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晓到张海迪

1983-08-21 03:00钟青
中国青年 1983年8期
关键词:张海迪人生道路成才

钟青

凡是涉及人生道路的问题,青年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

三年前,潘晓提出的“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曾牵动青年的心;今天,张海迪——一个瘫痪姑娘——脚下的路,正深深打动着青年的心。

探求当代青年前进的轨迹,“从潘晓到张海迪”,这是个极有意义的命题。

潘晓和海迪是同一时代的青年。

幼年,她们都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十年内乱,都在她们心里留下了伤痕;走向生活之后,都有过希望和失望,都有过追求和抗争,都严肃地思考着理想和人生。然而,她们同历动荡,感受却不相同;同经忧患,心境也不一样;同在探索,答案因人而异。三年前,潘晓在慨叹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的信中说:“我相信,青年的心是相通的”;面对青年朋友,海迪也曾深情地说过:“在通往未来的征途中,我和你们是同路人”。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的基础。

关于人生道路的宽与窄,海迪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这回答不是用文字写成的,而是实实在在开拓的一条人生之路。

青年们谈论人生道路的宽和窄,往往联系着个人的理想能否实现。认真分析一下,人们对理想的认识和设计的确是各种各样的:潘晓曾有过自己最初的人生信念,但是破灭了,转而痛苦地认为人们都在“为私欲而斗争”,并把此当作“规律”,而海迪则认为:“理想并非属于自己,理想应当是属于人民的。”属于人民,也就是属于社会。就是说,一个人的理想,只有上升到为社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高度,才能臻于成熟和完善。正因为海迪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人民和社会需要始终成为她理想的目标。

应该看到,自有人类社会,就有了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是封建时代进步思想家的认识吗?“人之永恒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任何东西,而在于献身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这不是资本主义时代伟大思想的精华吗?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也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时代,这种社会责任感才能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海迪十五岁在尚楼迈出青春第一步的时候,她就开始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结合。后来,在为成千上万人服务的过程中,她进而体验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一个医生,解救了病人的痛苦,“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啊;她进而理解了过去不曾理解的事理—为什么白求恩医生离开加拿大蒙特利尔宽敞明亮的手术室,来到五台山,在小土庙里为我们的伤员做手术!在海迪的生活道路上,人民和社会需要不仅是她理想的出发点,更是她理想的归宿。

潘晓和海迪都强烈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海迪的回答是:应该把个人追求和人民的需要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结合起来。

开拓人生之路,离不开现实社会。这一代青年的确经历了一次社会的动荡,而这次社会动荡对青年来说又是个难得的课堂。它促使青年人认真思考,正确的思想武器教会青年怎样辩证地看到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它帮助青年意识到在改造社会中自己应尽的义务。潘晓在现实生活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由此而认为社会上“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而海迪则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阳光下,“人民深情深似海”。

诚然,我们的社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始终是在向着不断完善的理想社会前进;社会上有与不合理现象为伍的人,却有更多的人与不合理现象作斗争。海迪正是这样看待社会的。轮椅虽然限制了海迪的活动天地,但阻止不了她和人们的交往。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不论是“兢兢业业的师傅”,还是“起早摸黑的社员”,海迪都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王充允老师不就是其中的代表么!在他拒绝指导海迪学英语的冷峻的举动里,却包容着一颗担心牵连海迪的火热的心。一个身在逆境的人还在为他人着想,在我们社会里,这样的人何止万千!

不可否认,人心,可能有蒙垢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可能有误解有矛盾有摩擦的时候,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是崇尚真理、崇尚道德、崇尚美好的,这是人心的光明面,是社会的主导面。海迪心头的希望之光,正是从这里找到和汲取了永不衰竭的光源。

海迪对社会的信赖,归根结蒂是出于对党的信赖。我们这个社会是党所领导的社会。党既然能够领导人民开创了一个新社会,党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社会。在这必然的历史进程中,党有过缺点和错误,但党更有决心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因此,海迪的心总是向着党的,紧紧跟随着党的。她说过:“党是催我奋进的原动力。”这是发自她心底的声音。

潘晓和海迪都在面对现实—海迪的回答是: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要热爱我们的社会,要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汲取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历代诗人的名句中,青年们最有共鸣的莫过于这句了。这不仅仅因为青年期是人一生中最富于探索和进取的时期,更重要的还在于当代青年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剧烈的沉浮动荡之后,总会有一段艰难的探索。哪怕这种探索伴随着徬徨和苦闷,也应该肯定这是一种向上的意向。

