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

1960-08-20 05:12李琦涛
中国青年 1960年7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李琦涛

在党的领导下,一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伟大群众运动,正在席卷上海市的每一个角落,来势迅猛,发展神速。许多工厂,隔日不见,情况大变;七天、三天,甚至一天、两天“革个命”,把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单位,比比皆是;由于摆脱了笨重的落后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继续跃进,群众称之为政治上、经济上翻身以后的“第二次解放”。在这场群众运动的浪潮中,上海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成老年工人的帮助下,成为一支英勇的突击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全民的技术革命运动,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而更为珍贵的是:在斗争中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共产主义精神空前昂扬;为了迅速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立大志,闹革新,学本领,攀高峰,已经成为上海青年的共同愿望。他们敢想敢做,风格越来越高。许多厂的青年,同成老年工人一起,在一无资料,二无图纸,三无技术的情况下,仅凭一把锄头、一把“老得没有牙齿的老虎钳”,就实现了全厂的手工操作机械化;刚脱盲的青工搞成功精密度达到万分之五的精密阻抗电桥;六个一九五八年刚进厂的女青工试制成功宝光灿烂的“人造宝石”,人们的讲法是:“党的教导记得牢,敢想敢做最重要,一颗红心,一双巧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他们脑子越想越美,宏图越展越伟,马不停蹄,不断革命,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挺进挺进再挺进。刚实现了机械化,就再干自动化;搞成了自动化,就再干无线电远距离操纵。他们的讲法是:“无产阶级闹革命,好马上程蹄不停,不断跃进鼓干劲,共产主义早亲临!”在这场群众运动的浪潮中,许多原来处于中间、落后状态的青年,奋起跃进。被人们称为“标准钟”的(按老皇历办事,甘居中游,不参加社会活动的意思)变成“跃进钟”;“白相迷”变为“革新迷”,“革新梦”代替了“恋爱梦”。许多青年,把搞技术革新当作生活上、精神上的一种需要,当作一种自觉的愉快的创造性的劳动,当作一种最大的乐趣。“日做技术革命之事,夜做技术革命之梦”。吃几口饭,停下来,用筷子比比划划;捧着空饭碗走进车间,也不知道;走在路上,睡在床上,坐在电影院里,都在想革新,有的看电影受到启发,马上哈哈大笑,离场而去;有的从睡梦头里爬起来大叫“办法找到了,办法找到了!”有个“革新迷”,下雨天走在路上想革新,跑进厂里,人们见了他直笑,原来他一只脚穿了鞋,另一只鞋早丢在泥泞地里了,而他自己却没察觉到。上海电机厂有一个青工,搞自动校正器入了迷,睡在床上辗转不得入眠。忽然睡在上铺的那位翻了个身,看见铺下边纵横交叉的铁皮因震动而引起了伸缩,顿时开了窍,马上披起衣服起来,画草图;第二天革新就搞成了。在技术革命中,“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厂困难,八方支援,”已经成为全民的风格。外甥请娘舅,儿子请老子,妻子请丈夫,一起到工厂里闹举新的故事,不断出现。上海的“04”电话号码问讯处,常常接到一些“无头公事”,请求她们代找搞技术革新的协作单位。而这些“04”服务台的姑娘,也往往成为工厂搞技术革新的义务参谋。这些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火花的小故事,在技术革命运动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发现。从这些生活的侧面,我们看到,感人肺腑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共产主义风格、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象春风一样,在广大青年的心底里荡漾,象茁壮的苗芽一样,在广大青年的身上不断成长。这真是革新成迷,助人为乐,协作成风,敢想敢干,所向披靡。我们要珍惜青年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因素的增长,在当前技术革命运动中,大大发扬共产主义精神,让它发扬光大,遍开红花。

