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贝西》

1984-07-15 05:54
读书 1984年11期
关键词:贝西沙皇犹太

沈 双

《战争风云》的作者,犹太人赫尔曼·沃克曾经说过: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的确,回顾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可以发现,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他们都有古老的文明和传统,遭受过百般的折磨,而且他们的斗争都十分顽强。对于一个同自己过去的经历十分相似的民族和文化,我们的了解就应该更深入,可惜的是,目前人们对犹太人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现状了解甚少——许多人还只把犹太人理解为莎翁笔下的夏洛克,至多是二次大战中犹太集中营中的俘虏。美国犹太作家劳伦斯·布什的小说《贝西》通过对主人公贝西的一生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近代犹太人生活和斗争的画面,对于我们从侧面了解犹太人是有益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贝西是一个犹太女子,生在俄国,以后大半生居住在美国,这大概是很多美籍犹太人的共同经历。从一九○○年到一九六三年,从沙皇俄国到美国,贝西经历了无数次的斗争,可以说,在她一生的大事年表上,写下的除了痛苦,就是斗争。她一生都在为了解除她的痛苦——消除种族歧视和偏见——而斗争。

犹太人在沙俄是倍受歧视的,贝西作为一个犹太人,一生下来就遭到人们的冷遇。幼时,贝西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好友,一个犹太小姑娘,被哥萨克人杀害,她的心灵因而受到很大的刺激。十二岁那年,因为贝西的哥哥参加了反对沙皇的斗争,贝西作为“同谋”被抓起来,流放到西伯利亚,就此被“推”上了革命道路。在西伯利亚,贝西看到了关押过女革命家薇拉·妃格纳尔(VeraFignor)的牢房,受到了周围许许多多的反对沙皇的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帮助,特别是著名的女革命家“老祖母”对她的教诲,她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沙皇,犹太人才能免于歧视的道理,自觉地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贝西在革命者斯马勒维奇(smulvitch)的帮助下,逃离西伯利亚,来到美国,投奔分散多年的姐姐。以后在十月革命中,贝西以护士的身分回到俄国,在战火中帮助了红军,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遇到了列宁,从列宁那里得到了启发,坚定了她的信念。重返美国后,贝西协助组建美国共产党,并在其领导下参加了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战争的种种政治斗争,经受了种种磨难。二次大战中,她在纽约反对亲希特勒分子的集会上被流氓打伤,身上的财物被一抢而空;一九五二年,她又受到麦卡锡政府的迫害,被迫转入地下。尽管如此,贝西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一九六三年,年过七十的贝西还参加了美国南部黑人要求民族权利,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小说结尾描写了贝西正要起身去华盛顿,帮助黑人组织反种族歧视的示威游行。

与贝西坎坷的政治生涯并行的是她在个人生活上的磨难。首先,她在俄国的被捕多少是因为她父亲的告发,因为她的父亲——一位犹太教牧师,天真地认为必须依靠沙皇的法令才能结束犹太人被迫害的局面,——对自己几个儿子反沙皇的举动颇为不满;接着,在十月革命中,她又失去了丈夫和刚刚出生的大女儿。在遭到麦卡锡政府迫害的艰难岁月里,她的小儿子却宣布脱离进步阵营,拒绝帮助母亲,使她被迫转入地下。在她的晚年,她还因终日忙碌,“惹麻烦”,与心爱的小女儿产生隔阂,险些失去了女儿对她的爱……

贝西一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那么,在她一生中,是什么支持着她不停地走下去呢?是她的信仰即她所谓没有种族歧视的新的世界。贝西曾经说过:“列宁对犹太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的看法是进步的。他相信同化作用——他认为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应该结束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的,其中包括宗教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差别和使我们分裂的偏见。他也许是对的,但在我为我作为一个犹太人应得的权利而进行斗争之前,我是不会坐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到来的。”贝西为犹太人斗争,为黑人斗争,为实现她的理想而斗争。她明白她所谓新的世界是十分遥远的,它的到来也许会花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动摇。她永远是乐观的。“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起,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命运动。我肯定天生就是这样的,天生就感到自己是被压迫者中的一员。”

贝西的自信往往表现在她的语言里。她充满了幽默感,善于讲犹太教中的小故事。她说过:“历史可不象你煮一杯咖啡那样快当。据说一个犹太人向上帝祷告道:‘主啊,对你来说,一千年就象一分钟那样一晃而过,一万块钱就象一分钱那样不算什么。所以,上帝,请给我一分钱吧。上帝回答道:‘请你等一分钟。”

一个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悲观的人,应该能称得上一个强者。贝西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经历过多少磨难,在磨难中幸存下来了,但是她不只是一个幸存者,她更是一个胜利者,尽管她理想中的世界至今也没有到来。

种族歧视至今仍然存在,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至今也仍在继续,作者通过贝西的言行阐明了这一贯穿全书的主要论点。贝西曾说过:“现在我愿意同列宁谈上三天……我要问问他,为什么种族歧视在苏联仍然存在,尽管它已经被称为社会主义了。”同样,在六十年代的美国,七十岁高龄的贝西还在准备动身去华盛顿,参加反对歧视黑人的示威活动。

贝西一生都在战斗。她的历史,就是犹太人斗争的历史。通过贝西这一虚构的人物,来表现半个多世纪以来犹太人的斗争史,这恐怕是作者的真意。因此本书涉及了大量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翻开前十四节,你经常可以看到诸如薇拉·妃格诺尔、列宁、托洛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一系列熟悉的面孔。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使人们常常忘记它是一本小说,以为是某一真实人物的自传呢。

《贝西》语言简明,自是长处,但似乎文采稍嫌不足。作者劳伦斯·布什是美国《JewishCurents》杂志的助理编辑,据说其外祖母现年九十一岁,正是贝西的原型。如此看来,作者写作本书是有相当的生活基础的。

《贝西》不是史书,但读后却可以从侧面了解历史。读一本小说,免除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却得到了有用的历史知识,本是可为之事。

(LawrenceBush:Bessie,ANovel,Seaview/Putnam,NewYork,1983.)

猜你喜欢
贝西沙皇犹太
一节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沙皇和衬衫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贝西默老师的钢琴课
纳达尔夺19冠,俄迎来新“沙皇”
上海
天才并非与生俱来
保持肃静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