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平庸

1992-08-24 06:03肖明
中国青年 1992年2期
关键词:工人汽车

肖明

尽管同行事先警告我,采访关广生很难,我还是千里迢迢,硬着头皮闯进了关广生的实验室。果然,他对记者的光临不感兴趣,显得局促不安。我问一句,他答一句,当问到他自己,他有些慌了,“记者一来,人家都以为我干了啥了不起的事,真的,我是个很平凡的人,干了点份内的事,我……”

他用谦疚的微笑向我暗下逐客令。我稳住阵脚,继续东拉西扯。我心里在想,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似乎一阵风就能吹跑的年轻人,省长亲自为他题词,市委书记邀他做客,企业家对他大加赞赏,共青团组织号召青年向他学习,他到底有什么迷人的地方,惹得人们对他如此垂青,如此厚爱呢?

我下狠心要解开这个谜。关广生啊关广生,正面进攻遭到狙击,咱就来个迂回战术,先扫清外围!

做一个有创造性的劳动者我来到了本溪玻璃制品厂。从1978年到1987年,关广生在这儿当了9年工人,职工们对他知根知底。

玻璃厂是个几十年的老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在这儿当工人是个苦差事。在尘土飞扬的拌料车间,你得把制造玻璃的原料硅粉、碱面等按一定比例搅拌好,然后车拉肩扛,一袋袋送进张着大口的玻璃炉;在热浪灼人、浓烟滚滚的制瓶车间,你得8小时盯在玻璃炉旁,手眼并用,一刻不停地操作。看到这副模样的工厂,新分配来的青年纷纷叹息、叫骂:不怨天,不怨地,怨咱没个好爸爸!

要说关广生一点不犯嘀咕也不真实。他从小就有志气,人生在世,要活得有出息。可在这黑不溜秋、满地油泥的车间里,能活出什么名堂呢。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三条道。一是走。这条路行不通。他不但没有好爸爸,连普通爸爸也去世了。上大学吧,他只是个初中毕业生,底子差,再说母亲长期患精神病,弟弟又小,父亲久病去世,拉下了2000多元的饥荒。二是混。反正也没指望了,就在酒桌上牌桌上找乐子吧。三是干。踏踏实实地干。

老实巴交的关广生选择了第三条道。因为干得卖力,他第一年就当上公司的先进生产者,得了奖状他却对自己不满意。他想,80年代的工人,还要靠出大力、流大汗、靠拼体力去创生产纪录,不会有大出息的。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这么快,工人也得学会靠动脑筋干活。关广生这么想也这么干。他开始大量阅读技术书籍,向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请教,一有空就在生产线爬上爬下,掏出小本又画又算……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当年王崇伦能改进刀具,我为啥就不行!

制瓶车间最脏。玻璃溶化之后,顺着铅槽流入模具。玻璃水的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必须靠不断喷油降温,所以满世界都弥漫着呛人的浓烟,几米远看不清人脸。工人上一天班,除了背心裤衩,全身衣服都要被油浸透。这还不说,每年光油钱也得花几万。关广生决心让它变一变。

在师傅的带领下,他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发明了一种固体涂料,驱走了笼罩车间十几年的浓烟油雾,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每年节约资金18000元。这项革新成果算不得显赫,却激发了关广生的信心。咱是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大的发明搞不了,小打小闹的,能行!

过去玻璃炉中的液面自动测控使用铂金丝作导线,每根300多元,十几天就要换一根。为了降低成本,工人不得不手工操作。可是炉旁烤得人难受,而且手工测控难以保证误差在2毫米之内。关广生为此煞费苦心,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用气压装置取代电子装置,用30元一根的陶瓷棒取代铂金丝。这样,工人再也不用贴近炉边去观察液面高度,只须远远一望气压表,就能读出液面的变化,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玻璃厂的师傅告诉我,关广生有句口头语:“有漏就捡”(关广生开玩笑,说这是从“因陋就简”篡改的)。“有漏就捡”的意思是,凡是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漏洞、难点,就是关广生搞革新发明的课题。他在玻璃厂当了9年工人,没人记得他到底捡了多少“漏”。领我参观车间的李师傅,如数家珍一般向我指点着:看,这些管道是关广生一手整的,他嫌原来的管道太乱、太长,冬天容易冻,维修不方便;看,那边的阀门是关广生改的,原来的机械球阀不好使,一失灵就要停产两个小时,关广生把它改成空气薄膜阀,能自动调节空气和油量,降低了事故率……

