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话(连载)

1985-11-01 04:39李修生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3期
关键词:诗经孔子

李修生

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上)

公元前544年,吴国国君新立,派弟弟季札到鲁国进行访问。由于鲁国保存着周乐,季札要求观看周乐的演出。根据《左传》、《史记》记载,那次演奏的内容,就是《诗经》所收集的乐诗,而且次序大体和现在所见到的内容相同。由这件事情可以知道,这些诗歌是具有完整体系的乐歌。关于这一点还有不少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如《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这样一部诗集,显然是经过采集、整理、删订而成的。谁做的这项工作呢?汉代学者认为是周王朝为了了解民间风俗和政治得失,而派人采集的,并且以为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但从季札观乐的时间推算,当时孔子还处于童年时期,那么孔子删诗的说法就不大可靠了。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他在《选本》一文中指出:“孔子究竟删过诗没有,我不能确说,但看它先‘风后‘雅而末‘颂,排得这么整齐,恐怕至少总也费过乐师的手脚,是中国现存最古的诗选”。现在研究者大多同意鲁迅的意见,认为《诗经》原是采集于不同地区的诗歌,最后经过了周王朝乐师的整理和加工。《诗经》原来称“诗”,或“诗三百”,后来汉朝的学者把它奉为经典,因而才有《诗经》之称。汉朝专门传授《诗经》的学者有齐国的辕固、鲁国的申培、燕国的韩婴、赵国的毛苌。但是,后来只有毛苌作注,郑玄作笺的《诗经》,广为流行。

《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是指各诸侯国的风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歌谣;颂,是朝廷、宗庙的乐章。风诗一百六十篇;雅诗一百零五篇(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颂诗四十篇(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小雅中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计在内,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的周颂产生于西周初年;鲁颂、商颂(实际上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作品)产生于春秋时期;大雅产生于西周,小雅产生于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国风包括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各时期的作品。总之,《诗经》反映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奴隶社会。根据文献记录及地下发掘材料看来,我国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进入奴隶社会,经过夏、殷商、西周、春秋几个时期,到战国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夏朝的存在虽然还有疑议,但基本上可以根据古文献和考古新发现得到证明。商朝是一个由畜牧经济转到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奴隶社会。周部族原来是居住在陕甘一带的部落。近年在陕西省周原地区周文王时京城的范围内(今扶风、歧山境内)发现大批西周时期甲骨。周武王建都在镐京(陕西西安西南)。从公元前1066年(?)灭商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西周”,东迁以后至周亡称“东周”。史书《春秋》所记载的时期,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历史上被称为春秋时期。西周是奴隶制进一步发展时期,而春秋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诗经》中的作品产生与流传的地域,都在北方,并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包括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北部、安徽东部、甘肃西部,以及湖北的部分地区。

《诗经》在当时被用作奴隶社会教育贵族子弟的教科书。孔子也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春秋各国在外交场合也常引用其中的诗句。因此,孔子曾经说道“不学诗,无以言。”这并不是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而是说只有学诗,才能说出既有文采又得体的话。

《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中“颂”诗是祭祀宗庙和用于朝廷宴享的乐曲,同时配以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的气氛,是典型的庙堂文学。但其中一些诗对我们今天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等等。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称“众”、“众人”。如《臣工》中说:

命我众人,(命令我的奴隶们,)

序乃钱镈,(拿着那些挖土和锄地的工具,)

奄观铚艾。(干的久必定收获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同时也为了便于对奴隶们进行监督,在井田上实行集体耕耘。有时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出动。如《载芟》中说:“千耦其耘。”周朝实行井田制,井田制对诸侯百官来说,是作为俸禄的单位。诸侯百官得到的田是公田,诸侯榨取奴隶们的剩余劳动开辟方田外的荒地,便是所谓私田。这一点在《诗经》中也有反映。如《噫嘻》中大奴隶主对小奴隶主说:

骏发尔私,(大大地开发你的私田,)

终三十里。(达到三十里。)

亦服尔耕,(也要大大地从事你公田的耕种,)

十千维耦。(万名奴隶并耕。)当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黍、稷、麦、稻等,酿酒亦很发达。奴隶主在压迫剥削奴隶的基础上,积累了很多粮食:

丰年(丰收年,)

多黍多稌,(小米多大米多,)

亦有高,(装满高高的粮仓,)

万亿及秤。(一亿十亿,亿亿垛。)

为酒为醴,(浓酒淡酒都酿作,)

蒸畀祖妣;(献给先人公与婆,)

以洽百礼,(各种礼节都适合,)

降福孔皆。(神普遍降福!)

“雅”诗多为奴隶主贵族的作品,一部分是宴餐时用的乐歌。其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诗,是周部族发展的史诗。这些诗歌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生民》主要写后稷的事迹。后稷相传是农业的创始者。这首诗不但有神话的性质,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成功。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她踩着上帝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她又为此而把后稷扔掉,诞寘之隘巷,(把他扔在小巷,)

牛羊腓字之;(牛羊庇护喂他奶;)

诞寘之平林,(把他扔在平树林,)

会伐平林;(偏遇有人来砍树;)

诞寘之寒冰,(把他扔在寒冰上,)

鸟覆翼之。(鸟用翅膀把他盖。)

鸟乃去矣,(鸟儿飞去了,)

后稷呱矣。(后稷哇哇哭个响。)后稷长大以后,种什么,什么长的好:

之茌菽(他去种大豆,)

茌菽旆旆。(大豆茂盛棵棵肥,)

禾役穟穟,(毂穗下垂沉甸甸,)

麻麦幪幪,(麻麦盖地满田野,)

瓜瓞唪唪。(大瓜小瓜多成堆。)后稷后来在邰安了家。邰就是现在陕西武功县。《公刘》写公刘率领部族由邰迁至幽(现在陕西旬邑县西)《绵》写亶父又迁至歧(现在陕西凤翔县东。)公刘也是周部族的远祖,亶父即周文王的祖父。《皇矣》写文王伐密、伐崇两次战争(密在今甘肃灵台,崇在今陕西沣水一带。)《大明》写武王伐商的故事。这些诗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一组史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不乏绘声绘色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它们兼具审美和认识两种价值。

“雅”诗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在周室衰微、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这些诗篇在不同程度上批判了当权者的腐朽没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小雅中的《北山》、《召旻》等。《北山》是士阶层的作品。在周代等级制度下,士阶层担负的徭役也很繁重,在诗中诗人把自己奔走四方的劳苦和腐朽统治集团的生活作了对比:

或燕燕居息,(有人安安逸逸住在家里,)

或尽瘁事国;(有人面黄饥瘦为国斡事;)

或息偃在床,(有人闲着卧在床上,)

或不已于行。(有人奔走不得休息。)

或不知叫号,(有人不知什么是哭喊,)

或惨惨劬劳;(有人惨痛劳苦不堪;)

或栖迟偃仰,(有人悠然自得,)

或王事鞅掌。(有人为王事奔忙不得闲。)

或湛乐饮酒。(有人在喝酒狂欢,)

或惨惨畏咎;(有人恐怕有罪凄惨惨。)

或出入风议,(有人出入讽刺论谈,)

或靡事不为。(有人无事不去干。)

猜你喜欢
诗经孔子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