机械局、计委的一些同志和厂里的工程师,却觉得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他们对朱文卿说:“你这种热情很好,不过国庆任务不比往常,有把握就接,没有把握还乱接,可就误了大事。”“你们厂的技术设备很差,这种现代化的自动扶梯能造得出来吗?”

可不是吗,

过去美国沃梯斯工厂在上海中百公司设置的一台单人小型自动扶梯,设计、制造的时间不算,运到上海后,光是按装,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哩!而我们这个小厂承包自动扶梯,设计、制造、试车、安装总共只给六个月的时间呀!这些困难,朱厂长心里都很清楚。可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只想到:国庆工程中需要自动扶梯,我们电梯工人就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不去干,势必只能向国外去订货,这是对我们中国工人阶级智慧和力量的考验。我们一定要经得住这个考验。不会,我们可以学:有困难,我们可以克服;更何况上海我们还有这么多兄弟厂支援呢!去年全国大跃进,在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下,全部自动控制的升降电梯我们不是也试制成功了吗?为什么在今年庆祝建国十周年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反而在新事物面前畏惧呢?”

一定要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他一方面快函王技师,自己服着就登车北上去签订合同;一方面指派技术员和工人,到上海中百公司去拆卸测绘那台由美国制造的单人小型自动扶梯。而且再三叮咛他们:要仔细研究它的构造和特点;我们一定要掌握它,超过它,为祖国首都的大门——北京车站,制造出世界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一定要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我们一定要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王技师放下手里的信,心里充满了激情。厂长亲切的鼓励不仅给了他力量,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信心。突然,他想起了一年以前,到工人文化宫去参观最新工业技术展览会的事,就在文化宫大门两侧,设置着两只光电管自动控制计数的小箱子。检票员告诉他:只要参观者一脚跨进门坎,左边小箱孔里射出的光线受到人影的阻挡,右边的小箱就会立刻发出电流,触动计算枢扭就可以代人记下新的数字。这样,每到晚上,检票员只要打开箱子,就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一天中参观人数的精确数字。它将代替多少烦复的人工劳动呵!

那时候,这个小小的光电控制器,曾经深深地吸引着这个电气工人出身的老技师。现在,当他要为祖国制造第一流自动扶梯的时候,他不由得又想起了那支诱人的光电管来:“既然人们能利用光电管来自动控制数字,那么我们的自动扶梯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它来代替人工操纵呢?我们应该让它来超过“沃梯斯!”

在新华书店里,王技师用心地翻阅着各种有关无线电设备的书籍,在一本苏联杂志里,他终于找到了利用光电管自动控制的资料。根据这份资料他立刻设计了一张光电控制扶梯开关的图样,寄到了上海。

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正在为厂里能承担制造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而兴高采烈,突然又听厂长说要自制光电管自动控制器,更加感到新奇和高兴。特别是那些一向热衷于技术革新的小伙子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还没等工程师和技术员对图样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拆掉了一架收音机,照着图样,三三两两地在下面试制开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厂里却有少数人对于面前所发生的一切感到了惶惑和忧虑。他们说:“自动扶梯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制造,将来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定很多,现在还要加上个光电管自动控制器,问题就更复杂了,万一搞不好,怎么办?”

但是,工人阶级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于自己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自信,支持着朱厂长和大多数工人,他们不赞成那些在新事物面前畏首畏尾、疑虑重重的态度,反对那种不首先考虑如何去创造,而只是想到如何去逃避困难,弥补失败的胆小鬼。

他们说: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车站就是首都的大门!我们每人只有一双眼,也许看不到多远,但你可知道在几个月以后,将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瞻望着这座世界上第一流的车站,欣赏着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自动扶梯。面对着这样一个光荣而严肃的任务,我们难道不应该以“为了还要更好”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吗?既然建筑工人有信心选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车站,我们电梯工人就有决心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真是蚂蚁啃骨头呵!

