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黄河锁龙头

1983-08-21 03:00王春声
中国青年 1983年12期
关键词:龙头大坝水电站

王春声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你哺育了自己的子孙,却又带来多少灾难;你是我们民族不屈的象征,却又那么桀骜不驯……“制服黄河,造福中华”,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只有在新中国,梦想才变成了现实。

从五十年代起,党中央发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黄河儿女先后在黄河上建起了三门峡、盐锅峡、八盘峡、刘家峡等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然而,水电资源远没有开发起来。从1978年开始,广大水电战士又向黄河的“龙头”——龙羊峡宣战了!

龙羊峡在青海省共和县境内,距西宁140多公里,海拔2700米。这一段黄河,两岸陡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从龙羊峡到宁夏的青铜峡918公里,河流落差1324米,差不多有泰山那么高,可建15座大中型梯级电站,被称为我国水力资源的“富矿”。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的第一梯级水电站。7年前,水电部第四工程局的职工们,从建成不久的刘家峡水电站出发,迎着早春的满天飞雪,一步一个坑,一步两喘气,来到这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踏破荒凉的峡谷。他们扫开积雪,铲出平地,搭起帐篷;在雪地挖个坑,架上汽油桶煮羊腿、烧米饭;提上桶,往返6公里,爬100多米陡坡,从黄河取来饮水。夜里,大风在人们熟睡时卷走了帐篷,沙子盖在身上。第二天醒来,大家抖抖沙尘,又重新支起帐篷……这就是开拓者的生活。

这里地质情况复杂,水电站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确保了质量第一。河床主坝高178米,相当于60多层楼房;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可并行五六辆汽车,是我国目前的第一高坝。主坝镶嵌在两岸岩石里,岩体存在断层,有倾向下游的软弱面,对坝体稳定很不利。于是,他们采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DH3外加剂新技术,进行严密细致的处理,提高了混凝土抗冻、抗渗、抗压、抗拉、抗裂、耐久等性能,使两岸坝肩与拦河大坝形成稳固的铜墙铁壁。厂房处于河谷狭窄地方,按惯例只能布置两台机组,其余两台机组必须开挖两岸底部才能容下。可这样,坝肩岩层的稳定要受影响。他们打破常规,将厂房位置下移70多米,斜向摆在河谷中,形成独特的布局。为保证宣泄各种频率的洪水和向下游供水,除在大坝右侧山头设溢洪道外,还在大坝坝体设中、深、底三层泄水孔道,使水库调度有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全部工程竣工后,水电站大坝就象一把巨大的老虎钳,紧紧钳住黄河的“龙头”。那时:

——巨坝拦截龙羊峡以上13万平方公里流域一年的流量,形成我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湖,面积为393平方公里,约60万亩;总库容量为288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的三分之一。

——枢纽最大下泄量为每秒8千立方米,4孔喷流犹如4龙吐水,4台水轮机吞水排流,用128万千瓦的功率,每年平均发电60亿度,为开发大西北,并对华北地区的工农业建设发挥巨大作用。

——大坝象个“音量开关”,可随时调节供水。它与刘家峡水电站联合运行,可增加灌溉面积1490多万亩,净增灌溉补水量85亿立方米,净增城市工业给水量4亿7千立方米,并有防洪、防凌多种效益。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人们赞美这伟大的奇迹,更赞美创造奇迹的英雄儿女!在这缺氧27%的高原上,在这一年中有半年风雪严寒、80多天8级大风、飞沙弥漫的峡谷里,职工们忘我地拼搏苦战。他们常常几个星期不下火线,不分昼夜,困了和衣打个盹,饿了啃几口干馍馍,力争1985年第一台机组如期发电。1981年9月连降大雨,上游的雨水汇成巨流,以每秒5570立方米的流量冲向龙羊峡围堰和工地,乱石崩云,惊涛拍岸。英雄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地战洪水、护围堰,终于战胜了两百多年未遇的洪水。在龙羊峡的角角落落,最活跃的是青年,全局1万7千职工,28岁以下的青年8千多。两年来,涌现出先进集体140多个,先进青年1千5百多名。在抗洪抢险中,第一个跳进刺骨激流保护大堰的,是青年马海山。运雷管的汽车失火了,首先冲上去抢救的,是青年晏志军。奋不顾身排哑炮,右胯骨严重骨折的韩永寿,在医院醒来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义务加班100天,我还差10天……”在七八十米高的峡壁上钻孔,14吨重的潜孔钻一吼,天旋山摇,文静腼腆的青年女钻工刘生甫象一只翱翔的鹰。有次操作开关失灵,8米多长的钻杆将车身顶出工作面,在将要机毁人亡的千钧一发之际,她敏捷地爬上3米多高的操作室关掉开关,避免了严重事故。

富有献身精神的龙羊峡青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制服黄河锁龙头的雄伟事业。(新华社专稿)

猜你喜欢
龙头大坝水电站
里底水电站工程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龙头如意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探讨
溪洛渡水电站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