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魅力

1991-01-01 08:4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1年7期

1963年1月毛泽东曾专门从章士钊先生处借得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智囊》阅读。近年来,日本等经济强国为了自身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开始掀起中国古典智慧热研究。中国古典智慧何以有如此的魅力?我们辑录了《智囊》中某些片断,以飨读者。

——编者

人才篇

孔子尽人之用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回,他的马跑了,吃了农民的庄稼。那个农民十分愤怒,就把马扣下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去向农民求情,说了许多好话却没有把马取回来。孔子感叹地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用最高级的牺牲——太牢去贡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有什么用呢?”他就派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你不是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怎么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农民听了,十分痛快地解下马,还给了他。

吕夷简办事得体

宋仁宗病了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便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二大臣紧急进宫。吕夷简得旨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今天刚好些,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为什么姗姗来迟?”吕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忧。一旦忽然召见大臣,我们就慌忙奔跑进宫,恐怕会使人们误认为出了什么不好的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宋仁宗听后,认为他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曹彬不假公济私

当初宋太祖在周世宗手下做殿前都检点,驻扎在澶州。曹彬是周世宗的亲信,专门掌管宫中的茶和酒。太祖曾经向他要点酒喝。曹彬说:“这是公家的酒,我不能随便给你。你自己去买酒喝吧。”等到太祖当了皇帝,他对群臣说:“周世宗手下的官吏中,没有欺骗他们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个人。”于是将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远见篇

陈晋公报忧不报喜

宋真宗时,陈晋公陈恕作三司使,总揽天下财计。宋真宗命令他将宫廷内外府库中的钱财、粮食全部统计一下上报给他。陈恕当即答应。但却未统计上报。拖了很久,真宗屡次催促,陈恕始终没有上报。真宗就命令宰相去质问他。陈恕回答说:“天子还很年轻,如果他知道府库这样充实,我怕他会生出奢侈之心。”

杨荣荐贤

明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他对仁宗时的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说:“朝廷里的大事多亏了三位老先生。然而你们都年事已高,操劳过度。今后应该怎么办呢?”杨士奇说:“我们理应当鞠躬尽瘁,报效国家,死而后已!”杨荣却说:“士奇先生不能这样说,我们这些人已经老朽,没有力量再为国效力,应当推荐一些能够胜任工作的年轻人来接替我们,以报答皇上的恩德呀!”王振听了非常高兴。

第二天,杨荣就推荐曹鼎、苗衷、陈循、高谷等人,这些人都先后得到提拔重用,大有要取代“三杨”的阵势。杨士奇认为这都是杨荣当初那番话造成的。杨荣说:“我们应当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办事。”杨荣的话说得杨士奇心服口服。

李贤论官多兵少之患

唐章怀太子李贤曾因为军官只是增多不见减少,就向高宗皇帝进谏。他说:“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有生长必有消亡,如果人只生不死,就会无处立足了。自古以来,有军功的人,虽然持有皇上赐的金书铁卷,发誓要永远保留他们的官爵。然而他们的子孙良莠不齐,多次触犯法律,马上被革除官职、剥夺封地。有时能再立功,又再给他们爵位,哪里有屡次犯罪而不革职的呢?如果照现在这样长期搞下去,天下官多兵少,老百姓供给他们俸禄,必然导致人民的贫困,国家的根本就亏损了,这个问题,不能不深入地考虑啊。”

灵变篇

以墨吓退觊觎者

宋真宗有病,宰相李迪为了替皇帝祈祷上天消除灾祸而住在内宫。当时宋仁宗年纪还小,八大王元俨很有盛名,以询问皇帝的病情为藉口逗留在宫内,好几天不出宫。宰相李迪对此十分忧虑,但又没有什么办法。碰巧翰林院用金盂端上热水,说:“这是八大王要的。”李迪灵机一动,拿过几案上的墨笔放在水里一揽,热水就染黑了,让翰林院给八大王端去。八大王见了,大吃一惊,以为有人在水中下了毒,想害他,于是便立即上马奔驰而去。

解衣自免

陈平从小道走,带着剑逃亡,要渡过黄河。船夫见他那样相貌堂堂,一人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猜想他腰中会带有金玉宝器,因此屡次用眼睛打量他,想杀了他来夺取财宝,陈平害怕了,就解下上衣,光着上身帮船夫撑船,船夫知道他身上并没有藏着财宝,也就不下手了。

鬼嗣应付安禄山

王忠嗣是唐朝著名将领。安史之乱初,安禄山筑城雄武,扼住飞狐塞,预谋作战。他请王忠嗣来帮助修城,并想乘机留下他的兵马。王忠嗣于是提前到达,不见安禄山来,就借口返还说:“我去了,没碰上任何人!”