在当前技术革命中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在当前技术革命运动中,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要有力地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大大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使青年在运动中持续地发挥新的更英勇、更积极的作用,在技术革命中挺进挺进再挺进,使青年迅速地成长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这是一件有着极为深远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度又按比例持续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文化、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青年不仅分秒必争夺时间,而且千方百计地自觉地想办法、动脑筋,大搞技术革命,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这就需要青年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更高的思想水平:需要青年确立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确立不断革命的思想,具有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以助人为已乐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需要有顽强战胜各种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秘密的坚韧意志和毅力。意志和毅力,是伟大的理想所赋予的。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我们这一代青年要担负党交付给自己的伟大而艰巨的责任,在大跃进中,在技术革命中,持续不断地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不可能想象的。同时,我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不会自发地产生。共产主义思想,是在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灭资”,就不能“兴无”。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一方面,新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不断成长,而另一方而,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和残余。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党的“兴无灭资”的方针,是共青团一切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在汹涌澎湃的技术革命运动中当然更不例外。技术,在过去,一直是资产阶级手里的一张王牌;长期来,他们把科学技术领域,划为禁区,不许劳动人民踏足一步;并且散布了许多清规戒律,迷信思想,用来吓唬劳动人民,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要冲开这个禁区,就必须首先冲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宣扬“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一真理,宣传知识、技术、科学、理论,都是劳动的结晶这一辫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大破对书本、对资产阶级权威、对洋人的迷信,以无产阶级的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来武装青年的头脑。资产阶级一向宣扬技术第一,把技术当作个人发财致富、成名成家的敲门砖,提倡个人奋斗。要使青年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破除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教育青年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总路线精神武装青年的头脑,帮助青年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确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不把资产阶级思想抛到茅坑里去,就无法在技术革命中坚持政治挂帅,以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展宏图,不断革命;在无数个困难、失败和挫折面前,就不会产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同这些困难、失败和挫折展开顽强的斗争,就不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顽强地学习、钻研科学技术知识,而有可能走到白专道路的死胡同里去;也就往往会夸大个人的作用,离群单干,而不能紧密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虚心求教,共同革新。同时,在技术革命中,是快搞还是慢搞,是大搞还是小搞,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单纯伸手向上要设备,等等,都包含着两种方法、两种思想的斗争。因此,技术革命运动,对青年来说,首先是一个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的解放思想运动;技术革命运动不断向前挺进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我们还知道,人是我们伟大事业的决定因素。指挥人的行动的,是人的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促进经济基础发展的重大作用。人的共产主义觉悟越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可以发展得愈快、愈顺利。因此,我们必须教育青年以共产主义思想来从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在经济上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不能混淆,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没有隔着也不允许隔着万里长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因素不断增长,资本主义残余日益削弱、消灭,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逐步成熟的过程。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的提高,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讲共产主义思想,大讲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努力促进共产主义因素的增长,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协助党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这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在当前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大兴无产阶级思想,大灭资产阶级思想,使青年既能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挥新的更英勇更积极的作用,又能通过技术革命这一伟大的实践,迅速提高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成为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

