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人以理出

1984-11-01 04:07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
关键词:欣赏者水手音乐作品

阜 易

常听一些青年朋友们说,许多音乐作品很好听,自己也很喜欢,但却不容易听懂。于是就埋怨自己缺少“音乐细胞”,缺乏音乐欣赏能力。其实,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并不难,关键在于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音乐欣赏,实际上是一种在作曲家为听众提供的规定情境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者的主观加工,形成自己的感受,从而受到感染、教育、薰陶的审美活动过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要按照这种审美活动的过程从感情到理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首先,要“动情”、用心。

只要在欣赏音乐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感于怀”,那就算是“入门”了。俄罗斯音乐评论家、作曲家伊戈尔·格列包夫说过:在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即使一位专家也不会急于去进行形式方面的分析而只是听着和感到激动”。开始注意培养自己音乐欣赏能力的青年朋友,可以先从能够立即打动自己的、比较好理解的歌曲、器乐曲入手,用心去听,借助歌词、标题加深理解。另外,多注意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增强音乐欣赏能力的好方法。电影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在电影中,画面、蒙太奇、对话、音乐、声源音响等都是揭示主题、塑造形象的手段,它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比如,日本影片《砂器》中的钢琴协奏曲《宿命》,如果单放录音,可能不大好懂;但如果结合整个影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揭示,加上在看电影时用心把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影片中人物所流露出的情感加以对照,对《宿命》就可以理解得深刻些了。

其次,要随着乐曲展开想象,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音乐欣赏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要使内心、思绪“动”起来,就要靠欣赏者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去展开想象,让思绪在音乐的领域里驰骋,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受到美的陶冶。如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曲《舍赫拉查达》(天方夜谭)中的第一乐章,作曲家用鲜明的主题和精巧的配器描绘了水手辛伯达驾船历险,与惊涛骇浪搏斗,最后取得胜利的场面。在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感性知识展开想象:一望无际的大海,阳光和煦,海鸥飞翔;水手驾着小船,怀着对未知彼岸的渴望,驶向莫测的大海;突然,暴风雨来了,大海翻腾咆哮,巨浪吞噬着小船,水手在生与死的渊缘上与厄运搏斗;最后,水手战胜了风浪,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生命之船驶向远方……。听到这里,我们会象与辛伯达一同历险、结伴凯旋一样,心中溢起胜利的喜悦。

第三,要再进一步,体会作品的精神实质。

这就要求欣赏者先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所以,欣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审美能力。听音乐时注意记住乐曲的主题、副题音调,可以增强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等,可以增强对各种音乐形式的分辨能力;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创作经历、创作手法、风格及作品背景,可以增强对具体作品的理解能力,等等。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如果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对作者“要热爱自由,超过爱其他一切”的主导思想有所了解,对作者的英雄主义创作思想有所了解,那就一定会充分体会到这首作品以“英雄”形象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象征、热情讴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精神实质。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愿青年朋友们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受益终生的启迪。(插图:张宝松)

猜你喜欢
欣赏者水手音乐作品
老水手的愿望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课堂朗读中听者角色的正确定位研究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