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钻“孤独”的牛角尖

1990-01-01 09:13周镇宏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1期
关键词:孤独宇宙心灵

周镇宏

一“孤独专家”?

一位自诩“孤独专家”的才女感慨道:“我从15岁开始便觉得孤独。读书时孤独,考试时孤独,与父母住在一起孤独,搬出去一个人住更孤独,工作时孤独,假日里也孤独,外出时孤独,回来家又孤独,有男朋友孤独,找不到伴孤独,太阳底下是炎热的孤独,月亮底下是黯然的孤独……”

我相信这位才女是有感而发。但“从15岁开始便觉得孤独”,实在算不得“大器早成”。人的孤独感甚至“孤独症”,是从娘肚子里一出来就有的。精神医学的研究发现,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以“情感接触中极度孤独”为特征的“孤独症”的,为数颇为不少。

至于“孤独专家”之说,我也有些疑问。孤独感作为一种内心体验,并不是谁的专利。人类有多少个成员,就有多少份孤独。何谓“孤独专家”?是占有最多的孤独?是孤独得高人一筹?还是对孤独的研究深有造诣?茫然。

二有50亿伙伴还孤独?

理性的人却是难以理喻的怪物。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挤”着50亿芸芸众生。人们一边惊呼“地球人满为患”,一边又在大叫孤独。拥有50亿个伙伴还孤独?岂有此理!

理还是有的。50亿人毕竟不是50亿个物理学中的“全同性分子”。毕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具体的人都无法在50亿中找到一个自我,你说不孤独?

其实,在苍茫宇宙中,人类本身本来就是孤独的。宇宙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孤独感来源于宇宙,这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是宇宙中的唯一(就迄今已知而言)智慧生物。随着宇宙天体的演变,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必然受其客观宇宙的制约。地球的独居性,必然赋予人类孤独的心理状态。在没有找到第二个“地球”,发现第二个“人类”之前,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孤独感的。

三孤独=寂寞?

香港青年女摄影家李乐诗。背负背囊睡袋,独自漫游世界。一位记者问她:“旅途漫漫,你形单影只,就不怕孤独或者说寂寞么?”这位记者犯了一个不易觉察的错误:把“孤独”和“寂寞”相提并论划等号。

但李小姐却听得真切,答得严谨:“我孤独,但没有时间寂寞。”她还说:“孤身走路我才能专注,专注才能捕捉摄影契机。”

看来,李小姐的“孤独”是自寻的。试想,当孤独的她用镜头和心灵去发现美、审视美、挖掘美、感受美时,她会寂寞吗?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置身于热闹的朋友沙龙之中,会感到周围的原来熟悉的脸孔是那样的陌生,欢声笑语是那样的逆耳;而有时候,一人独处无边无际地遐思,倒毫无孤独感。甚至,有时候父母夫妻儿女“三代同堂”厮守在一起,也会感到简直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天马行空式的生活还孤独。

孤独未必寂寞。热闹未必不孤独。

四“具体的孤独”和“根本的孤独”

孤独似还应有层次之分。

一般意义的“孤独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人的社交动机和好群行为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当你离群索居,漂泊异乡,你会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把握不定和自身的失落而产生孤独感;当你与家人或同事产生隔阂,也会感到孤独。

但这种孤独是“具体的孤独”。或曰“表层的孤独”、“外在的孤独”。它具有明显的机缘性,只要改变、克服来自自身的或外界的种种诱发因素,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雾散。

还有一种孤独是“根本的孤独”。或曰“深层的孤独”、“内在的孤独”。这是一种心灵深处寂寞怅惘的体验。你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独到的见解、抱负和使命感,这种孤独感便会缠绕着你,即使你身处人群之中,或在儿女情长的包围之中,也“在劫难逃”。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人;在所有的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一种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已与年俱增。”许多杰出人物都有与爱因斯坦类似的这种体验。他们超越自我和客观现实的局限,对全人类投以深切关注和思索。他们感受到的是具有哲学意义的根本孤独,使他们全身心投入事业。由此看来,孤独似还可以认作一种驱动力。

执迷于外在孤独的痛苦,会使人走向心灵的寂灭,而若能将小我的孤独消溶于全人类普遍的根本孤独感受中,往往又会使人亢奋地走向新的征途。

五孤独的比较

缺少朋友,孤家寡人,是一种孤独。

高朋满座,知吾者少,是另一种孤独。

于是,“理解万岁”的心声震天价响。

但“理解”就能消灭孤独吗?存疑!

理解当然崇高而伟大。理解,在于寻求交叉的感情点。然而,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牢,谁也不掌握彻底打开它的钥匙,而孤独却深藏在这牢房里。这论调可能灰暗了一点,但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不可超越的不理解。

真正的、可能的和有意义的“理解”,只能是寻找一种对差异的宽容、尊重和默契,而不是寻求一种认同。假如50亿人人人互相“理解”而共有一个心灵,那实在是“理解”的悲哀。

孤独是一种单方的内心体验。理解是一种本质上存异而非认同的双边(或多边)精神活动。理解赶不掉孤独。

六孤独某些积极意义

孤独并不可怕。善于孤独,恰可在心灵上筑起一座“世外桃源”,这与中医提倡的“养心莫善于寡欲”的养生法不谋而合。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调查表明,善于孤独的人,往往能承受住生活的冲击和磨难,并且患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癌症等与精神有关的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要少三分之一。

信不信由你,孤独还有利于自我塑造。埃里克·斯隆说得很深刻:“孤独是生活中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如果你能感受到“根本的孤独”,或把“具体的孤独”升华为“根本的孤独”,那实在是一大幸事。超越自我,超越时空局限,投身于人类科学和文化创造,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

孤独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赐予你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去追求,去探索……

(杜启荣摘自《现代人报》)

猜你喜欢
孤独宇宙心灵
宇宙第一群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这宇宙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心灵小语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