善言篇

唐太宗望昭陵

文德皇后已经安葬,唐太宗在禁苑中修筑了一个几层的观(高台),好登高远望昭陵(文德皇后安葬在此)。一天,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观。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太宗用手指给他看。魏征说:“这是昭陵吧?”太宗说:“是的。”魏征说:“臣以为陛下是观望献陵(唐高祖陵)呢,如果是看昭陵,那臣早就看见它了啊。”太宗一听,深感内心有愧,痛哭流涕,立即下令毁掉了那座观。

李纲荐张所

唐高祖的礼部尚书李纲想重用张所,但张所曾经批评过宰相黄潜善,李纲十分为难。一天,李纲遇到了黄潜善,他缓缓地对黄潜善说:“如今正当艰苦创业的时候,我们肩负着天下的重任,而四方的士大夫们,都不愿应召前来。前些时候我们曾商议要设置河北宣抚司,只有一个张所可以任用。但他又曾经因为狂妄,出言不逊,得罪了你。如果张所没有这件事,谁会认为不合适呢?但如今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试用了。如果将他放在御使台,谏议处等机要的地方,那是不行的。让他当个招抚官,冒死立功以便赎回他的罪过,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当的。”黄潜善欣然允诺。

苏子由释疑

宋代谏议大夫刘安世(别号元城先生)在《元城先生语录》中有一段文字说:苏东坡被御史谢景温诬告乃至下狱。当时张安道在南京做官,就向皇帝上疏营救他。本想附在南京府的公文中递交皇上,府官不敢接受。于是张安道就命令他的儿子张恕到登闻鼓院将信投进去,张恕徘徊再三,终于未敢投书。不久,东坡出了狱,后来他看见那封上疏的副本,不由得伸出舌头,脸色都变了。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东坡未回答。后来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看了那副本,说:“我哥哥当然要吐舌头了!这件事全靠张恕之力。”仆人问:“为什么呢?”子由说:“难道不知道汉代郑昌救盍宽饶的事吗?郑昌上书说:‘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这话正激起汉宣帝的愤怒。而且宽恕有什么罪过呢?正是因为触犯了许、史之辈而遭祸。再来发人隐私、就更添加了几分怒气。如今东坡也没有罪,只不过是名气太高,与朝廷争胜负。张安道的上疏说东坡实在是天下之奇才,难道不只有激起人主的愤怒吗?”仆人说:“那么当时要救东坡,应该怎么说呢?”子由说:“只说本朝还未曾杀过士大夫,如今就从陛下开始,后世子孙必然要援引陛下为例子。神宗好名而畏义,也许可以制止那件事。”

斗智篇

陆逊智退兵

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谨攻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沔中遇到敌人,敌人抓获了韩扁。诸葛谨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大驾已还,敌人得到韩扁,将我们的虚实全部打听清楚了。而且河水快干了,最好是赶快离去。”陆逊未作答复,仍催促人种葑豆(一种蔬菜),与众将领下棋射箭游戏,一如平常。诸葛谨说:“陆伯言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自有考虑。”于是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敌人知道大驾已还,再不用为此担忧,便专心对付我们。如今敌人已经守卫了要害之处,兵将已经出动。我们自己应当首先镇定自如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敌人表明我们要走,敌人会以为我们害怕了,必然会来威逼我们,那就是必败之势了。”于是秘密地与诸葛谨定计,令诸葛谨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素来惧怕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谨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夫概王分乱取胜

吴军在柏举打败了楚军,追到清发,将要全歼楚军。吴王闾阖的弟弟夫概王阻拦说:“被困的野兽还要拼死一搏,更何况人呢?如果对方知道迟早得死,就会破釜沉舟,拼死战斗,这很可能反败为胜。如果用计叫他们一部分先渡河的人知道免于一死,那么后面的士兵都会羡慕他们,就不会有拚死作战的斗志了。这样等到楚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发起攻击,必获全胜。”吴军统帅采用了这个计策,结果大败楚军,打了五仗就追到了楚国的郢都。

贺若弼的计谋

随朝大将贺若弼准备攻取京口(今镇江),先以老马多不好使唤为借口,买陈国船然后藏起来,又买破船五六十艘,放在港中。陈国人窥见到这些破船,就认为中原无好船。贺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军队交接班时,都必须集中到广陵(今扬州),并在广陵大列旗帜,旷野支帐。陈国人以为隋国的大军开来了,立即派出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过后知道并无此事,原来是江防人员交接班,就不再戒备了。这时贺若弼又沿江渔猎,人马喧噪,声势不小,陈国人认为对方是在打渔,仍无动于衷。等到贺若弼的军队渡过了长江,陈国人还始终没有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