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公开

1987-08-24 05:50震犁
中国青年 1987年3期
关键词:团省委机关党委党组

震犁

民主,这一崇高而又伟大的目标,以极大的魅力激起共青团辽宁省委一班人的向往和追求。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把向往化为实际的步伐,把追求倾注于日常的工作中,从现实生活所能提供的条件出发,在团省委机关内部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民主选拔干部机制,为改革和完善现行干部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他们看来,民主在于建设,民主选拔干部应该从封闭到公开。

这个办法已经试行了两年

1984年底,经自荐、推荐产生了机关后勤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1985年1月,在自荐、推荐、考试答辩、民意测验的基础上选拔了7名副处级干部;

1986年3月,经民主推荐选定了机关工会副主席;

1986年9月,经民主推荐、组织考核产生了机关办公室文秘科长;

1986年12月,通过“三个渠道,一个保证”(即民意推荐、组织考核、素质测评,机关党委保证)的民主选拔方式,确定了机关副处级调研员和正、副主任科员。

两年的实践,至少说明两个问题:新的干部选拔制适应了改革形势,富有生命力;有群众基础,深得人心,并在实践中逐渐系统化、科学化。

是“相马”还是“赛马”

过去,干部选拔制度的确存在不少弊端。一度,社会上相当推崇“伯乐相马”。团省委机关也是一样。青年人渴望成长,希望领导学学“伯乐”,别把自己埋没;领导又何尝不想当“伯乐”,使手下的干部脱颖而出?

然而,他们发现,领导与群众的想法共同暴露了干部制度上的一个缺陷:就是忽略了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群众意见。其结果好比“相马”,全凭“伯乐”的眼力。纵然“伯乐”的眼力是高明的,也会有不少“千里马”被埋没,更何况“伯乐”有时也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很难担保“相”出来的个个都是千里马。以往有的组织部门关起门来考核和内定干部,这种封闭的、神秘的选拔方式,容易强化领导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难于对干部的德才学识有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致使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提了一个人,冷了一批人”和“不管提了谁,意见总是一大堆”的现象。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团省委党组决定从自身做起,变“相马”为“赛马”。

——“相马”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秘密地进行,而“赛马”则是在全机关内公开或半公开进行。

——“相马”主要是看平时留给领导的印象,由组织部门单独确定,而“赛马”则要在全机关面前展现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每个干部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判者,群众意愿将作为一种制约因素,对组织部门的决策起重要作用。

1984年以来,团省委党组先后提拔了6次干部,每次都把民意测验作为依据之一。这种民意不是简单的随意表态,不是笼统地“我觉得怎么样”;它有一系列的参照系,“根据素质测评……”“根据工作量记录……”“根据答辩能力……”。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口头语的演变。其实,它表明人们思维程序的变化,也说明民主的成分已经渗透到干部选拔机制中。

不仅赛知识,还要赛能力

如今,各类知识竞赛都讲究摆起擂台,搞个抢答。团省委将这一时髦的形式引进干部考核工作中,颇动了一番心思。

团的工作很强调抓基层、打基础,答辩竞赛就围绕着考察和强化答辩者抓基层的能力进行。比如,在一次选拔副处长的答辩会上,主持人宣布了一道题:“你认为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应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限时并分头答辩。同一题目不同的人来回答,水平的高低即刻显现出来。

他们还根据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这一特点,着重考察干部处理各类问题的实际能力。一次答辩会上,就提出了“你如何处理团组织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你怎样调动部下的积极性?”这两道题。答辩者一致感到,答好这类题,决非易事,不能靠临时突击。不仅要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了进一步了解答辩者的知识面及应变能力。在答完“官方”的问题之后,还有群众咨询限时抢答,应辩者要经受“面面观”。

几个环节的答辩竞赛,各人的思想水平及工作能力具有了可比性。即便在民意测验中获得了优势,也决不意味着就有了提升的把握。有位干部,民意测验票数颇多,经过答辩,暴露出实际能力较差,票数锐减,最后被淘汰。

可见,答辩竞赛,不仅是抢答知识,更是抢答能力,干部的思想水平、应变能力及层次差异一目了然。擂台不是虚设的。

“流水帐”的价值

团省委机关干部每月填写一份“个人主要工作月报表”。要把自己一个月内干的几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引起的反响逐一填写清楚,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

部室领导随时填写《突出政绩卡》,每半年填写一次《群众评议表》;组织部门年终考核,填写《干部考核写实表》,然后一并归入考核写实档案。

有人也许觉得这是“流水帐”。不错,一张张表格摞起来,象个帐本,然而,没有“流水帐”,势必是一笔糊涂帐。大家都糊里糊涂,就谈不上比较。

一位干部的“工作月报表”是这样填的:12月份做的几项主要工作是—

1.12月1日至4日去铁岭、昌图、法库三个县考察建少年宫情况和省政府表彰的少年之家情况。

2.三次到省财政厅落实青少年专项经费100万元的分配方案。

3.编完两期团的《情况交流》。

4.整理一份有关同志的出国鉴定。

5.起草一份关于全省100万元青少年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的规定。

6.起草一份关于选聘《情况交流》通讯员的决定。

“流水帐”记录的是每人的工作实绩,相互间就有了可比的客观依据。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干得好,谁干得差,只要一翻开“流水帐”就一目了然。凭实绩说话,大家心服口服。

“流水帐”记载的是干部的成长历程,是生活和工作的积累,也是一本活的档案,有利于组织部门客观地评价、选拔干部,改变评价干部靠“印象+感觉”“在副词上作文章”的倾向,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请电子计算机帮忙

