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就在它脚下

1984-11-01 03:35朱济成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
关键词:郑成功晋江深度

朱济成

人们都知道树木花草能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净化空气,但是树木花草还有一个先为人知的特殊功能——在人们寻找地下水源时提供线索。这种功能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原来在生物的漫长发展史中,绿色植物经过自然选择和驯化,适应了一定的气候、水文、土壤、矿物质、养分等自然条件,并且在这种条件下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长、生活特征。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些特征,就可以判断出该地的水文、气候、土壤等状况。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一些植物喜水程度、分布地带、吸收矿物质和根须发育的不同情况,就能了解到哪里有地下水源。例如在生长着芦苇、菖蒲、水芹、木贼、马莲、黄花、牛毛草、芨芨草、狐尾草、大叶杨和柳树等喜湿植物的地方,则其下面一定有地下水。有些植物因为生活习性和生理等原因,在它们所生长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是不同的。如在生长马兰花、金戴戴、拂水茅等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面只有0.5-1米。在生长芦苇、甘草等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面为2-3米。在生长芨芨草等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面约为3-5米。在生长铃铛刺、柽柳等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面为6-7米左右。在干旱和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由于干旱少雨,风、沙严重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它们的根系特别发育。有的植物地下根系的长度竞为地上植株高度的几倍,其中的主根深长,能与地下水面相接,可以吮吸地下深部的水和养分。例如在生长红柳、梭梭木和胡杨等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表约10米左右。在生长骆驼刺植物的地方,地下水埋藏深度距地表能够超过15米。即使在土壤贫瘠而又有盐碱的地区,一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植物也能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如在生长着灰菜、蓬蒿、沙里旺等耐盐碱植物的地方,虽然其下面也有地下水,但都是水质不好的“苦水”。由于上述的各种植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反映地下水状况的功能,所以人们称呼它们为寻找地下水的“指示植物”。

同样,动物在寻找地下水源方面也能充当人类的得力向导。人们早就发现青蛙、蜗牛、蛇、蚂蚁等动物喜欢栖息在潮湿的地方。在这些动物居住的地方打井,也很容易找到地下水源。在我国,利用动物寻找水源已有悠久的历史了。甚至在福建晋江一带,至今还传颂着三百多年前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缘蚁得甘泉”的动人故事。据说在公元1655年,郑成功带领兵马船队,昼夜在福建晋江一带紧张的操练。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将士们个个挥汗如雨,口干舌燥。但是该地严重缺乏淡水,连饮水、烧饭、炒菜都要计划用水,至于洗脸、洗衣、洗澡自然无从谈起了。人们在山坡上、在海边打的并,不是干眼井就是又腥又涩的咸水并。大家都没有办法了。当时郑成功正在帐篷里观看《孙子兵法》,听到这些情况后就带着卫兵走出了营门。他首先来到晋江两岸察看了一大圈;然后又来到晋江东白沙滩头。他格外仔细地察看了这里的地形,并且钻入灌木丛中。在那里他来往琢磨、寻找,突然发现在白沙上竞有一条黑黝黝的蚁路。郑成功沿着这条蚁路搜索,终于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了正在忙忙碌碌垒窝运食的蚁群。蚂蚁属于膜翅目昆虫,只在有淡水的地方才会垒巢造窝。郑成功想起了一条农谚:“蚁群窝边跑,淡水脚下冒”。他紧皱的浓眉顿时舒展开来,接着在蚁窝周围用靴尖在沙滩上使劲划了一个圆圈,传令营部派人,立即从这里打井。当天晚上,水井就打成了,果然是一口香冽甘美的甜水井。这口并就成为三百多年来人们景仰和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纪念井了。

(曲泉摘自1984年5月21日《北京科技报》)

猜你喜欢
郑成功晋江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晋江之变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