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相互了解,来个“接力赛”

1981-08-20 05:13张劲夫
中国青年 1981年10期
关键词:接力赛前人老同志

前几天,约几位老师请教了一下。老师们给我讲的一个情况,把我震动了。就是说,我们老字辈和小字辈之间,由于许多原因,有个“沟”,叫“代沟”。

我想,是不是有“沟”?可能有的没有“沟”,有的有“沟”。“沟”也有深有浅,情况不一。如果说有“沟”的话,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还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那就是历史的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不同,十年浩劫给予人们的毒害以及各人吸取的教训和“体会”不同,因而,反映客观的思想也就不同。

我们这辈人的童年、青年时期和当前青年大概隔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两辈人经历不同,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因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就可能不同。抗战前,我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曾跟一位老师搞教育,那是为了掩护。当时,有两点使我印象最深:一点是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可以把青少年塑造成很有成就、很有道德、很有才干的人。如果不承认一个人是可以塑造的话,教育就不能成立。第二点是青年的摆动性很大,做好教育青年的工作难度很大,包括大学教育在内。有这样的说法:“教育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所以,搞教育工作是不容易的。搞教育的人必须研究心理学,不研究心理学是教不好的。教师首先要教人,然后才是教知识。韩愈的《师说》一文讲到:“师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要教人。这就要研究点心理学。当时,由于工作需要,我研究过一点心理学。我发现心理学有很多学派,其中一派认为,人在十几岁时,所受环境、特别是亲属的影响,对于他今后对别人的看法,如是、非、好、恶等,作用很大,甚至影响一辈子。这一派的观点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也有一点道理。

这就使我想到前面所讲的“代沟”问题。我们各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受当时社会舞台上表演的人物的影响各不一样,各人的境遇也不一样。十年动乱初期,你们刚上幼儿园、小学吧?你们是生在新社会,但是长在动乱时期,目前又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你们的童年、少年时期——这个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时期,恰恰处在“四人帮”横行、社会动乱的时期。至于解放前、旧社会的事情,你们就没有经历过。解放初期的情况,可能也知道得不多。

我看,如果说有“沟”的话,只是对有些问题的想法、看法不同,这也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不应该有“代沟”的。在我们之间,对于我们国家的现状、形势的看法,对当前的问题、未来的前途等,多数人在基本的方面还是有共同的看法的,能够想到一起,少数人想得不一道,这不奇怪,而且也可以逐步求得一致。不过,现在青年与我们那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了,简直是新旧社会两重天。追求真理,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有利条件太多了。现在的青年们具有新时代的好多优点,敢于思考,能想问题,才华迸发。思想活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有希望之所在。思想活跃,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力量,会出现大批人才,群星灿烂。但是,这一代青年也有弱点。因为没有经历过旧社会,没有新旧社会的切身对比;缺少经验,没有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平稳发展和遭到动乱破坏的不同年月,因而看问题不易全面,对事物的判断有时不一定准确。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你们比我们强,比我们幸福。中国有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我过去讲过:“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胜过前人。”但后人如果不接受前人的教育帮助,就不一定能胜过前人,甚至重复前人的错误,走弯路,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

你们这一代是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但是也有少数人思想不对头,如不注意是危险的。也许有的同学听了不大高兴。可是,你究竟是青龙,还是白虎,还要看呐!绝大多数可能走上正路,个别的也可能走向邪路。