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干部素质,他们依据管理科学的原理,把干部的全面素质分解为若干单项素质,请机关干部填写《干部素质测评表》,然后将表上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

如今打开电子计算机,荧光屏上便可显示出三个排列顺序:

一是干部横向比较综合素质排序,即按马列主义水平、政策水平、开拓精神、组织能力、文字能力、工作效率等13项素质综合比较后,列出机关干部的排号;

二是单项素质横向比较排序,即13项素质中诸项素质干部比较的排号;

三是自身素质纵向对比排序,即本人的13项素质比较后的排号。

现代化的运算工具的确帮了他们大忙。经过计算机搞素质测评,减少感性色彩,更加接近客观;干部间的素质比较,更利于组织部门客观评价干部,择优提拔;个人的素质比较,使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努力方向。

提倡自荐鼓励自荐

团省委机关在民主选拔干部过程中,积极倡导机关干部自荐。同时,也考虑到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及个性差异,对那些虽有能力但还缺乏自荐勇气的人,也是平等地予以考虑。经过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与引导,在机关内逐步培养一种自荐的风气与习惯。

以往提拔干部怕竞争的人多,而现在却提倡大家自荐,这一变化更有利于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培养了干部的开拓意识和责任心。一次选拔中层干部,一位刚来机关一年多的女大学生勇敢地站出来自荐,并以拟任职务的要求考虑工作、提高自己。最后她虽未被提拔,但她却体验了深层意义上的责任感。

——培养了干部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在第一次民主选拔干部时,自荐的只有两名,过后还把它当笑话。经过一段实践,自荐者达14人。不少人都把自荐作为关心事业、施展理想和抱负的极好机会。

——鼓励大家竞争,扩大了选拔干部的范围。谁有能力,谁肯干,就大大方方地亮相。

他们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青年们不惧高手,就怕没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民主选拔干部机制的形成恰恰为全机关的青年创造了一个正常攀比的环境、攀比的氛围和平等竞争的条件。

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被打破了,新老可以竞争。推选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时,同台发表施政演说的是一位两鬓如霜的老同志和一个进机关不久的大学生。资历再不是选拔干部的“底牌”了。

文凭“亮”不是“本钱”,关键要看实力。第二次民主选拔的7名副处级干部中,本科学历的2名,专科1名,业大、函大4名。都是靠个人的实际能力当选。

衡量干部的标准和尺度是同一的,衡量的方式是严密的。检验者是几十双眼睛,比的是素质的高低。大家深有感受地说:过去提干,领导怕攀比,上去的同志怕孤立,没上去的有怨气。而在今天这个环境里,竞争有同等的机会,提上去的有劲头,没提的也是心悦诚服。

不必为“搞关系”动心眼

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最重要。机关里也曾有人总结过这样的诀窍:上头“没根”,休想提拔。致使一些人在领导关系上“动心眼”。

实行民主选拔干部后,个别人以为这回得“眼睛向下”,以特殊方式去维系群众关系。然而,最近民主选拔了这样两个干部:一个是从不故意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一个是沉默寡言,极少到别的部室“串门”,不会取悦于人的老实人。

从中大家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民主选拔干部的机制是诸种因素相互制约的科学系统,处理领导关系和群众关系,不用动心眼,不用揣摩,不用在这方面耗费精力。只要正派有能力,不会“搞关系”也能上。

把机关党委请进来

为了保证民主选拔干部更稳妥,更细致,团省委党组决定机关党委参与干部的选拔工作,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由于机关党委抓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平时最注意了解干部在机关内外的表现,对干部全面评价时比较有发言权。

机关党委的同志还深入到全省9个团市委,了解团省委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表现,倾听基层团员青年的反映,把意见直接带给党组,便于党组决策时参考。

党组在讨论干部任命前,将民意推荐、组织考核、素质测评基础上产生的人选,首先征求机关党委的意见,进一步对干部质量加以认定,保证优中选优。这样,机关党委不仅对民主选拔干部工作起到了监督保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威信和地位。

可以这样上,也可以这样下

辽宁团省委机关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终于形成了“民意推荐,组织考核,素质测评,机关党委保证”的系统的民主选拔干部机制。两年来,他们通过“三个渠道,一个保证”选拔产生了科级干部11名,处级干部15名,全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到此,定会有人要问: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否变了?他们的回答是:不仅没变,而且在加强。党是否管了干部,关键要看选用的干部是否符合干部路线、政策和标准;民主选拔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党组的领导下进行;对于“三个渠道,一个保证”所产生的一致人选,党组基本同意;对不一致者重点把关,这样使干部管理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和严密。

面对成绩,他们仍在继续探索。按照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改革的要求,他们在用民主选拔干部机制解决了“上”的问题后,还将用同样的办法解决“下”的问题。

今年,他们还将对中层以上的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优秀的要表扬;基本胜任的要指出差距,定出提高措施;不胜任的要亮“黄牌”,并限期改进,仍然变化不大的要免去职务,另行安排。他们要以实际行动,建设科学的民主的干部选拔制度。

猜你喜欢
团省委机关党委党组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3 年第一次集中学习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省审计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团省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座谈会
党组的职责及组织原则
新时代 新青年新征程
——2017年陕西共青团工作巡礼
张家口市政协机关党委各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
党组与部门党委、地方党委、机关党委77大不同
中电工程党组隆重表彰首届“十佳创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