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怕风雨的人

1963-08-16 03:36苗枫
中国青年 1963年20期
关键词:年青投身风雨

苗枫

林育生逃避艰苦贪图安逸的错误 ,随着场上一个事件一个事件的发展,终于暴露在父母和未婚妻的面前。这时,门外倾盆的暴雨和人物内心激烈的斗争,适成极好的映照。对于他的未婚妻来说,这是一场“好大的雨啊!”对于亲眼看着林育生长大的养父、养母来说,无疑这也是一场暴雨。这时,林育生的养父母才最后决定把他亲生父母的真情告诉他,用烈士的遗书教育林育生回头。

林育生一字一句地读着亲生父母留下的血书,从慈宋锍镣吹那楦兄校可以预示下面将出现一个浪子回头的动人的场面。可是,就在这一时刻,林育生却跑走了,向着暴雨倾盆的门外跑走了。他要到哪里去呢?妈妈焦急地呼喊儿子。爸爸却不然,他意味深长地说:“不要紧的,让他到风雨中去跑跑吧!”

“让他到风一雨中去跑跑吧”,这一句双关语成功地提挈了全剧的主题思想,也向青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要不要投身到风雨中去?

革命的老一代是在革命的暴风雨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人再怀疑他们走过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新中国的青年一代,是否也需要像他们的父兄一样投身到大风雨中去呢?萧继业、林风认为:新中国的青年一代应该沿着革命长辈的道路走到底,作“硬汉子”,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风雨中去。而林育生却认为:解放十几年了,不能再过山沟沟里的穷日子了;辛辛苦苦劳动,就是为了把生活安排得更好,更舒服,使个人更幸福;哪里都可以为人民服务,何必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呢?

这种分歧在那些久经风雨的老一代中也还存在着。林坚、萧奶奶鼓励年青人到风雨中去。而夏淑娟却不然。夏淑娟在大风雨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她舍不得让孩子再到风雨中去。她说:“我们从前吃苦受罪不就是为了让他们今天能过好日子吗?社会主义嘛,哪能跟我们比。”

是的,革命前辈的苦难遭遇不会再现了,可是他们从青年时候起就投身到风雨中的道路,对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成长来说,却是一条千金难买的经验。事情很清楚,革命先辈为我们争得的不是没有风雨的“太平世界”,而是达到理想境界的伟大而艰苦的道路。要革命,就会有困难;要前进,就得经风雨。生活的逻辑就是这样地无可更易,可更易的只是:你是把担子自觉地担在肩上,还是把它推给别人?萧继业说得对:老一辈今天都还站在第一线,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躲在个人的小角落里?所以,是走向风雨,还是躲避风雨,这是年青一代革命责任感的最好标志,是年青一代能不能为祖国做出真正贡献的起码条件。

毛主席说:“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75页)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大风雨中去,是新中国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革命责任,也是新中国青年一代锻炼成长的道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牛背上训练不出真正的骑手,在游湖里造就不出真正的海员,不到革命的风雨中,就学不到革命的真本领、硬功夫。正如萧奶奶所说的:“不经折磨不成好汉”。艰苦,风雨,它折磨你,可是如果你战胜了它,它给予你的也是极其丰盛的。丰富的斗争经验,坚毅的品质,从来都是属于那些敢于去战胜困难的人。艰苦,风雨,它使你迈出艰辛的脚步,可是如果你战胜了它,它会帮助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阔步,所以在生活的近路上,真正走在前面的从来到是那些不走捷径、不贪便宜、不怕风雨的人。

《年青一代》是一个好剧,它是那样恳切地向人们呼喊着:新中国的青年一代,投身到大风雨中去吧!不过,这里表现的仅仅是青年们在走向大风雨前的一支序曲,那更为美好、壮观的场面,是要到生活的大舞台上去演出的。

猜你喜欢
年青投身风雨
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投身“一带一路”展现青商风采
意气风发,投身“新赶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七
对歌趁年青
年青一代应助力长辈科学用网
占先
四十载风雨人大路
going Coa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