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年老父母以心理安慰

1985-12-29 03:53郭亨杰
祝您健康 1985年1期
关键词:年老司马照料

郭亨杰

编辑同志:

贵刊1984年第四期《怎样对待将成年的子女》一文,在我们家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我们几个年轻的认为文中向父母提出“三戒”是有的放矢的,而我们家里的老人们(父母和爷爷奶奶)却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父母“三戒”,而是子女不懂得父母的心,从子女那里难以得到多少心理安慰,並说我们家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使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主观上是尊重长辈的。但我们不明白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老年人觉得心理上有了安慰,希望编辑同志给以解答。

上海读者司马云、司马霞

主观上尊重跃辈,但长辈却感受不到心理上的安慰,因而两代人之间产生了隔阂,这种现象在一些家庭里並不少见。所以,司马云,司马霞两位提出的问题是应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成熟的看法,但极愿意与年轻同志共同探讨。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家庭心理气氛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家,人人都是自己家庭的一员。有的人一提到家庭就伴随着一种愉快的体验,赞美家庭成员之词不绝予口;有的人则全然相反。什么道理?因为良好家庭关系的维系,除了要依靠血缘这个重要因素之外,还要靠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等。缺乏经济基础,家庭难以维持,缺乏心理基础,家庭可能崩溃。有的家庭,经济上是富绰的,心理上却是匮乏的,因此无幸福。这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这里无须赘述。

为什么家庭的心理因素这样重要?因为家庭也是一种社会群体,凡是群体,都有个心理气氛问题。群体心理气氛是一个群体中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毫不例外地影响着群体内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家庭心理气氛的作用也是这样,心理气氛良好,则个人感到舒畅、有劲,心理气氛反常,则个人感到压抑、泄气。那末家庭心理气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我看来,家庭心理气氛如何,主要取决于一家之内两代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程度和彼此交往中对对方的态度。在《怎样对待将成年的子女》一文中,我已经就青年的某些心理特点及其正确对策发袭了初步意见。在这里,我想与青年朋友共同探讨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满足老年父母的自尊需要,给他们以心理安慰的问题。

作为父母,当他们还在工作、还担任着某种重要社会角色的时候,他们感到自己有力量、有权威、有影响,因此,他们对子女是否自觉地尊重父母、给父母以心理安慰,相对说来並不十分介意。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的身心状况不如以前了,他们曾经担当的社会角色由他人替代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注意力有可能从关心社会转向更多地关心家庭、关心自我。因而对以前不那么介意的东西,会变得敏感起来。强烈期待子女的尊重和心理安慰,是年老的父母,特别是已经退休的年老父母的心理状态。期望愈高,反应愈烈。期望得以满足,可使老人感到愉快,家庭出现良好的心理气氛,期望受到挫折,则可使老人感到失望,家庭出现异常心理气氛。老年人长期生活在不良的家庭心理气氛中,比青年易于得身心疾病。因此可以说,尊重老年父母,给他们以正当的心理安慰,是老人延年益寿的心理条件。而老人身心健康,不仅对老人自身有益,年轻人也可受益,因为他们可以给年轻人很多关怀和帮助。

怎样才能使年老父母获得心理安慰呢?我有以下六条建议。

一、关心饮食起居

生理上的衰老,对任何老年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头昏,眼花、耳聋,掉牙,在老人中是很常见的。其中不少人还常年患有诸如高血压,气管炎,便秘,失眠等折磨人的慢性病。由于抵御疾病的能力削弱,有些人会感到烦恼,有时甚至会萌生恐惧情绪。这一切都表明,人到老年,在客观上饮食起居各方面,确实需要人们给以更多的照料。谁来照料最为方便、最有实效呢?显然是他们的子女而不是别人。子女若是有心人,就会比外人对父母饮食起居的需要观察得更细致,体验得更真切,从而照料得更合适。其实,照料老人的生活,其意义不仅在于给老人以方便,而且在于表达年轻一辈的道德情操。

猜你喜欢
年老司马照料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司马”原来是官名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年老时牵手“退隐山林”吗
司马云烟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