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扬共产主义思想反复进行“兴无灭资”教育

在斗争和劳动的实践中,提高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是我们对青年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我国青年,就是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教育下,经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在一次接着一次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中,在日常的劳动实践中,迅速地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列宁同志教导我们说:“做一个青年团员,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和能力都贡献给公共事业。这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质。只有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青年男女才能培养成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只有当他们在这种工作中取得实际的成绩时,他们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目前,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的系统的技术改造,这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实践。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已经成为青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动青年投入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通过这一伟大的实践,提高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我们在技术革命运动中,也必须思想先行,把“兴无灭资”的斗争,贯串和渗透在整个技术革命运动中,自始至路牢牢坚持政治挂帅。六十年代一开始,为了更好地掀起技术革命的热潮,我们在党市委的领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大树标兵,大源红旗,大张旗鼓地广泛深入地宣传沪光科学仪器厂青年工人王林鹤刻苦钻研攀高峰、试制成功高压电桥的先进事例先进思想。发扬他那种要求高速度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填补空白”的雄心大志;发扬他那种在一无资料、二无图纸的条件下,只看到电桥的外壳就扬鞭上马的敢想敢做的风格;发扬他那种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制造一种零件就反复试验三百七十一次的顽强毅力;发扬他那种为了攀登科学高峰,刻苦钻研,掌握英日两国外文的勤学精神。我们把王林鹤的事迹和广播器材厂纸盆小组不断革命、从四十八个人革成八个人,志成兴钢铁制品厂自力更生、“一把菜刀闹革命”等材料,编印了一本“立共产主义大志,做贯彻总路线的急先锋”的小册子,电视、广播、报纸、刊物、文艺宣传一齐起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五十万本小册子很快销售一空;百分之九十的青年学习了这本小册子。这些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对青年有很大的触动,在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这正说明这些先进思想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面貌。政治挂帅所向披靡,共产主义思想威力无穷。“填空白”、“三百七十一次”深入人心,拜在技术革命中产生一股巨大的物质力量。据八百多个工厂的统计,一月份,实现技术革新项目四万六千多条;二月份,实现六万四千多条;在四百七十多个单位中,青年成立了一千一百多个科技活动研究小组。王林鹤所在的工厂,国家规定的试制新产品的三年计划,在六十天里就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电感车间校验组四个女工,学习了王林鹤的先进思想后,制造成功精密度达万分之一的精密标准自感量。在宣传王林鹤的过程中,我们还树立了李素兰、杨新富这两个标兵。在短短的四天里,国棉十二厂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挡车工,赶上或超过了李素兰的生产水平。

技术革命运动中的思想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另一个新的矛盾,必须环环扣紧,步步提高,深入地做下去。在宣传王林鹤等先进人物、先进思想的过程中,在一部分辅助工种,商业、文教等战线上的青年中,产生了“高不可攀,无高可攀”的思想。不解决这个思想,群众运动的战果就无法进一步扩大。于是,我们又针对这种想法,再树标兵,再插红旗。从采购员、饲养员、浴室服务员、排球运动员、评弹演员、技术员、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的学生、红领巾中,总结了一批由于学习先进,发扬了共产主义思想,终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召开了电视广播大会。宣传只要有了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了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和坚强意志,那末,就能在任何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会发现在自己的面前高峰林立,攀上一峰又有一峰,鸡毛就会上天,就能攀上高峰。这次电视广播大会,收、看(听)的青年达五十余万人。青年说:“只要一颗红心,一双巧手,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可攀上高峰。”紧接着,在党的领导下,全市掀起了一个以手工操作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由于共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全市青年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了党领导的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随着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在青年的思想上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在胜利面前,新的“差不多”思想出现了;在更加复杂、艰巨、尖端的关键项目面前,新的迷信思想、困难论、条件论又再次“出笼”了;在机械化、自动化面前,老的技术操作方法不适应了,有的青年怕重新学习新技术,甚至有的还怕调动工种、怕调动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地、进一步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在党的领导下,调动更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持绩不断地前进。我们还知道,任何时候,群众中都有先进、中间、落后这三种状态;任何时候,我们的工作都有不平衡。尽管在运动中,大批原来处于落后状态的青年纷纷转变了,但也还有一小部分青年仍然有着“不想高攀”的思想,把攀高峰当作“自找麻烦、自寻烦恼”。即使是已经投入运动的青年,思想基础也是不平衡的,自觉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很自觉,有的比较自觉,有的还仅仅是思想上有些触动有的是“随大流”、“凑热闹”或仅仅是因为感到“很有趣”,可以“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而投入了运动。上海就有这样一个青年:过去一直不参加革新,脑子里总是在盘算怎么和爱人过礼拜天,什么时候结婚。在这场群众运动的革命浪潮中,回到家里,父亲问他:“人家都在革新,你搞成了几项?”碰到女朋友,女朋友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技术革新?”父亲督促他,女朋友就更严厉了,对他说:“再这样,我要到你们厂里去反映,要大家和你展开思想斗争。”就这样,这位年轻人也卷进了技术革命运动。这是很好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技术革命运动的声势和威力;但也说明,在群众运动的革命浪潮中,要使这一部分青年从不自觉、不够自觉到自觉,把参加运动的收获从思想上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运动中青年思想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技术革命运动每向前进展一步,都有着“兴无灭资”的斗争;并告诉我们,在青年思想领域中的“兴无灭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革命形势在迅速地深入地向前发展;技术革命的内容,也从工具操作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发展到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我们的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要逐步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之上,转移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之上,朝高精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青年的思想土必然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我们在看到青年共产主义精神空前昂扬的一面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年思想上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一面,还存在着问题与矛盾的一面,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才能在技术革命中,在党的领导下,始路坚持政治挂帅,保证做到生产、思想双丰收。