潘晓确实“苦思冥想”过,但其思考没有摆脱“自我”的束缚,而海迪的思考,则着眼于人民,着眼于社会,着眼于未来,因此她注重奋斗,注重开拓。正是在这里,海迪比潘晓前进了。海迪懂得,比起思考来,实践和开拓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在海迪的人生道路上,不仅有政治风寒、心理压抑,而且有病残折磨。如果说别人的困境尚有摆脱之日,那么海迪的某些困苦则是无间歇无边缘的。但这些困苦丝毫没有阻挡住海迪开拓人生之路的步伐。人们看她艰难地生活,推测她一定“度日如年”。但海迪笑着说:“日和年相等,那才好哩。‘志士嗟日短啊!”在尚楼,在莘县,没有人布置她干什么,可人们都知道她是个最忙的人。为小孟方,为耿大爷,为千千万万病痛者,她忙个不停;学医学,学外语,学无线电,她忙个不停;数不清的朋友来访,交谈,询问,论争,使她忙个不停。“忙”,意味着振奋;“忙”,意味着充实;“忙”,意味着用自己的社会实践投入新生活的积极开拓。

实践和开拓需要勇气和毅力,也需要知识的武装和充实。潘晓和海迪都是“拚命看书”的。潘晓追求和运用知识,曾经是“为了自我,为了自我个性的需要”,而海迪追求和运用知识,却不是“依仗它为自己谋取什么”。海迪向知识的每一次进击都是由怨恨自己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开始的。她恨自己在小孟方病危时无能为力;她恨自己拿着外文说明书张口结舌。这种来自群众对她强烈要求而激发起来的学习劲头,往往可以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往往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学得的知识最直接地用到为社会服务的事业上。海迪的生活道路不正是这样一步步拓展的吗?

潘晓和海迪在以不同的出发点思考人生的意义——海迪的回答是:正确地领悟人生的意义,离不开奋斗,离不开实践和开拓。

我们分析“从潘晓到张海迪”这个命题,毕竟不是为了作个人的比较,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三年来青年的成长和进步。

十年动乱结束后,部分青年在精神废墟上不约而同地萌发了新的意识,他们常常谈论人生的价值,谈论成才,谈论思考。在噩梦初醒的时候,这些的确使他们格外兴奋。但经过自己认真的审视和过来人的指点,他们逐渐纠正了自己的偏颇。

追求人生的价值,这无疑是合理的,积极的。但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的方向和途径在哪里呢?伟大的变革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尝试的场所,也给人们提供了改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尽责,在为人民献身的过程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一生。

成才,只有成才,才有价值。许多人的确是这样想的。古往今来,人们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成才的模式。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成才的方向是考虑和顺应社会的需要。凡是有社会需要的地方,就有成才的土壤,就有成才的条件,就是成才者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地方。结合本岗位工作去学习和钻研,这是成才的捷径。

这一代青年的确勤于思考,但思考并不是从这代人才开始的。当青年们把思路投向人类思考的长河之后,渐渐发现人类的思想史上有继承也有扬弃。思考要有先进理论作指导,思考应该是实践的“过滤”的过程,这样吸收的营养才能更加纯正。

人们在认识人生的过程中,允许走一些弯路,但弯路决不是必经之路。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人生的价值也好,成才也好,思考也好,都不能以自我为归宿。从潘晓到张海迪,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最深刻的一条,就是张海迪本人所说的:一个青年,应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张海迪之所以乐观、坚强、豪迈,其基本原因,正在于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是最高超的爱情。如果人的个人问题占很大的地位,社会的问题占的地位很小,那么个人生活的失败就几乎是完全破产。那时这人就会怀疑了,人为什么活着?战士面前永远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任何人,即使很坚强的人,有时也难免有挫折和痛苦,诸如失恋、失学、待业、病残,或者被埋没、被打击、被迫害,等等。但是对一个革命青年来说,除了个人挫折和痛苦之外,他永远还有另外的东西,还有比个人挫折和痛苦更高尚、更美好的东西——亿万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张海迪之路昭示人们:感情的触角,不该只蜷缩在“个人”的茧壳里;精神的视野,应投向全社会全人类。这样的人,也会象张海迪那样,将是一个乐观的人,坚强的人,豪迈的人。

人生道路的宽与窄,固然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但也离不开社会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我国青年的人生之路展示了光辉的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潘晓不会是过去的潘晓,海迪也不会满足于今天的海迪。就象历史永远不会停步一样,青年们将永远开拓前进的路!

猜你喜欢
张海迪人生道路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超级玛丽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