玻璃厂的周厂长毫不掩饰他对关广生被上级调走的惋惜。他对我说:“关广生是个好工人。今天的好工人,光会闷头干活还不够,得像关广生一样,动脑筋,学会创造性的劳动。可惜这样的工人太少啊。”我说:“像你们800人的厂子,要是有400个关广生就好了。”周厂长苦笑着:“不敢奢望,有十个八个就行。”

就是要和自己过不去

本溪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电子工业一直很薄弱。为了扭转局面,市政府到处打探,收罗人才。1987年,一纸调令把关广生调到半导体器件厂下属的汽车电子研究所当工人。当时这个所刚组建,只有六七个人,5000元开办费,几间实验室。关广生满心欢喜,这下要和汽车打交道了。

他从小喜欢汽车。5岁那年,母亲因为弟弟夭折,受刺激得了精神病,当司机的父亲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那时他整天在汽车上嬉戏,对这个庞然大物充满敬畏和好奇,幻想着长大后他也能造一辆车,自己开……

不管童年的梦幻多么温馨,现实是严峻的。我国的汽车工业距发达国家至少有十几年的差距。关广生从一份资料上看到,衡量汽车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目前,发达国家装置于汽车上的电子元件已占汽车总成本的25%,而我们的国产车只有可怜的3%。他想,汽车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能力的反映,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总是落在人家后面,我能为此干点什么呢?

在窗明几净的研究所当工人,比在玻璃厂轻松多了,可关广生又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向汽车电子技术进军。他节衣缩食,订阅了几乎所有反映国内外汽车发展新动向的报纸杂志,通宵达旦地攻读。当时研究所缺乏实验手段,关广生便专替别人修进口车,修好了分文不取,为的是把进口车的电子部分大卸八块,摸个底透。看他这样苦熬自己,有个工友劝他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干一天活就够累的了,你何必又给自己层层加码呢。搞汽车电子的专家、工程师多得数不清,你一个工人,干嘛操那份心?”关广生说:“老虎吃肉,兔子吃草。专家干大的,我干小的。现在老虎不屑吃草,兔子也不吃,那汽车电子的许多小题目谁来做?王铁人说得好,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我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逼得自己有长进。”

关广生的长进可不小。进研究所第一年,他发明的“汽车记忆功能里程表”问世,被授予国家专利。说来有意思,这个发明的念头是他在路边“捡”来的。马路上警察和司机争执起来。警察说司机超速,以测速器为证。司机理直气壮,马路上车那么多,你怎么断定超速的那辆车就是我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广生突然想到,飞机上有黑匣子,汽车为啥不能装一个?这样警察处理交通事故,不就方便多了吗。构想既出,他脑海中贮存的电子知识全部调动起来,供他差遣。以过100多个日夜的冥思苦想,反复试制,“汽车黑匣子”终于从一个念头变为现实。它能从汽车停驶时算起,向后查找出1200米内的汽车行驶速度,为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项发明成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推广。关广生不灰心,又直奔他的“下一个”。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当司机的弟弟起来发动车,因为天冷,又是用手摇又是拿火烤,足足折腾了十几分钟。“要是汽车上装个电子助燃器该多好。我国东北华北冬季寒冷,这玩艺肯定用得着。”善于动脑筋的关广生又琢磨起来。他几十次趴在汽车上观察,找到了天寒影响汽车点火的原因。又是一个月的“死去活来”,电子助燃器的样品做出来了。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关广生带着他的样品到停车场试用。他碰到一个正在咒骂天气,为发动车而着急的老司机,便把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东西递给他。“老师傅,装上这个试试。”老司机将信将疑,装上“火柴盒”,一踩油门,30秒之后,汽车轰鸣起来。老司机惊喜地说,这玩艺,真灵!关广生笑了,“还不够理想。”几经改进,“火柴盒”能在严寒条件下,15秒内发动汽车,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创造的闸门打开就关不住。紧接着,“内装式汽车电压调节器”、“电子报警闪光器”、“汽车电子检测仪”等发明相继问世。其中“内装式汽车电压调节器”已被长春一汽、金杯公司等汽车厂家使用,取代了同类进口产品。由于关广生的突出贡献,他在1990年底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工人成为工程师,据说在本溪市有史以来是第一个。

