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县是伟大祖国的一个宝库

1960-08-20 05:12乌兰夫
中国青年 1960年2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祖国

乌兰夫

内蒙古自治区是伟大祖国最早建立起来的一个自治区。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各族人民最大的关怀和热情的帮助。蒙古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族人民,十数年如一日地,同心协力,高举着毛泽东的旗帜,沿着党中央所指出的革命道路,用骏马飞驶的速度前进着。她现在的面貌怎么样?过去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现在正向什么方向前进?全国许多青年都关心这一个问题,我在这里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从额尔古纳的到额济纳河,东西约有二千四百多公里;从万里长城到国境线,南北约有五百到一千公里。面积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太阳从东方升起,得一个半小时才能照遍全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西部有阴山山脉的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山的前后左右,或者是一片碧绿如茵的美丽的草原,或者是沃野千里的农田,也有一小部分沙漠和戈壁。面积从九十到一千平方公里的湖泊有二十多个,河流也很多,盛产鱼类,利于灌溉;黄河流题自治区西部,沿的有著名的河套平原,“黄河百害,唯利一套。”就是指的这个地方。在这广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蒙古、汉、回、满、达干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一千多万人。其中蒙古族有一百多万,汉族有八百多万,自治区各民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亲密地团结在一起,高举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乡,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上物产和地下资源都十分丰富。耕地多,土壤肥沃,盛产小麦、钱麦、豆子、高梁、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大豆、胡麻、蓖麻、甜菜等经济作物。牧场广阔,水草丰美,载育着二千八百多万头牲畜,每年都有大量牲畜和畜产品运出供应全国。大兴安岭的森林,约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六分之一,人们走进森林里,好像走进了树的海洋。地下矿藏极为丰富,铁矿分布范围广阔,数量巨大,质量良好,著名的白云鄂博铁矿已经成为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的原料基地;煤炭、路、锰、铜、铅、锌的蕴藏量都很丰富,煤田比较大的就有石拐煤田、准格尔煤田、大青山煤田、卓资山煤田、乌达煤田、元宝山煤田、平庄煤田、扎来措尔煤田,油页岩的矿量既多,含油率也很高;云母、石棉、石灰石、冰洲石以及贵重金属、稀有金属也发现了许多;碱、盐、芒硝、石膏等的蕴藏量更多。可以说,内蒙古具备着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雄厚资源,而且许多都是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所以有人称这里是聚宝盆。

但是,居住在这个聚宝盆上的勇敢而勤劳的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却祖祖辈辈过着贫穷而困苦的生活,特别是近一百年来,清朝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民族内部的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者对蒙古民族和区内各民族人民采取了政治上的分割统治,经济上的掠夺剥削,军事上的武装镇压和文化上的愚昧奴化等反动政策,使内蒙古各民族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民族存亡濒于危险的境地。

为了摆脱这种被压迫、被奴役的状况,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内蒙古各民族人民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艰巨而曲折的英勇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内蒙古的革命走上了新的历史阶段,同全国革命运动汇合在一起,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此,内蒙古的人民革命运动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同甘共苦,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直到1947年5月1日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民族自治的愿望,从此,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走上了发展、繁荣、幸福的大道。在毛泽东的阳光下,内蒙古各民族人民站起来了!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十二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的区域自治,按照内蒙古人民的意愿,进行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就大大地推动了内蒙古自治区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又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一样,在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了工农业并举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大跃进的形势。

十二年来,内蒙古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理在不仅有毛织、面粉、造纸、制糖等轻工业,而且将更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之一,包头钢铁联合企业正在兴建。随着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已有一百来万职工,其中产业工人五十多万。历史上几乎连乎工业工人都很少的蒙古族和区内少数民族,现在已经开始形成一支本民族的工人阶级队伍。蒙古族的职工有四万三千多人,回、满、朝鲜、达干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职工有一万五千多人。蒙古族和区内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对于推动本民族发展成为现代民族具有重大作用。

农业生产方面,粮食把产量1958年达到一百亿斤,而1945年只有四十亿斤。今年虽然遭到了一些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还超过了大跃进的1958年,仍然是高速度的增长。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每人平均已有一千多斤粮食,除了自治区人民自己食用以外,每年都调大量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东部的呼伦贝尔盟,今年商品粮食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即按农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向国家交售了一千斤以上粮食,并且出现了每人向国家交售一吨粮食的人民公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是自古闻名的牛、马、驼、羊产地,现在的生产更是扶摇直上了。畜牧业生产解放以来增长了两倍多。大小牲畜达到了两千八百另二万头。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为祖国的一个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是由于党中央、(图见原版面)毛主席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贯彻执行了党的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的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还根据中央的“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制定了“定居游牧,人畜两旺”的政策,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了定居游牧的工作。现在牧民已有二分之一定居下来,四分之一实现了半定居。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深切关怀及大力扶持,经过我们努力,预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全部都可以定居下来。定居游牧的实现,改变了牧民多少年来逐水草而居的动荡游牧生活,促进了牧区的人畜两旺,这对牧区人民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是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才可能迅速实现的。