六月,上海已经进入炎热的季节。杨树浦平凉路上这家小小的上海电梯厂,每天都象过节似的热闹。不知底细的人谁也摸不清这是怎么回事!你看那一台台崭新的马达;那堆积如山的钢材铁板;那数不清的成箱成箱的另件,严严实实地塞满了所有的厂房,似乎要把这家小厂立刻挤垮了似的。不但如此,近几天来,连厂两边的马路上,厂后面的菜场里也被这些硬家伙给占据了,害得交通警和荣场管理员都跑到厂里去进行交涉。但当他们到厂里把情况一闹清楚,却立刻又被另一种崇敬的感情所征服了。你看,从厂门到车间,到处贴满了保证书、决心书、挑战书;上面写满了工人同志的豪言肚语:“为国庆献礼本车间保证日创三项新纪录!”“赢得时间就是胜利,本车间决心取消周三休假制!”……冷作车间的红旗突击队一马当先,以一个人做两个半人的活向全国青年积极分子潘久发东风突击队提出挑战,接着,“跃进”“曙光”等六个突击队也都跟踪奔腾起来……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光荣感激励着每个人的心。分不清是工人还是技术员;是工程师还是科室工作者;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是上班还是假日,人们都在为祖国第一台自动扶梯的诞生而战斗着。

但,那时候困难有多么大呵:在制造扶梯的梯级曲形轨道时,首先就碰到了设备不足的困难,这个弧形直径达四公尺八的巨大部件,一定要有落地大型车床才能进行加工,可是,到哪去找这样的大车床呢?大厂子可能有,但人家自己的生产任务也紧张哪!怎么办呢?工人们决定自己动手制造土设备,反正不管条件多么差,任务一定要完成!

在这以后,一连十多天,钱生富技师、张祖昌师傅、屠祖荫工段长等都为加工曲形轨道绞尽了脑汁,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找到了窍门,他们把一根四米长的工字铁,固定在一台改装过的小车床旁边,把铣刀安装在工字铁的尖端,然后利用马达带动。只要马达一开动,装着铣刀的工字铁,就象一支大园规那样,在车床上沿着曲形轨道的弧形道背道槽紧张地劳动起来……但是,当加工轨道的设备问题刚解决,新的困难又产生了:这样大的部件,没有宽大的厂房怎能进行操作呢?可是眼前全厂十来间小屋,一间也容纳不下这个大家伙呀!怎么办呢?……他们又到工厂后找到了一块空地,用雨布竹杆搭上一个大棚子,就算是大部件加工车间。接着,土设备,技术革新就在全厂遍地开花了。在冲压梯级钢板时,厂里没有强压力大型冲床,他们就在原来的小冲床上分次冲压;在衔接金属结构架时,没有起重设备,他们就用竹杆吊上手拉葫芦来代替行车;人力不够了,他们日夜的加班干,技术条件不够,他们就创造性地巧干,他们就这样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了原来小厂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那些日子里,谁走进上海电梯厂,谁都会被这些忘我的创造精神所感动,人们都打从心底里赞叹着:“真是蚂蚁啃骨头,厂小志气高呵!”

全上海在支持你!

为祖国制造第一台自动扶梯的光荣任务,不仅激励着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上海机床厂,上海锅炉厂,大隆机器厂,精叶机器厂,机床钢模厂等二十来个兄弟工厂,也和上海电梯厂一样地为上海能制造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而感到光荣和骄傲。在上海党市委、计委和机械局的领导支持下,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大力地支持着年轻勇敢的上海电梯厂。成批成批的大部件和精密另件由他们承担下来了,为了给自动扶梯冲压梯级胶木板,开轮盘模子,上海机床钢模厂的工人们放下了自己厂里的生产任务,在党支部书记的亲自领导下,日夜不停地加班劳动着;上海机床厂为了及时地为自动扶梯突击磨光八千片曳引链条片,不仅腾出了正在为本厂生产的九台磨床,而且还破例地把已经装箱备运的六台新机床开动起来为自动扶梯加工另件;在加工传动机上的大铜牙齿等部件时,一时材料不及运到,曹义昌铸铜厂领导上就主动地把自己厂的原材料垫上……那时,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不论到哪个厂去加工另件,人们总是那么热情地招待和鼓励他们:好好干吧,我们厂的工人们支持你,全上海的工人都在支持你!这种伟大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不断地鼓舞着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使他们在新任务面前越发坚强,越发勇敢了。