有些青年朋友说,关广生聪明绝顶,一般的脑瓜比不了。电子公司团委书记小白对此表示异议。“关广生能取得优异成绩,并不是因为比别人脑瓜聪明。他把别人跳舞打麻将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读完了中专课本,又啃大学课程。他的文化基础差,学起来很吃力。中专生大学生几分钟就能搞懂的一个原理、一个公式,能把他憋一宿,用茶杯、石块比划来比划去。肯吃苦肯动脑子,学了就用,这才是关广生高人一筹的地方。”

人不能光为自己动脑筋

人们敬重关广生,并不仅仅因为他是能工巧匠、发明家。人们更敬重他那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玻璃制品厂的职工永远忘不了这一幕——1986年的一天,十几米高的玻璃炉突然“轰”一声巨响,炉底坍塌,烧得通红的玻璃水顿时奔溢而出,车间里热浪滚滚。消防队急忙赶到,朝炉体浇水降温。凉水喷射在炽热的炉体上,发出“哧哧”的声间,立即变成滚滚的开水。周厂工正指挥工作撤离现场,突听关广生叫道:“不好,控制仪要烧坏了!”说着就要往里冲。周厂长上去阻拦他:“危险,炉子炸了咋整?”一把没拽住,关广生像发了疯似的冲进白茫茫的热雾中。等他抱着价值10000元的仪器出来,他的双腿已被严重烫伤。这回他伤得不轻,足足住了3个月医院。周厂长问他为啥不听招呼,他说:“厂子损失这么大,能抢回一点是一点啊。”

半导体器件厂的职工异口同声地评价,关广生干起工作像拼命。在研究所,他是技术负责人,每推出一个新产品,他都要独立完成从调研、设计到试制生产,直至推销的全过程。加班加点,白天黑夜连轴转,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为了推销新产品,他每年都要出差几个月,跑遍大半个中国。他的身体很单薄,1.76的个头只有100来斤,胃下垂、关节炎等疾病几乎天天袭扰他,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默默承受着。厂领导看他劳累过度,专门给他在疗养院订了床位,他就是不肯去。有一年春天,哈尔滨开电子产品博览会,他听说后买了车票就要上火车。当时他关节炎犯得很厉害,脚肿得鞋都穿不上,只好穿着拖鞋奔火车站。大伙都劝他别去阻拦他,他急得直摆手,“现在电子产品市场竞争那么激烈,隔三岔五就出现新产品,你一打盹别人就超过去了,不拼命咋行呢。”天知道那几天他在哈尔滨是怎样一瘸一拐地参观博览会、考察几家企业的,等他乘火车回到本溪,他想站已经站不起来了,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抬下火车……

关广生的一位好朋友向我私下透露,有许多青年既佩服敬重关广生,又觉得他确实有点不合时宜,说他的脑筋发明个新东西还行,用到自己身上就不好使。像他这样的能工巧匠,只要脑筋活泛点,一年整个十万八万的不成问题。他干吗死守在国营企业里,没黑没白地琢磨汽车,他图希个啥?

他不是没有机会发财。曾有一些个体户高薪聘请他,他说给老板当也不十。有的个体户对他说,关老弟,你不用上我那儿干,只要你答应,在我的门市部门口挂上你的牌子,你就可以上我这儿领钱。关广生还是一口回绝。

“关广生图希的是干事业、为企业分忧解难。”半导体器件厂工会主席老李如是说。“关广生是个好小伙子,人很正、境界高。他一门心思搞发明革新,造福企业,造福社会,对自己的得失不那么计较。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肯定靠发明发了财,其实不然。他现在每月只有二百几十块工资,妻子所在企业不景气,每月只有几十块生活费。他要养活母亲,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生活在本溪算是比较苦的。这几年,他的发明为企业创收几十万,按规定他可以提成近20000块。厂领导三番五次催他去领,他就是不要。他说现在企业困难,大家要勒紧腰带开发新产品,我不能要钱。实在催得紧,他就说,我现在对企业贡献还小,等贡献大了再说吧。厂领导没办法,想帮他解决生活困难,比如把他妻子调到我们厂,他又是死活不依,说有困难自己克服。这样的好小伙,《中国青年》杂志就得我宣扬宣扬!”

我向关广生炫耀“清扫外围”的“战绩”,他淡淡一笑,“那是大伙抬举我。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沉。真的,我是个很平凡的人,干了点份内的事……”

猜你喜欢
工人汽车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3D 打印汽车等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会飞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