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不同的《月光》钢琴曲

1982-08-28 05:46伊力
中国青年 1982年2期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曲奏鸣曲

小弟:

你好!你来信说希望给你介绍些通俗易懂的世界名曲,我想这次给你介绍两首《月光》钢琴曲。

你可能听说过贝多芬在月下听一个盲女孩子弹琴,而后写下《月光》钢琴奏鸣曲的故事。事实上,这首钢琴曲起初并无《月光》之题,贝多芬只是注明它是“带有幻想式的奏鸣曲”。

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打破了一般奏鸣曲快、慢、快的结构布局,大胆地用慢板作为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缓慢而连续不断的三连音……作伴奏音型,造成十分平静的和声背景,然后主题旋律……轻轻走进来,仿佛是一边沉思一边喃喃自语地诉说着心中的忧伤。接着,作者以大小调交替的手法使主题忽隐忽现,更是牵动了千种愁绪。第二乐章是轻盈的小快板,它是连接一三乐章的纽带。这首奏鸣曲的重心在第三乐章。在这里,主部主题用一长串快速分解和弦从低音区一直冲到高音区,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副部主题则运用附点音符使其十分刚健有力……第一乐章中那忍耐和压抑着的痛苦,在这里不顾一切地飞出躯体,挣脱锁链,要奔跑,要呐喊了。急速的乐思热情、狂暴,充分地表现了那要逾越世间的鸿沟去追求人生之真谛的渴望,那与命运搏斗的无畏精神。

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兼评论家雷尔斯塔说,他在听第一乐章时联想到朦胧的月光。或许他说出了一些听众的共同感受吧,这首钢琴曲因此而得名《月光》。但也有不少音乐家反对这一标题,认为第一乐章是悲剧性的,与月光绝不相干。这首被别人命名为《月光》的奏鸣曲,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表达人的情感的。

我要向你介绍的另一首《月光》钢琴曲才是真正表现月光的,这就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钢琴曲。德彪西醉心于大自然,酷爱美术。他的许多作品,如《大海》《水中倒影》《云》等等,都是描绘大自然的美的,其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首《月光》钢琴曲,是德彪西的贝加马斯克组曲中的第三乐章。它一开始就把银色的月光洒满画面,……在柔和的月光下,景物模糊不清。大自然是这样的纯净和谐,既没有人世的喧哗,也没有大喜大悲的感情倾诉。在第二段里,曲折而缥缈的旋律……在极低的音区和极高的音区同时轻弱地奏出,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夜是多么深,月是多么亮,万物是多么静。第三段则在如歌的旋律下加进模仿竖琴效果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使画面显得更有生气。最后,乐曲再现第一段的主题,并用琶音在高音区结束,使你顿觉这音乐描绘的画中夜的寒意向你袭来。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夏天弹德彪西的《月光》,有“三伏不热疑清秋”之感。

这首乐曲在音乐语言上有许多新颖别致之处,给人以十分清新的感觉。有人说它的主旋律象“曲折的阿拉伯图案”,和声“带有麝香味”,我倒想把它比作一杯清香的茶。在这里,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仔细品味,你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纯净得令人神怡的美。德彪西是最富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造了许多精美、独特、具有强烈色彩变幻的音乐语言,这使他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

看了我的介绍你或许要问:哪首更好?其实,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是不能褒此而贬彼的。贝多芬是现实主义地反映了人类进取、奋斗的精神而为人民所拥戴;德彪西则是以个人刹那间的感受来描绘现实,也有他的独到之处。若说贝多芬的作品是要掀翻旧世界的狂风暴雨,是照耀万物的灿烂阳光;那么,德彪西的音乐就象清晨小草上未干的露珠,晚风中宝塔铜铃叮当悦耳的合奏。世界之大,美无处不在,怎么能设想只用一两种方式去表现它们呢?

伊力

猜你喜欢
德彪西钢琴曲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春天的奏鸣曲
夜的钢琴曲(六)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饥饿奏鸣曲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