以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武装青年,才能巩固青年在实践中获得的思想成果

要使青年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持绩不断地发挥积极作用,培养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的头脑,帮助青年确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我们可以看一看,许多先进人物,他们所以能够数年如一日,始终干劲十足,不断革命,不断前进,持久地在党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归根结蒂,就是由于他们有着共产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他们能够把个人溶化于集体之中,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明天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结在一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的身心都和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斗争联结在一起,从改变生产面貌、探索技术秘密的劳动实践中,寻到了真正的生活乐趣。当一个个困难被战胜,一个个革新项目被攻下,生产上车间里的面貌经过自己的劳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高兴呵!而通过这些实践,看到自己的思想在不断提高,本领在不断增长,心情又是多么愉快呵!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当然他们就会以早晨八、九点钟太阳般的活力,去劳动、学习、生活,愉快地、自觉地投入技术革命运动,兴高采烈地去挑起更重的担子。上海有一个青年叫迟宗融。起初,他感到生活很枯燥,于是去找生活的乐趣。开始,他从无线电中找乐趣,慢慢的玩腻了;接着又买了架手风琴,想从手风琴中找乐趣,慢慢的也玩腻了。后来,他参加了防台风的公益活动,感到为集体事业出力很有意义;接着他就不断地在生产中搞技术革新,并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同时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也都有了增长。在这过程中,他慢慢地体会到为集体、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他说,他在斗争中找到了生活的最大乐趣,而这种乐趣的源泉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这位年轻人,已经成了一个革新能手,成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去年的全国群英会。从这里,不也告诉我们,从根本上、从世界观上去培养教育青年的重大意义么?我们可以再看一看,有些青年同志,思想基础所以还不够巩固,在运动中所以不断地反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矛盾,迷信,畏难,不想高攀,等等等等,首先还是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上的不适应,他们还缺乏革命的志气和远大理想,害怕紧张,害怕艰苦,往往是由于满足于舒适安逸平静的小天地、“小乐胃”、小私有、小名小利等“小”字当头的小康思想和个人名利等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作怪。这些情况,都充分地说明,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我们必须针对青年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思想矛盾,从根本上去提高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不能把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地解决一些具体的矛盾、具体的问题;不能看到群众已经百分之百地投入了运动,就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可以有所放松了。当前的技术革命运动正在进一步蓬勃向前发展,广大青年都亲身参加了这一斗争,拜有了很多的体会,这正是从根本上提高青年共产主义觉悟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利的时机。我们必须抓紧这一时机,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工作的战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的头脑,满腔热情地去发扬群众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帮助青年从切身的实际体验中,提高到世界观上来巩固思想上的收获;从革新一部机床、战胜一个困难中,去体会能够为公共事业服务,能够为高速度建设富强的新中国、为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在斗争中思想取得不断的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和知识得到不断的增长,这是最大的幸福,有着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从更深远的方面,去开阔青年的政治视野,使他们真正了解生活的意义,促进他们从不自觉半自觉转变为自觉,使这些思想上的收获,成为在党的各项工作中都可经常起作用的政治动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永远不停滞,永远不厌倦,永远不畏缩,始终精力充沛,朝气勃勃,生龙活虎,敢想敢做地走在时代的前面,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在党的各项工作中,永远挺进、挺进、再挺进!并且经过一个接着一个的战斗,牢固地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红又专,迅速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不正经运动范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