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字的特点和它的书写方法

1983-01-01 09:02郭凤惠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
关键词:方正用笔字体

郭凤惠

颜体字,是唐代颜真卿所写的字体。一千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书法家们的重视。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祖籍山东临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人。唐开元进士,仕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杲卿起兵抵抗,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后入京,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颜鲁公或颜平原。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受命前往劝谕,李希烈胁之降,不屈被害。他年幼时就爱好书法,常用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后曾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又结合篆隶和北碑的笔意,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他一生写碑很多。后人评论说,他的字和年岁并进,笔法也随之变化,但严肃方正,不可侵犯的样子,是始终如一的。《宣和书谱》说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屈铁,戈如发弩,千变万化,各具一体。”他的字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以后的书家,不少人都临习过颜字。这里就用笔、结构两个方面,来谈谈颜体字的特点。

一、用笔

讲到用笔,不外点、横、直、勾、挑、撇、捺、弯、折、戈等笔画。他写点,十分用力,象石头落到地上一样。写横是逆锋起笔,用力掣走,和勒着马缰绳一样,不让它快跑,收笔时一顿,略作回锋,以求方整。写直象拉弓一样,逆锋力行,但右直略向左弯,左直略向右弯,成了环抱的样子,如同、国等字。若只是中间一直,如中、巾等字,就不必用弯了。写勾的时候,先把笔一顿,象一个圆珠,然后略移笔向上,斜着出一尖笔,但不纤细。他写的挑和撇,也是笔笔送到,饱满扎实。他晚年的字,经常出现象老鼠尾巴一样的细尖笔,这是他的变化,我们初学写字,不应当这样。颜字的捺,总是“一波三折”,就是起笔略微向上,再下走,这是一折;中间向下弯,且略粗,这是二折;捺出时先顿住,然后挑出,形如刀刃,但有个缺痕,这是三折。这种捺的方法,可以说是他的创造,和前人不同。他写的折笔(就是拐弯的地方),先是提笔另起,翻折成斜面棱角,然后下行。他写的弯,如犭、乙等,也是含蓄而不潦草,虽是方笔,却圆浑厚实。

戈法(),如戈字是“纵戈”,心字是“横戈”,无论纵戈或横戈,总是弯度均匀,饱满得势。

写散水(氵),上两点略近,下一点起笔重顿,向右成圆形,然后上挑成尖状。写烈火(灬)左一点向右,右一点向左,中两点比较直立,使这四点各有照应联系。后来柳公权也是这样写法。

颜字的宝盖(宀),如空、守等字,其中第三笔起笔行笔和横画一样,至长短已合度时,即换笔向右上一歪,再向左下挑出,也留缺痕。颜字换笔处很多,以上所说的捺和宝盖勾的缺痕,都是换笔的痕迹。

总的来说,颜字的笔画特点,最突出的是一个“筋”字。筋就是肌肉,他的字就象一个个举重运动员,体格健康,肌肉丰满结实。宋范仲淹说:“颜筋柳骨”,苏东坡说:“鲁公变化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又说:“字外出力中藏棱”,这些都对颜字形容得很帖切。

二、结构

颜字的结构比较容易看透,往往一望而知。他写的碑,虽说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浑厚雄伟,方正饱满,上下匀称,字的形象特别端庄,这是颜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果用年代早于他的褚遂良的字迹来比较,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字体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他们各有独到之处,而绝不相似。仔细琢磨一下,可以得到启

(左为颜字、右为褚字)发。褚字秀丽,颜字雄壮;褚字用细笔,颜字用粗笔,褚字潇洒,颜字庄重。当然,他们只是风格不同,艺术上各有千秋,难分高下。用这种对比方法,对字体的特点,可以看得更清楚。可以发现这一字体和其他字体的差异所在,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这一字体的认识。

临习字帖时要注意的是,学某一种字体,固然要掌握它的特征,但不能专在特征上追求,而忘了他的整体。有些人学写某一种字体,往往夸张它的特征,甚至弄到病态的地步。例如写颜字,得不到它的雄伟,却形成了肥笨;得不到它的方正,却形成了板滞;得不到它的筋骨,却形成了丑怪。这是很容易犯的一种毛病,我们应当加以注意。

(摘自《书法》1982年第5期)

(题字:吴俊英)

猜你喜欢
方正用笔字体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本季推荐四方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智力大闯关
组合字体
方正的错误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