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揭开“拿破仑盲军之谜”

1985-11-01 04:40李笑春刘笑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期
关键词:医学界眼病拿破仑

李笑春 刘笑春 力 声

1799年,拿破仑在丢盔弃甲撤离埃及逃回巴黎时,他那号称无敌的铁十字军中,成群的兵士却染上了一种眼病,开始发红流泪,继而睫毛倒长,磨破眼角膜,在眼球上蒙起一层白殹,最后什么都看不见了。

当时,谁也说不出这眼病的名称。他一怒之下,杀掉了军营的所有医官。于是,“拿破仑盲军之谜”就纷纷扬扬地传开了。

这种眼病,欧洲人当时只能叫“埃及眼病”,其实就是“沙眼”。当时埃及沙眼患者占全国人口90%;解放前中国人50%是沙眼患者;浩茫世界,竟无一个是没有沙眼者的国家。

多少年过去了,世界医学界对沙眼依然是一团谜。直到1907年,捷克学者哈——普两氏,才在爪哇从沙眼患者眼结膜里,找到一种能在细胞里繁殖而比细菌小得多的粒状物。他们称它为“包涵体”,并认为这就是沙眼病毒。当时,谁也不相信。因要肯定它,得把病毒分离出来,经过动物与人的试验接种,等到眼睛上发生了实验性沙眼,才能够证实。1928年,日本人野口从沙眼中分离出一种细菌,认为是致病菌,称之为“沙眼杆菌”。1930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所谓“沙眼杆菌”不能引起沙眼,从而否定了野口的“细菌病原说”。

正当世界医学界对沙眼研究陷入困境时,中国沙眼专家却有了重大发现:原来沙眼病毒(衣原体)能在猴子的眼结膜上接种,却不能将病毒单独分离出来。他们先后在八只猴子与二千五百只小白鼠眼中分离沙眼病毒,都失败了。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北京生物制品所所长汤飞凡教授等采用了他们认定的立克次体的实验技术,又经过几百次的失败,终于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链霉素抑菌法,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张晓楼提供的临床材料中,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汤飞凡又第一个用这种“病毒”接种在自己的眼里,得到了证实。他红肿着眼睛观察了四十多天,才接受治疗。1956年,汤飞凡的论文轰动了世界医学界,他的科研成果被誉为“汤氏病毒”。

一百多年前拿破仑难解之谜,医学史上的一大悬案,终于被中国人胜利解决了!1981年5月12日,当汤飞凡教授逝世二十多年后,国际沙眼防治组织在巴黎隆重宣布并授予汤飞凡金质奖章。中国人汤飞凡教授的名字和他的贡献已载入世界史册。

(摘自《长沙晚报》)

猜你喜欢
医学界眼病拿破仑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眼睛太突出可能是病
浅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当今医学界的应用与发展
TOP10遗传性眼病防治应引起重视
眼开眼闭查眼病
这10种人难享天年
当心药物致眼病
文学家笔下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