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

1989-01-01 09:18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7期
关键词:洛克菲勒津贴儿女

本世纪初,美国企业界巨头——洛克菲勒家族迎来了它的第三代成员。作为父亲,他是怎样教育儿女的?本文为我们留下了堪称生动的记载。

小约翰·戴·洛克菲勒是一位注重父亲责任和特权的人。他的一个朋友曾警告说:“任何人若有你这样多的钱财和5个儿子,就有权指望家里至少有4只黑羊(即败家子)。”

洛克菲勒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自己承认,他几乎没有一天和夫人不在儿女如何成型的问题上担惊受怕。说到底,他们是第三代洛克菲勒,当时流行的格言是:“富到穷,三代中。”

在另一层意义上,他觉得这也是对自己才能的真正考验。在培养儿女尤其是培养5个儿子方面,将更多地依赖他作为父亲的作用,当然还有爱妻阿比的协助和合作。

宗教感渗透着洛克律勒一家的日常气氛。不论是住在纽约市的54街,也不论是周末和假日去波坎铁柯山或缅因州度假,这个家庭总少不了晨祷、礼拜。主日是每一个人:父母、儿女和佣人们都享受的休息日和精神交流的日子。浸礼会教派所禁止的吸烟、饮酒和其他一切罪恶,在洛克菲勒家里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对每一个儿女,在他们七八岁时,依其成熟程度而定,开始灌输金钱这一主题:你自己掌握的钱,可以由你处置,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即可以花用。假如你要一样比你一周津贴还贵的东西,你必须节约到有足够的钱去买才行;但那时若有人比你更需要这笔钱时,你还必须施舍这些钱。

洛家的津贴开始是每周3角。他让每一个儿女都知道,在这3角钱中他要“既花用又储蓄和施舍”。多少呢?虽然没有强迫规定,却暗示你每周储蓄、捐给教堂和花用各一角钱。孩子在领到津贴的同时还会得到一个小帐本,他们必须在这上面记载自己是怎样处理津贴的。每分钱都必须说出用途,每项开支都必须作出解释。如果帐本记得好,就能指望增加他们的津贴。

津贴随年龄而增加:十一二岁时每周一元,15岁每周2元上下。可是在一元这条线上,父亲的要求十分严格,为此还实行奖惩制度。如果记帐正确,处置得当,下周的津贴就增为1.05元,而且以后每周加5分。否则津贴就相应下降为9角5分,随后9角和8角5分。每星期六早餐以后,每个孩子——巴布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洛普和戴维——一个一个排队走进父亲的办公室,接着就严格核对帐目和发放下周的津贴。从童年时代到离家上大学,津贴一笔接一笔,帐本一本接一本连下去,一直继续到参加工作挣得收入为止。只要他们接受父亲的钱,就得记明用途。例如,给过纳尔逊一笔数目不小的结婚礼金让他们夫妇去周游世界,可是他必须同时携带一本黑色小帐本。

洛克菲勒家的儿女必须懂得金钱的价值。从一开始,津贴就比他们当时需要的少,这是父亲故意让他们处于经济压力之下。获取更多钱的唯一方法是挣得这笔钱。家庭杂务总是有的: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可得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可得5分钱,背柴火、剁柴火、拔草乃至擦皮鞋都可以得到钱。洛克菲勒在看到孩子们做家务挣钱时是非常高兴的。这表明他的孩子在发展一种自给自足的观念。他特别要求儿女们干他们并不喜欢的事情。他相信,那有助于训练一个人妥善对待生活中困难的意志和决心。

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物资不足和定量供应的时候,洛克菲勒家就转向战时经济。所有的孩子都忘不掉厨房里的那排玻璃杯,这些杯子上面贴着每个人的名字,里面装着他这一周的配给糖。当烘蛋糕或甜馅饼的时候,如果大家享用,大家分摊配给糖;如果某个人单独享用,所需的糖就由他单独供给。洛克菲勒夫妇认为,国家制定的配给供应适用每个公民,国家的困难必须由每一个人共同分担,即使孩子也不例外。对于到星期四就过早用完配给定额的人,毫无例外必须等到下星期一再分。

自立,是洛克菲勒夫妇训练孩子们的目标。从很小时候起,洛克菲勒夫妇就要孩子自理生活。怎样折叠衣裤才能不出现皱纹?怎样整理出门用的旅行箱?这些都在家教范围之内。男孩子们还要学会缝补衣服,而且是父亲自己教。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懂得烹调和缝纫之类的事并不注定是妇女的工作。这些家教将会留在他们心里。几乎半个世纪之后在竞选美国总统时,纳尔逊竟使坐在他竞选飞机里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当时他裤子的后缝裂开了,这位家财亿万、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大人物,在旅行针线包里找出针线,自己动手缝补裤子。

岁月流逝,洛克菲勒的子女都长大成人了。生活表明,洛克菲勒第三代在各方面都继承到了比金钱更多的东西。

(董青兰、田代山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洛克菲勒津贴儿女
匆匆太匆匆
他们说的都是谣传
图表
家有儿女欢乐多
逝世者 戴维?洛克菲勒
发放高层次人才年度津贴52万元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巧获证据
洛克菲勒摔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