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人情·友谊

1981-08-20 05:12陈晨光等
中国青年 1981年1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礼品青年人

陈晨光等

编辑同志:

俗话说,“朋友千个不多,冤家一个足够。”结交朋友本是好事,却也带来不少苦恼。比如朋友家有了红喜事,就要送去黄酒、花瓶、台钟以至收音机等等;遇有丧事,得送花圈、白绢、被面,还要买鞭炮去鸣放;如果朋友父母生病、生儿育女或家中盖房修屋,也要破费许多。眼看年关即至,婚嫁“旺季”到来,一想到又要收到那些“红请帖”,我就发怵。该怎样应付那些“礼尚往来”呢?

浙江黄岩陈展光

晨光同志:

你在信中所提的问题很有普遍性。的确,在人事交往中,怎样认识和处理好送礼、人情和友谊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个青年面前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生活课题。

近些年,有的地方不仅送礼成风,而且礼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升级,一般的交情三几元还嫌少,至亲好友数十元不算多。这对于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青年人来说,实在承受不起。所以现实生活中,常有“打肿脸充胖子”之类浸染了苦涩味的尖刻话。那些看似热热闹闹的“礼尚往来”,给一些人造成了精神上的畸形状态和经济上的恶性循环,使得许多年轻人愁眉深锁,许多新婚家庭也忧云笼罩。平心而论,广大青年对这种送礼风是腻烦和反感的,被卷进送礼风的人,许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刹住这类请客送礼风,已成为广大青年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们并非一般地反对请客送礼,中华民族是个富有感情而崇尚礼义的民族,亲友同志之间多一些交往,正是亲密的表现。十年浩劫的恶果之一,就是践踏了我们民族的这种优良传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甚至对立和冲突。这几年,人们的感情世界又开始复苏,一些真诚友善的交往又多了起来,交往的形式有潜入精神者,也有见于物质者。正是这些交往,弥补和修复了过去的感情裂痕,也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亲朋之间搞点“礼尚往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什么事情都要适度,送礼也是一样,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般来说,外出作客,不必携带礼品。如逢年过节,到别人家吃饭,可适当携带些礼品,以示祝贺。礼物不求多和贵重,只是表达一点心意,过重反而使对方不安。对方家里有孩子,也可以带点糖果或玩具之类给孩子。在特殊情况下,如对方生病,或有婚丧大事,带点礼品,或从外地带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送去,也是合乎情理的。现在很多单位给新婚夫妇送礼,每人凑上五角一元,合伙买点生活必需品;有的买本“影集”,留作纪念,日后人们偶翻相册,朋友同志的情谊馨香,就每每从中飘溢而出;还有的给新婚夫妇送一对神态逗乐的熊猫玩具之类,以此点染气氛,也算诙谐幽默。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礼物不在乎值钱多少,而在于心意的真诚与否。青年人一般收入不高,千万不可超越经济条件去负债送礼,使今日送礼者和来日还礼者都感到苦于应付,成为沉重负担。至于那些无工资收入的学生、青年,不送礼物人家也会谅解的。

有人会说,不送或只送那么点象征性的东西,恐怕“不够朋友”吧!其实,朋友的交往和友谊的深浅,并不和送礼的多少成正比。古语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古人都懂得志同道合是结交朋友的基础。如果因送礼少而失去某一朋友,那也不足惜,他原本就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以为酒肉之类才可以为朋友“搭桥”,这样的朋友还是以少为好。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利用职权,在操办婚丧喜事时大捞一把,以至“净赚”几百乃至几千元,这就远远超出了一般送礼的范围。对这类“送礼”,我们青年人要敢于抵制。

早在远古就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之说,这话是劝导人们结交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为朋友,才于自己有益。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讲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话是很值得玩味的。亲爱的朋友,你和朋友间是只有物的交换,还是常有思想、技艺和学问的交流、切磋呢?请你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吧!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礼品青年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情人节的礼品玫瑰花不要吃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包装礼品等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