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的笑话

1993-01-01 09:23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3年8期
关键词:颐和园厕所火车

易 木

“ToLet”

作为学习英语的外国人,最难掌握的是在不同语境下对词义的理解,因为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是相关文化的符号,你若对这种文化不了解,就很难真正掌握它的语言文字。其次难掌握的是如何能熟练地区分发音或拼法都十分相近的单词。弄不好就容易闹笑话。

在英国许多市镇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见写着各种内容的木牌子竖在路边,最常见的牌子上用粗粗的黑体写着“ToLet”,下面还有一串电话号码。我知道这是一种广告,可“ToLet”究竟是什么意思呢?“Let”在中文中有“让”、“允许”的意思,前面加“To”,可理解为“出让”。我又想到了“卖”,因为出让不可能是无偿的,噢,这大概是房主人要卖房子。后来和一位朋友上街,在他的纠正下,我才明白“ToLet”是出租,而木牌上写着“Sale”的才是真正要卖的房子。想不到,我有一次差点上了“ToLet”的当。

那天和几位朋友开车去一处海滨胜地游玩。尽兴之时,就觉小腹鼓胀,需要找个地方方便方便。不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行的几位竟都与我同感。大家举目观瞧,欲寻方便之处,我的眼尖,望见远处一排墙上写着“TOILET”(厕所)。我一阵高兴,便招呼大家一起行动。其中一位老兄已在英国泡了六年,很熟悉英人的习惯秉性,可惜就是眼神不济。在奔厕所的路上,他一个劲儿犯嘀咕:英国人很讲面子,总不至于用大白广告色把“TOILET”如此显赫地刷在墙上。直到走近时,他连呼上当,让大家止步,另寻出路吧。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到了厕所边上而不入。他说哪儿那是厕所,是出租给游客游泳用的更衣室。我这才发现在“To”和“LET”之间的“I”颜色有些浅,显然是有人后加上去的。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玩笑!你看,若是在中国,谁要把“出租”和“厕所”两个词弄混了,准是被认为神经出了毛病。可在英文里,这两个词的混淆竟有如此强烈的喜剧效果。

“万寿路”与“万寿山”

我这个人从小就有想当然的毛病。上小学时,父亲让我带一位从外地来的亲戚去颐和园玩。那时我家住在南城,本该乘车到动物园再换332路车至颐和园,可我从地图上查到北京西郊的万寿路,以为万寿路离万寿山(北京人管颐和园叫万寿山)肯定不远了。于是便带着亲戚奔万寿路。幸亏337路的售票员知道我们去万寿路是为了去颐和园,连忙让我们下车往回返,否则那天就是摸到天黑也找不着颐和园。想不到这种想当然的毛病,我来到英国后又犯了。

到英国后不久,有一个星期天我去住在城里的朋友家做客,晚上很晚了才回学校。朋友不放心,打算送我去火车站,我说不必了,我又不是第一次从城里回学校。朋友看我如此自信,也就放心了。我从朋友家出来,悠哉地走到火车站,又悠哉地上了停在第四站台的一列火车,因为前一次从城里回学校就是在第四站台上的车。车厢里的人挺多,我在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子对面坐下,他正在吃汉堡包。看着他有如此好的胃口,我确信他身上多余的脂肪无一处无来历。开车之后,车上的人似乎更多了,而且不少人还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副出远门的样子。这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去学校方向的火车从未有过这么多提行李的人。我问对面的胖子,火车是开往法尔莫的吗?法尔莫是我们学校的所在地,一般当地人都知道。可他却说不清楚,只知道这趟火车的终点站是伦敦。这使我大惊失色。虽然我盼望着能去伦敦,但绝不是现在,午夜十一点半。当列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来。我急急忙忙下了车,在就近的电话亭给我那位朋友打电话。在他的指点下,我只能再乘上从伦敦开来的火车回到城里。

从此以后,每次乘车我都要看清站牌或向别人打听明白,再也不敢自以为是了。

“MarryWindow”和“MerryWidow”

还有一件闹笑话的事情,说来更是让人脸红。在这里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类似卡片的广告。或贴在公共场所,或在大街上由专人分发到人们手中。当然,面对这种广告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或者一笑了之。但是我有一次却在一家住户的窗户处看到一则奇怪的广告:半边是一个妖冶女人的头像,半边写着“MarryWindow”(由于英文字母是用难辨认的花体印的,我很自然地把它们认成我熟悉的这两个单词,中文的意思是“结婚的窗口”)。想来想去觉得不可理解,难道英国也有专门的婚姻介绍所吗?于是,我带着疑问去问我的朋友。他也很奇怪,上街时专门跑到我指给他那家窗口去看,回来之后,笑得气都喘不过来了。在我的强烈抗议下,他才止住笑,用笔在纸上给我写出两个单词:MerryWid-ow,我连忙翻开词典,才知它们的中文意思是“快乐的寡妇”。我恍然大悟,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出著名喜剧,有人将它翻译成“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你看,一个单词将e看成a,一个单词多加了一个字母,结果满拧。后来在本城又见到几处贴着“MerryWidow”的海报,我才知道是伦敦的莎士比亚剧团来此处演出莎翁的话剧。若莎翁的在天之灵有知,没准真的会写一出“MerryWidow”,说不定我还能成为主角哩。

如果外国人学中文,出“洋相”肯定也不会少,好在我的那些英国朋友或者不屑于学,或者根本不敢学,所以直到现在还没让我抓住把柄。但愿他们的自信心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也许这也是一种阿Q心理吧,可是没办法,谁叫咱跟阿Q同宗同源呢,即使跑到海外,还是忘不了“祖宗曾经阔过”的口头禅。

(芳名摘自《大学生》199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颐和园厕所火车
北京颐和园
火车
颐和园
未来猫厕所
厕所
登上火车看书去
记得上厕所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