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图书

1963-08-16 03:36王剑雄
中国青年 1963年13期
关键词:乱画书页司马光

王剑雄

常见有人喜欢把书当作坐垫、扇子来使用,或者随便在书上乱画,随便撕毁。图书馆的一本新书往往才经过几个人借阅,就被损不堪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

要知道,一本书来之不易。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四十年,光是他阅读并做过笔记的书籍就有一千五百余种以上;哥德的《浮士德》从二十三岁打腹稿起,到八十三岁脱搞止,足足花了六十年的功夫;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参看了八百种书籍,步行了几万里路,花了二十九年的时间。今天,我们的作家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现实,下乡下厂,深入生活,和劳动人民同甘共苦,写成一本书也是绞尽脑汗花费很多心血的。何况一部著作脱稿以后,还要经过排版、校对、印刷、装订、运输以及图书工作者的采购、分类、编目、上架、防虫、防尘等许多环节,才能传到读者手中。可见,一本书的形成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的。

优秀的书籍一直受到人们的珍视和爱护。我国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藏书万余卷,“虽累数十年,皆手若未触者。”他每次读书总是先看看桌子是否干净,要衬上垫子后,才把书放在上面,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前阅读。一页书看完以后,先用右手大拇指衬着书沿,再用食指轻轻地挟着书页翻过来,再看下一页。读完一本书时,司马光总要用手轻轻地将书页抚平,将书册整理好,然后才换另一本。古人这种爱护书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古代的图书,特别是那些孤本、珍本图书,有的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手和目,还能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化遗产,这都是由于我们古人对图书精心护理的结果。只要我们想想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爱护图书呢?

猜你喜欢
乱画书页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爱祖国 爱国旗
司马光砸缸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司马光“警枕”夜读
轻轻地打开书页
怎么不早点儿问
乱写乱画
把微笑夹进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