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潜网》及其青年形象的撕开

1982-08-28 05:46王好为
中国青年 1982年3期
关键词:婚姻心灵

王好为

这是个传统的然而又不断注入新内容的故事。

每一代人,都以他们对生活的新的观察和体验描述它,以新的艺术细节丰富它,以新的思想光芒照亮它,从而使它深深地盖上时代的印记。

接到《潜网》的拍摄任务后,我一直在考虑:今天,它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我又应当怎样通过这几个青年人的命运,来表现生活中这张“潜网”呢?

影片开拍了。拍摄顺序总是要受场地、演员和其他条件的制约的。于是,位于剧本后边的“郭汾之死”,成了开拍的第一场戏。

这场在医院实景拍摄的戏是夜景,还要求“下雨”,牵涉的器材和工作人员比较多,折腾到半夜才开拍第一个镜头。这时,急救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了,几个人抬进来一对青年男女。扮演“濒死”的郭汾的演员急忙跳起来,让出病床,参加拍摄的医生和护士连位置都没动一动,就立即开始了真正的抢救。

这对青年是因为相爱受阻而服毒的。经过抢救,男的复苏了,女的却再也没醒过来。我见到了女孩子的母亲,一个身材矮小、面目善良的女人,怔怔地坐在女儿的遗体旁。据说,她就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理由是人们熟知而又不值一提的,动机就是出自“为女儿好”的真诚愿望。

值班护士告诉我,类似情况经常发生,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

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时代。法律、道德观念、公众舆论是站在保护青年的正当权益一边的。但是,由于还存在着三大差别;由于不同阶层人们经济地位的差异;由于传统的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青年人的婚姻状态,显得异常复杂。不是从爱情出发,而是从“价格”出发来看待婚姻问题,这一陈腐的世俗的偏见(有时还涂上了“革命”的、“现代化”的色彩),就象一张潜在的网,残存在人们许多不自觉的行动中,甚至还残存在一些力图割断羁绊、冲决“潜网”的青年心中,它演成了而且还在演着许多令人泪下的悲剧。

正是身边的“潜网”造成的悲剧,激发我们拍好影片《潜网》的信念,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并塑造人物的钥匙。

我们的主人公罗弦的遭遇是坎坷不幸的。她不是什么楷模,更不是每战必胜的英雄,而是在思想上和性格上都有发展的普通人。她有理想,有朝气,有冲决“潜网”的勇气,但她不成熟,有缺点甚至失误。在和陈志平相爱时,她敢于蔑视门第观念。由于外界的压力和陈志平的软弱动摇,她斗争了,却没有胜利。在障碍面前,虽然她没有象服毒的女孩子那样自我毁灭,然而却在盛怒之下,嫁给了她并不爱的郭汾。她的任性和轻率,给自己也给郭汾带来了感情的痛苦。这一笔暴露了她这样的青年人的弱点以及可能导致的结局。

经历了曲折生活的磨炼之后,罗弦开始成熟了。她并没有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而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馈赠。当何侃决心要同她结合的时候,她能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情感,清醒地估量即将发生的一切。我改变了原剧本中大团圆的结局,而把戏结束在罗弦深沉的思考当中,是因为我相信罗弦。一切,让生活去考验,让明天来回答吧……

还是在接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曾再次阅读了恩格斯有关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著名论述。“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我觉得罗弦命运中的坎坷正说明了这一点,我希望用这样的思想把罗弦的几段经历贯串起来而成为影片的主题。

陈志平质朴、孝顺,事业上有所追求,无疑是个好青年。只要他同罗弦站在一起,“加上社会的力量”,他们本来是可以幸福的。然而他却成了失败者。悲剧的铸成,固然由于他承受了更多更广的压力,但更隐秘同时也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他思想上存在着“网”:他的过于自尊,同样也是“潜网”的派生物,和自卑一样,不过是同一种不健全心理的某个侧面表现。我于是想到,即或是年轻的一代,同样肩负着因袭的重担,需要从等级观念等陈腐偏见中挣脱出来,解放出来,真正认识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象契诃夫充满希望地描绘过的那样:“在一个美妙的早晨醒来,感到自己的血管里流着的……是真正的人的血了”。

对于郭汾,我想没有人去怀疑他的正直、忠厚、善良的人品和心灵上、事业上的光彩。但是,人生是复杂的,两个好人未必就能结合成美满的家庭。影片正面描写他和罗弦由于没有“双方的相互爱慕”而产生的严重不协调,所印证的同样是影片的主题。何侃显得更为完美一些。他作为恩格斯预言过的“新的一代”的形象,不仅在于事业上、心灵上都具有新人的特色,还在于他对爱情和婚姻有正确而坚定的理解。他深深挚爱着罗弦,这种无私的爱伴随着各种牺牲,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牺牲,我想,爱也将不复存在。他在发现罗弦和陈志平的关系后对他们的支持,他在罗弦和郭汾的结合后对罗弦的直率批评,他在罗弦失去了丈夫后,向罗弦奉献出爱的心曲,这些情节,在表现一种正确的爱情观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范。

曾经有一个问题使我为之困惑。一部影片,并不是简单地用镜头转述文学剧本就算完成了任务。要使影片感动人,我应该突出什么而又冲淡什么?经过反复考虑,我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揭露和表现“潜网”给青年心灵带来的创伤上。我希望用浓墨重彩渲染“潜网”投在罗弦等人命运上的阴影,这阴影引发着影片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哲理。因此,在拍摄时,对于一般化的叙述和交待的戏,力求简明;而对于影响人物命运的情节和细节则深入开掘,不惜笔墨。这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抒情正剧风格。需要说明并加以感谢的是,演员们、特别是四个青年演员是十分称职的。他们的表演比较细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准确而又具有一定的魅力。

《潜网》中的四个青年形象,对我来说,是亲切挚爱的朋友。从修改剧本到影片完成,将近一年,我们朝夕相处,心灵互相渗透和交流。在拍摄现场和样片放映室,我多少次为他们流过眼泪。我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对青年朋友的热爱和希冀。现在,他们同我告别,走向千万个青年朋友之中,不知他们能否引起同样的感应和理解?如果他们能够走人大家的心灵,激起感情的涟漪,引起不同程度的思考,我将深为欣慰。

猜你喜欢
婚姻心灵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心灵的感恩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唤醒心灵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为心灵搭桥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