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心身边的“凡人小事”

1981-08-20 05:12全夫
中国青年 1981年4期
关键词:凡人小事报纸

全夫

假日里,邻居家一位高中学生来访,要我看看他写的一篇准备投往报社的稿子,这里不妨摘引几个片断一

“那还是上个学期,我们班上出现了一份《光明日报》和一份《中国青年报》。我们天天吸吮里面的精神养料,可谁也不知道它的来历。

“临近期末考试了,教导主任来班里动员我们抓紧复习功课。讲话中他问大家:你们知道班上的那两份报纸是怎么来的吗?那是你们的班主任,暑假期间给同学们补课,学校按规定发给他27元补课费,他用了这笔补课费给你们订的。

“呵,老师!全班四十几双眼睛,一齐转向了班主任。老师呵,您早起六点多钟就到校,晚间九点多钟才回家,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假期里还为我们奔忙,您的艰辛劳动应该得到报偿,却为什么不接收这笔酬金?——老师呵,您已五十开外,胃溃疡缠得您瘦骨嶙峋,您的身体多么需要营养呀,您怎么不受用这笔钱,去买一些水果,或买几袋麦乳精?——老师呵,您的衣服带着补钉,您也没有老伴再给您缝补,您为什么不用这笔钱,去买件衣服换换新?——老师呵,您不关心自己,对我们却一片深情!一一老师呵,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全然明白了,不信,您看看我们心里怎样升起了一团团烈火,还有女生们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一一老师呵,从您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今后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且不说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那发自一个学生肺腑的对老师的感谢和崇敬的心声,已经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知道,这位18岁的少年老成者平时是很难动情的,电视剧《凡人小事》中,那位给人办事又不收人礼物的张书记,他看过后不曾感动,他说那是“理想中的人物”;可眼前班主任的行动,却使他动了真情。我笑着逗他:“看来,老师的27元钱感动你了。”他认真地说:“那不是27元钱,那是老师的一片心啊!”

是的,这里确实蕴含着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其他老师一样,这位班主任的工资并不高,完全可以把这点应得的劳动报酬供自己使用,但他却用这笔钱给同学们订了两份报纸。他懂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学生来说,精神食粮比其他东西更为重要。报纸能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这不论对同学们当前的学习还是今后升学或走向社会,都是极为有益的。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有点为公的精神,利人的精神。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改造社会的一种巨大力量。正是这位班主任具有这样的精神,才激励着班上的同学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这位“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就是这样在以自己的心力雕塑着人们的灵魂。

那位学生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还说过:“要不是我亲眼所见,不要说27元钱,就是报纸上宣传27个这样的典型,我也不会相信的。”年轻人容易相信亲眼见到的真真切切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年来,人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看到了一些人自私、丑恶的行为,以为这就是社会的全部。其实,在我们社会里,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辉的人并不是什么超现实的“理想中的人物”,而恰恰是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只要稍稍留心,象这位班主任这样的“凡人小事”,在我们自己的单位里,在我们的同志和亲朋好友中,也是很多的。问题在于我们平时没有留意它,没有去深入了解它和广泛宣传它。珍珠不出水难显其瑰丽,黄金不开采难现其光辉,有着高尚行为的人们,不去发掘和宣传他们,他们美好的精神世界也不一定被人们所认识。这位班主任的这桩“凡人小事”所以感动和教育了那么多学生,是那位教导主任宣传的功劳。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共同劳动中,要注意广泛地收集和宣传各种各样的好人好事,使青年人感到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是可以学习得到的。这样,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凡人小事报纸
凡人善举
报纸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