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史开放史一瞥

1986-08-20 04:03俞中
中国青年 1986年6期
关键词:片面洋人洋务运动

俞中

我国近代的开放最初是以被迫为开端的。

当时,沉重的封建制度和根深蒂固的历史惰力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我国和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差距迅速增大。满清政府虽想保持大清一统江山,列强的坚船利炮还是砸开了中国的大门。通商口岸不得不开,租界不得不划,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得不签。士大夫们对洋人、洋货既恨且怕,一律斥之“鄙夷”。这就是被迫的“开放”。

严格地说,不含主动因素的开放算不上真正开放。

洋务运动的兴起,多少有了点主动开放的味道。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渗入,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对清王朝统治的冲击,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人为摆脱灭亡的命运,开始了有限地主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活动。购买洋枪洋炮以强兵,兴办实业以强国,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我国的首次工业化运动,但它的目的并未达到。根本原因是洋务派并不想触动封建制度,相反,他们奉行的“中体西用”等原则,其目的是维护已临近末日的大清帝国。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不可能吸收消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另外,洋务运动缺乏独立性,严重依附洋人,而洋人是不愿看到中国富强的。最后,这样一种畸形的引进开放,既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又一直受到朝野顽固派的攻击谴责,最终只能陷入失败。

进入二十世纪后,中国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独立的、主动的、全面的开放根本就无从谈起。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开放是间断的、局部的、片面的。先是整个五十年代几乎只对苏联和东欧大规模开放;然后是六十年代中期对日本和西欧的小规模开放;最后是七十年代前半期对西欧、日本和美国开放。造成反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上先是美国后是苏联对我们实行经济技术封锁;国内我国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全面开放的条件也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受“左”的路线的影响,动辄批判“崇洋媚外”“爬行主义”,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因此,这种间断的、局部的、片面的开放从来没有成为我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国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主动的、稳定的、全面的开放。开放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放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位置,成为实现四化的重要手段。开放不仅包括输入和引进,而且包括输出和转让;不仅输入产品和资金,而且更注重输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面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不仅意味着对外开放,而且包括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开放。工农业的开放必将导致财政、外贸金融等方面的变革,并且在民族心理素质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显然,今天的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开放。

在开放和改革的过程中,近六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解决了5,10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城乡人民平均消费金额提高57.7%,农民收入增加144%。这几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70多亿美元。

实践证明,今天的开放是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从被迫、依附、片面的开放到主动、独立、全面的开放,使我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间经过了一百多年,值得人们倍加珍惜。中华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文化影响,形成了不易接受外来事物的传统本位心理,这种传统心理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正在得到改变。但是,中国终究是中国,绝不会脱亚入欧。开放和改革将为这块古老的土地注入新鲜的活力,而使我们悠久的历史在信息社会揭开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这就是粗粗一瞥能给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片面洋人洋务运动
猫客
论片面共同犯罪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浅析刑法中的片面共犯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
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及其范围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论片面帮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