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1983-01-01 09:03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期
关键词:革命家司令员老一辈

刘 仆

《让路》是一幅内涵丰富的佳作。它以传统的技法,绘出鲜明、生动、寓意深刻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境界,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

画面上是常见的江南水乡,正是“插秧抢种”季节,两边水田如镜,在一条狭窄的田埂上,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同志和肩挑重担的老农狭路相逢了,到底谁让谁?谁先让谁?这是画家敏锐捕捉到的一个矛盾冲突的焦点。一下子把观众都吸引住了。人民爱戴陈司令员,如果在画面处理上,老农先让陈毅同志,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画家却以对党和老一辈革命家深厚的爱,挖掘了生活的本质,真实地画出陈毅同志主动给老农让路的情景。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陈司令员面对田埂上挑秧的老农,左手拎着一双粗布单鞋,双脚立在水田里,微笑地给老农让路,好象在说:“老大爷,您辛苦了!”司令员后面的警卫员,左足立在水中,双手正在为抬起的右足脱鞋,显然是在学司令员。从老农面部欣喜的表情看,他也是想赶快下田“让路”的,可是陈司令员比他更快,已经站到水田里了。老农那信赖、喜悦、感激的眼神,那半张露齿的嘴,似乎在向人们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从没有听说过,带兵的司令给挑担的百姓让路哩!”

画面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是一幅生动、形象的革命传统教材。

从艺术角度上看,这幅作品的构思布局也有所创新。画面上陈毅与老农、小战士与陈毅之间的构图,都是经过画家精心推敲的,是恰到好处的。如果把陈毅和老农处理得距离很近,“让”字精神就表现不足,距离太远,又显得不合情理。画面上的三个人物的构图联结是紧密的,将小战士安排离陈毅较近,一边望着陈司令员,一边在抬足脱鞋,这个形象犹如烘云托月,进一步表现了陈毅让路的主动性,同时也笔意含蓄的表现了年轻人决心学习革命前辈优良品质。整个画面线条流畅,抒发了画家美的真实情感,可以说这幅画达到了“情景交融”、“意明笔透”的境地。

猜你喜欢
革命家司令员老一辈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引领学生走近鲁迅
向党旗宣誓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传奇上将杨成武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