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像摄影中的技法

1982-01-01 04:43袁毅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1期
关键词:拷贝底片浮雕

袁毅平

提起人像摄影,我们常常听到所谓“高调”、“低调”、“浮雕”、“色调分离”等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搞这些摄影技法有什么意义呢?这首先要从拍摄人像照片的目的谈起。

拍摄人像照片,目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为了证件需用,有的是为了留影纪念,有的是为了人物介绍或者表彰先进,有的则是作为艺术的创作。概括起来,一是实用的需要,一是审美的需要;而实用和审美,又不是绝然分割或对立的,只是有所侧重而已。事实是,人像照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常常是互相渗透的。作为登记、留念、介绍、表扬等等侧重于实用需要的人像照片,也要求它尽量美一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作为侧重于审美需要的艺术人像作品,也要求它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等等实用的价值。由此可知,拍摄人像照片的目的尽管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这就是:要拍得美。

那么,什么是人像照片的美呢?一方面,当然是指的外形的美,也就是说,人的相貌要拍得漂亮;但还有另一方面,即人的内在的心灵的美——思想、情操、性格、精神、品德等等的美。这对艺术人像作品尤为重要。所以,拍摄人像照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既要把人的外貌拍得像、拍得美,又要把人的心灵拍得像、拍得美,达到形神兼备。

但是,人的思想、情操、性格、精神、品德等等,都是无形的内心世界,它必须通过有形的神情动态来揭示,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形式和技巧来表现。而上面所说的“高调”、“低调”、“浮雕”、“色调分离”等等,既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技巧,它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或有助于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总之,是为了提高人像照片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当然,人像照片要达到形神兼备,主要要靠抓取典型的瞬间。也就是说,要在生动自然的状态中,捕捉住某个特定人物典型的性格特点,或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典型的心理状态。但同时,也要靠选择适当的角度,运用适当的光线和影调以及其他相应的技术技巧。那么,象高调、低调、浮雕、色调分离等这样一些较为特殊的技巧,在增加人像摄影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中能起些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来简单地分别谈谈。

先谈谈什么叫高调和低调照片。

在黑白人像照片中,由于被摄对象的色素不同,以及被光线照射后产生的亮度不同,画面上就产生淡、中、深不同的影调色阶。如果画面的基调是浅淡的,就称之谓高调照片;反之,如果画面的基调是深暗的,那就叫做低调照片。那么怎样产生高调的效果呢?除了要求人物的衣服和背景颜色必须浅淡以外,主要取决于光线的运用。一般来说,要采用低角度的正面光拍摄,主光和辅光的光比要控制在1∶1或1∶2之间,以减少反差,使整个画面处于柔和的淡色调中。当然,高调照片虽然以浅色调为主,但并不是一片死白,同样要求有细腻的层次;而且像头发、眼睛、轮廓线等等,仍然可以保留着深色调,这样互相衬托,可以更加有效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小演员》这幅高调照片(见本期封二,下例同),浅淡柔和的基调,鲜明地衬托了那双美丽有神的眼睛,从而反映了小演员纯洁可爱的心灵。至于低调照片,则要求被摄对象的眼色较深,背影也要深暗,宜用侧光或侧逆光拍摄,光比大约控制在1:4以上,以增强反差,并给人以庄重、刚毅等感觉。如《电影导演谢添》这幅低调照片,用侧逆光拍摄,使脸部富有质感,被深色基调衬出的少量高光部分,突出了这位导演善于思考和严肃认真的神态。

浮雕照片,实际上是用正负二片合成的。也就是说,用一张拍好的底片,再复制一张正片,然后将正负二片略有交错地叠在一起,放出来的照片就有浮雕的效果。《大提琴手》这幅作品就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由于二底的交错,产生了醒目而形态多变的许多线条,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关于色调分离照片的制作过程,就比较复杂一点。它要把拍出的负像底片,先拷贝出一张正像底片;然后再用这张正像底片,用三种不同的曝光时间,拷贝出三张密度不同的负像底片;再用这三张负像底片,各自反复拷贝三次,最后一次拷贝成三张密度不同的正像底片;再将这三张正像底片对齐重叠,拷贝出一张负像底片;最后用这张负像底片,放大出画面分离为四层色阶的照片来,这就叫色调分离照片。当然,制作过程也不是那么绝对死板,可以根据需要略作灵活的处理,《准备演出》这幅作品是在演员出场之前拍摄的,然后用色调分离法制作而成。这类作品具有套色版画或宣传画的效果,别有一番意趣。

以上只是谈了四种技法,其他还有如“素描”、“中途曝光”、“油渲”、“局部浮雕”等等,名目甚多,不一一详谈。仅从上面所说,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人像摄影中,正确运用各种技法,不仅可以加强画面形式上的美感,可以增添作品的意趣,而且有助于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灵。总之,可以提高人像照片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当然,正如上面所说,拍好人像照片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抓好典型的瞬间。因此尽管可以而且应该适当地利用各种技法,但不能过分地夸大技法的作用,而且一定要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来搞,绝不能为技法而技法,更不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搞技法上面,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栏头:陈辉)

猜你喜欢
拷贝底片浮雕
浮雕圆圈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出错的浮雕
保护光明的“底片”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影子与我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
为了浮雕造得其所
漫话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