只有一个建国十周年

时间迎着伟大的节日飞驰前进,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按照生产计划,应该是在上海试装的日子了,可是,现在试装却不能进行,——扶梯的部件加工只完成了二分之一!人们不由得着急起来了。离国庆只有两个多月了,在这短短的几十天中,要加工完所有的部件;进行一次试装,然后再把这三百多吨的部件运到北京正式安装,朱厂长和王技师仔细计算后,仍然感到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呢?要么就把任务推迟到国庆以后完成;要么取消耗时一个来月的试装过程,使任务能按期完成。困难再一次地考验着每个人的勇敢、智慧和对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在厂务会议上人们展开了一场要不要试安装的热烈辩论,那些一开始就对制造自动扶梯抱着惶惑疑虑的人,这时又重新弹起他们慢慢来的老调;他们认为承担这次任务本来就是冒险,取消试装就更危险,万一运到北京,安装不起来,或是运转不了怎么办?他们主张先在国庆节前完成两台任务,留下一半到国庆节以后完成;个别人干脆建议全部工程推到国庆以后完成。

但,朱厂长和王技师等坚决反对这种“慢慢来”的做法。我们现在正在完成的是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任务啊!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工作往后一推,可是伟大的十月一日却不能推到十月二日来过的。我们必须分秒必争,赢得时间就是胜利。在这个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朱厂长和大多数的工人大胆决定取消试按装过程,一方面立刻派人到北京去进行安装。他们决定以边生产,边运输,边安装,边发现问题,边就地研究解决的“五边工作法”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困难。

七月二十一日,王技师率领第一批人马,随着第一批金属结构来到了北京,投入了紧张的安装工程。

不平凡的一天

在车站大厅里,安装自动扶梯的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长长的曳引链,已绕在巨大的金属结构架上沿着正付轨道不停地转动。现在只差把梯级一层层地安到曳引链上,自动扶梯的主要工程便接近完成了。

紧张地劳动了几十天的工人们,望着那飞快旋转的链条,都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朱厂长也按不住兴奋的心情,亲自跳到坑道里和工人一起进行梯级的安装。第一个梯级顺利地安装上去了,但是第二个梯级却怎么也装不进去,更奇怪的是当链条一运转,梯极下面的轴瓦,就不断地撞击着轨道上的螺丝,发出当当的响声,最后路于卡住不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仔细一检查,不由都得怔住了,啊!梯级上的轴瓦和曳力链上的轴承,竟误差了二十公厘!

朱厂长气急败坏地从梯道里跳上来,晨曦透过玻璃倾洒在他的脸上,他的脸色白得像纸一样,黄豆般的汗珠从额头上直滚下来。夜班的工人们一个个急得手足无措。这时正在工棚里睡觉的王技师和吴恒兴师傅,听说出了事故,一下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套上鞋子直奔工地。他们看到厂长那苍白的面色,望望僵死似的曳引键,就像掉进了冰窑里一样。王技师急急忙忙翻开图纸一看。“哎呀!这完全是设计上的疏忽呀!赶快打电报给厂里的工程师,务必请他星夜赶到北京来”。多么令人焦急呀!已经是九月十一日了,要是全部返工的话,那末,自动扶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国庆献礼了。难道真的是前功尽弃吗?

“不!绝不能让它半途而废!”朱厂长斩钉截铁地说。在吴恒兴老师傅的建议下立刻召开诸葛亮会。会上大家纷纷出主意,有人建议把曳引链上的横轴锯掉一截;有人主张把梯级下面的轴瓦割去一半,可是,这些办法进一步一研究,都要影响工程质量,不能采用。大厅里电钟的秒针嘀嗒嘀嗒不停地移动,时间在飞逝!几十颗焦急的心随着秒针剧烈地跳动着。……每个人都在苦苦思考,绞尽脑汁。最后周桂昌、于荣生等老师傅终于找到了把梯级副转轮轨道下沉二十公厘的办法,来调整轴瓦和螺丝之间的距离。

一场激战开始了。朱厂长第一个跳进梯道里去,人们立刻又紧张地投入了战斗。夜班工人早该下班了,可是谁也不肯离开工地。他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感觉不到的飞溅电焊火花的灼痛,顾不得揩一下擦破了手指的血迹;他们全身心都贯注在这架庞大的机器上。当轨道最后下沉成功的时候,外面已是暮色苍茫、万家灯火了。吴师傅用袖子揩揩额头的大汗,擦一擦油污的双手,长吁了一口气。这时,他才发觉

他们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呢!