大兴安岭的森林工业,遵循着中央关于林业生产的采伐与更新的方针,在解放后也有了非常快的发展。陆续建立了二十多个采伐基地和七个制材企业,从1947年到1958年,一共生产了一千二百多万立方米木材。今年预计又可以大大超额完成国家分配的木材生产任务。林区的广大职工正在为国家再增产木材而英勇战斗。几千里方园的原始森林,过去除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采伐以外,到处野兽横行,火灾频繁。今天,在人民的手里,木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支柱,山岭成为英雄用武之地,城镇林立,铁路、公路纵横,各族人民用巨大的努力防火护林,迹地更新,正在使大兴安岭林区成为祖国永不变色的树海,永绩不断的木材供应基地。现在,森林工业机械化生产的比重逐年在提高,并且正在逐渐向综合利用发展,以便把内蒙古大兴安岭建设成为祖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之一。为了保护庄稼、绿化城市和乡村,提供后续的森林资源,在采伐森林的同时,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开始向沙漠进军。过去人们不敢想象怎样征服沙漠,全国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人们解放了思想,决心改造沙漠,征服自然。现在已有大批治沙工作人员转战在大沙漠上。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区已经造林三百七十六万亩,飞机播种固沙牧草七十五万亩。

交通运输也发展得很快,内蒙古地区辽阔,从前交通非常不便。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为中心的包括公路、民用航空和内河航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闭塞状况大有改观。经过内蒙古自治区的铁路有京包线、包兰线、白阿线、郑大线、叶赤线、滨州线,全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有集二线、包石线、包白线,以及大兴安岭林区运输木材的专用线。每个旗县都可以通汽车。区内外已经有四条航空线。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巨大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改善。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普遍发展,把蒙古族和区内少数民族人口下降的趋势变为逐年上升,出现了人口兴旺的新气象。蒙古族人口,由1946年的八十三万人上升到1958年的一百一十三万人,十二年增加了三十万。鄂温克族的人口,由1946年的四千九百多人上升到六千八百多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也都有了增加。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二年来,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施行民族压迫政策所造成的民族隔阂、汉族歧视,随着区域自治的逐步推行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而逐步消除;民族平等、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新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特别是由于人民公社化的实现,自治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的历史时期。

从上面的成就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后的十二年来,整个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并且正在继续发生变化。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党中央、毛主席正确领导的胜利,是党的伟大民族政策的胜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大跃进的胜利,是人民公社的胜利,是全区各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热烈响应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号召的结果。

这些辉煌成就的获得,还有赖于全图各民族人民的热烈支援。十二年来,许多来自祖国内地的各族青年,他们以豪迈的英雄气概,抱着满腔热情,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来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建设工作。现在他(她)们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人民血肉关联的一部分,决心终生献身于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事业,这是值得我们大讲特讲的。我们希望祖国内地继续不断的有更多的青年踊跃地参加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来。

内蒙古人民从自己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切地体会到:蒙古民族和自治区各民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得到发和繁荣;只有推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才是唯一解决蒙古民族问题的正确政策。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必须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租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必须坚决反对与批判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和大力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尽快地摆脱落后状况。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以便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水水。必须坚持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才能顺利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二年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达到了过过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未曾达到过的成就。但是对于一个先进民族所应该达到的水平来说,从我们正在奔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来说,现在还是“一穷二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还是很低的。内蒙古各民族人民有决心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继续作长期艰苦的奋斗,改变这“一穷二白”的面貌,在高速度共同建设祖国大家庭的事业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内蒙古自治区。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远景,确实是光辉灿烂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矿藏如此丰富,不仅可以建成祖国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而且煤炭、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大兴安岭的森林浩潮有如海洋,有条件建成为祖国的一个现代化的森林工业基地。水草丰美的牧区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高速度发展畜牧业具备很好的条件,完全有可能建成为祖国的一个最大的畜牧业基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前途也很大,对以成为祖国的一个产粮区。造林治沙任务完成以后,将使黄山披绿装,赤水变清流,到处可以看到江南景色。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事业也将越来越繁荣。展望内蒙古自治区的未来,真如旭日东升,朝霞万里。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正更高地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沿着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的大道,以和各兄弟地区并驾齐驱、力争上游的精神,加速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假如把内蒙古自治区比着伟大祖国的一条又宽又长的宝带,钢铁、森林、畜牧三大基地就是这条宝带上的三颗光辉夺目的明珠。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千万各族人民,正朝着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根据以农牧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迅速发展农牧业相结合的建设方针,遵循着党的伟大正确的民族政策,用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巧干地建设着祖国的这一个宝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人民一定能够在这块“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一定能够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社会主义祖国大花园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角落。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祖国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可爱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爱在内蒙古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