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有益于大脑功能

1983-01-01 09:00周国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6期
关键词:余力思考问题机能

周国明

“长跑博士”久保田竞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他专门研究主宰思考、思维创造的大脑顶叶。这位世界大脑生理学家从来也没想到跑步竟然和提高大脑的机能有密切的关系。他是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关系的。

三年前五月的一天,他从电视机里看到自己的一副肥胖丑陋的尊容,顿时感到害羞。他的夫人曾以“和活字典一起散步”而自豪,可是这位博士的记忆力现在却完全衰退了。面对现实,他下决心:“跑!”然而跑起来哪儿那么容易?开始连五十米都跑不了。可他毕竟坚持下来了。慢慢地,他的体重减轻了,还能一边跑一边思考问题,大脑功能似乎又好转了。他说:“既提高了写文章的速度,又增强了记忆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博士说过,要在无痛苦的三十分钟的跑步中边跑边思考问题,这一点颇值得注意。不能象跑马拉松那样不断克服痛苦地去跑,而是要保持轻松,做到边跑步边谈话,需要在相同的速度下跑三十分钟。

为什么要这么跑呢?这是因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自血液中葡萄糖所结合的氧。这个氧是由心脏通过血液输送到肌肉。如果血液供给足够的氧的话,就不会引起激烈的喘气和使肌肉疼痛,这个现象叫有气呼吸。

如果进行举杠铃,百米全速疾跑这类爆发性的运动时,肌肉活动所需的氧是肌肉本身所储备的氧供给的,而这部分氧以后才能给予补充。因此,由于肌肉中产生暂时的缺氧,出现肌肉疼痛、易疲劳的现象,这个现象叫无气呼吸。

所以,要进行提高脑力的跑步,是不能在无气呼吸的状态下跑步的,勉强地跑,呼吸激烈,肌肉疼痛,这就根本谈不上“有思考余力地跑步”。必须是在有气呼吸的状态下跑步。在这种状态下跑步,由心脏供给肌肉的氧,同样也可以输送到脑子,也就是说能送到大脑顶叶。所送的量也比平静时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在这种状态下跑步,能够想出好的主意,难题也能解开。不仅如此,大脑顶叶受到刺激可以得到锻炼。经过锻炼的大脑顶叶,平时就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以上说法,虽然有一部分是假设,但是其主要内容是“长跑博士”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脑机能增进说。要在相同的速度下跑三十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就会降低脑机能。

跑步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如同汽车启动,人也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达到一定的速度,这个阶段是无气呼吸,所以是难受的。

第二阶段虽因人而异,但是大体在起跑后十分钟左右进入有气呼吸阶段,此时觉得轻松,呼吸稳定。觉得自己能够永远跑下去似的,精力充沛,有余力欣赏周围的景色。这个阶段持续二十分钟左右。要在这个阶段集中进行思考。

从开始跑到三十分钟以后,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头脑模糊,身体感觉很舒服。博士把这个阶段叫“陶醉状态”,是单调的反复动作,使思维能力低下,处在特殊的陶醉状态。

要想利用第二阶段进行思考问题,需要每周进行四次,共计二小时。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要前功尽弃,不仅脑机能得不到增进,反而促进了衰老现象。如果坚持下去,耐久力增强了,提高了心脏机能,每次向大脑输送氧的量也增加了。

在竞争中进行跑步也不行,这样会增加肉体上的痛苦,而只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肉体是增强了,可不一定能得到健全的精神。博士强调说:“现在的奥林匹克至上主义的体育行政管理是成问题的。”

(摘自1983年第1期《文化译丛》)

(题图:赵希玮)

猜你喜欢
余力思考问题机能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机能时代
也谈高中数学教学学有余力学生能力培养
按图索骥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龙都的新朋友
点点墨迹
每月新鲜
刑法机能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