深夜十一点钟,方工程师从上海坐飞机赶到了北京。但当他走进车站大厅时,一台安装梯级的自动扶梯即将试车运转了。

毛主席说行!

九月十四日,披上了节日盛装的首都,显得分外美丽,富丽堂皇的北京车站明天就要举行落成典礼了,在那碧翠,玛瑙般大理石相间的中央大厅里,灯火辉煌,纤尘不染,紧张地安装着自动扶梯的工人们,正在那里和时间进行争夺战。为了赶上明天新车站落成典礼,不少人已经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了,现在正在结束最后一道工程而迎接着第三个黎明。夜,显得那么宁静,又是那么欢腾。

叮叮当当……突然车站顶上的自鸣钟唱起来了,那悦耳动听的音响,正确地告诉人们,现在已是凌晨一时半了。忽然几辆乌黑的小汽车在车站门口缓援地停了下来,从车里走出一个魁梧的巨人来,他稳步地走上了二楼,在人们的陪同下参观了车站以后,就来到了自动扶梯旁,他站在绿色大理石栏杆边,微笑地注视着正在紧张地进行安装的工人们。这时忽然有人抬起头来向巨人看了一眼;他不由得一楞:“啊!毛主席?”“毛主席来看我们的自动扶梯啦!”兴奋激动的喊声,叩响了每一个安装工人的心,一下子人们都站起来了。这时,毛主席一边仔细地观察自动扶梯,一边慈祥地向大家点头微笑,慢慢地他走到一个老工人身边问道:

“今年多大年纪了?”

“五十三!”

“噢!这么大年纪夜里还不休息,你们辛苦啦!”毛主席多么地关心我们啊!他那亲切的语言象春风一样,温暖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突然,“刷”的一下,自动扶梯运转了。毛主席望着滚动着的自动扶梯,满意地笑了:“站上两个人试试好吗?”这时朱厂长和一位工人并肩踏上波涛翻滚的梯级,冉冉地向二楼上升。

这是多么庄严的时刻啊!我们祖国新生的第一台现代化自动扶梯正在接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检阅!

在欢乐的掌声中,铁道部武竞天副部长指着站在扶梯上的朱文卿向毛主席介绍:“这就是制造我国第一台自动扶梯的上海电梯厂的朱厂长!”主席亲切地慈祥地向朱厂长和工人们点首示意,说:“行!行!很好!”接着,毛主席也鼓起掌来。顿时,春雷般的掌声在大厅里回旋激荡。

二十分钟以后,毛主席才满意地离开车站。这时,人们的心仍然沉浸在幸福的感情中。“毛主席说行!”“毛主席说很好!”“毛主席说……”顿时,在大厅里,工房里,宿舍里,人们热情地奔走相告:“啊!毛主席说行啊!”……

黎明的曙光悄悄地射进了大厅,一个新的早晨又来到了。立刻,一封封报喜的电报,从年轻勇敢的朱厂长手里飞了出去;它飞过泰山,越过长江,一直飞到了上海:同志们,我们党的总路线再一次的胜利了,在短短的几个月中间,祖国第一台现代化的自动扶梯,终于诞生了。今天它满载了我们亲爱的领袖毛主席的赞扬和全国人民的骄傲,已经自豪地在伟大的首都顺利地运转了!

猜你喜欢
自动扶梯梯级厂长
由一起自动扶梯制动器失效而引发的思考
如何安全乘坐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经济运行初探
厂长的卫生间
你会正确乘坐自动扶梯吗?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的探索与思考
“留守厂长”的等待
极性隐喻的梯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