我们都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都受到了大的创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时代给予我们的烙印,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包括我在内。对于我们的老同志来说,“左”的影响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深浅的问题,多少的问题,觉悟得迟早的问题,这是主体方面。至于右,有人有时也是有的。我们正在清理自己,要实事求是地清理总结。你们年轻人是不是也有值得清理的地方呢?恐怕也有吧。当时,不少消极的东西对大家是有影响的,年轻人更是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沟”,我认为主要是思想上的差异。如果有“沟”怎么办?我看我们应该通过清理思想共同来填这个“沟”,老的、青的都来填,来个同心协力。我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在立场上有了一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会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之间是接力前进的关系,搞个革命接力赛,我们把接力棒交给你们,一棒一棒传下去。希望你们跑得比我们快。每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都只能是一滴水,无非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干净,有的肮脏。当然,也有泥沙,会沉淀,要阻碍潮流前进。鲁迅先生说过,肩负着因袭的重担,掮开黑暗的闸门,让他们(青年)到宽广的路上去。在前进的路上如果遇到沟壑,我们这些人愿意拿自己的尸体垫上去让你们前进。我们的革命先烈已经这样做了,现在这些老同志绝大多数也都是愿意这样做的,因为这是一个共产主义老战士应有的风格。

在我们这些老同志中,不争气的、意志衰退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还想晚年再努把力,为四化作出贡献,并给你们以帮助。“四人帮”横行时,我们被整得够呛啦,但绝大多数还是顾全大局的。那时我在科学院的情况,科大的老师们是知道的。整得比我苦的人,那就更多了。可是你们看一看,这些老家伙,这么挨整,有没有一个人要求退党的?你们发现过没有?没有一个人要求退党!我们坚信混战的局面会改变,有这个信心。特别是当时批比我的调子越高,我信心越足,越是“笃定”了。因为批的“道理”是站不住脚的,总有一天要推倒的。所以,我认真劳动,体验工人生活,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点书。我抱定这样一种哲学:要我工作的时候,我把力量发挥出来;不让我工作的时候,我把力量储备起来,积蓄力量。我相信有朝一日,时机会来的,局面会变的。

当然,目前我们有些重新工作的老同志是不是存在不满人意的缺点呢,是有的。官僚主义、特殊化、不正之风,我们承认这是事实。我们党现在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正在整顿党风,自己在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这正是我们党坚强和成熟的表现。我们有许多立志改革的同志,决心很大。我遇到不少老同志,都在互相勉励,我们这些人在见马克思之前不把我们党搞好,是死不瞑目的。这些干部,绝大多数是我们国家的健康力量,是我们革命事业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我们年轻的同志要看到这一点,看到这是我们党的本质,是在不断发展的主流。

在我们党外,包括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还有工商界的老朋友,现在有不少人入了党,经过锻炼,不是消极了,而是更积极了。上海有位工商业者,也挨过整,还想为四化贡献力量。最近,他在《文汇报》发表了一首诗:“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尤切,真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读后使我振奋,民族工商业者都进步啦!不要看我们这些老家伙,有的不争气,那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要“自奋蹄”的,老黄牛要拚老命了。

鲁迅先生起初相信进化论,说过“青年胜过老年”。后来,国民党“四·一二”政变之后,他说脑子象被炮轰一样,把这一思想轰毁了,认识到同样是青年,有的革命,有的告密卖友,有的投敌求官,并不一样。老年也并不一样,有老而革命的,也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因此,从进化论进步到阶级论,明确了对人要进行阶级分析。

总之,如果说我们新老之间有“沟”的话,那也只是一时的局部的表面现象。我们之间没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就有共同的基础,可以确定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从本质上说,“沟”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可以填平的。如果有人硬说有一条鸿沟,一条不可填平的深沟,煽动青年一代打倒老一代,那是别有用心,千万要警惕呵!我们之间,年老的帮助教育年轻的,年轻的也要帮助年老的。我们有些老同志思想解放不够,不敏锐,有缺点,也需要青年人的帮助。但青年人要尊重老年人,敬老尊贤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不能丢掉。

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填这个“沟”,我们之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同志关系、师生关系,来个接力赛,把革命火炬传给你们,一直传下去。

(这是张劲夫同志在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奖金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标题是本刊编者加的)

猜你喜欢
接力赛前人老同志
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赛
让我成长的一场接力赛
打渔人
趣味古文
难以忘怀的接力赛
夹乒乓球接力赛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