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静悄悄成效初显

1994-08-24 06:03
中国青年 1994年7期
关键词:去年同期税制改革

问:今年被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年,青年人都非常关心改革的情况,能否请您先谈谈今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年初,中央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大政方针,为全国上下指明了各项工作的基本方向。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据此确定了改革的基本任务——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途径和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配套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战略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前提下,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公务员制度、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要素市场等项改革先后出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进程。

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现行的地方财政包干制度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同时实行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返还制度。

税制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推进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降低国有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实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建立健全土地税和财产税制度。

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并组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3家政策性银行,使其他专业银行真正与政策性业务相分离,逐步办成国有商业银行。

外贸、外汇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外贸企业经营自主权,发展现代外向型企业集团,改革进出口管理体制,加强商会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建立进出口配额公开招标和拍卖制度,进一步扩大生产流通企业的外贸经营权。改变汇率的双轨制,实行有限管理的统一的浮动汇率,统一结汇售汇,开办外汇交易中心,取消外汇券,实行贸易项的人民币可兑换制度。

问:这么多的改革举措出台,人们却没感到一种轰轰烈烈的气氛,仿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是否可以说是今年改革攻坚的一个特点?

答:是的。上述几项重要的改革都已陆续平稳地推进,且没有引起社会的“大震动”,以致超出了一些同志的预想,改革攻坚如此静悄悄,似乎少了点攻坚的气氛。其实这种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轮改革的性质有关。这次以制度创新为主、以宏观改革为主的改革高潮,相对于以往以扩权让利为主的改革,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它的落脚点往往与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有关,它所产生的效应也是渐进的,对一般老百姓而言感受和冲击都不是那么深刻,因而引起的反响不如以往的改革。加上改革举措出台之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问题趋向突出,人们对市场物价的关心超过了对改革的关心,这就冲淡了人们对各项宏观改革产生的影响的关注。只要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有关改革的内容,我们确实又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改革攻坚年的冲击波。许多改革举措,历经了多少年,想出台而未出台,而今都已推出,应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进展,人们将会逐渐领略到这些改革的重大意义。

问:现在人们都很关心,这些“静悄悄”推出的改革举措,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到底怎样?请您重点谈谈。

答:总的说来,改革举措出台数月,试运行情况基本正常,正面效应逐渐显现,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整体形势已趋向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7%,扣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并考虑今后发展趋势,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已接近正常水平,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已摆脱过热状态,正在转向基本正常区间,预计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10%左右,继续呈现较快速的发展势头,工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国内市场供应充足,销售基本平稳。

财税改革促进了财政形势的初步改善,财政收入开局不错。前4个月国家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二成以上,财政支出也有较快增长,但财政仍保持了收大于支的格局,形势比预料的好,也比去年同期要好。特别是各项税收增长28.8%,显示税制改革实施以来运行正常,基本实现了新旧税制的平稳过渡,这对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规范经济行为,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都是十分有利的,为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金融形势呈现健康发展势头,存贷款和货币收支基本正常,稳定了经济发展,有效地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前4个月,银行存款继续稳定增加,尤其是企业存款逐步恢复正常增长,表明一度出现的企业资金紧张问题趋向好转。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也稳定投放,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基本需要。货币回笼形势良好,改变了去年同期大投放的形势。政策性银行的设立,也将对改善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起到积极作用。汇率并轨进展顺利,国家外汇结存增加,出口增长速度加快。

汇率并轨以来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价位上,人民币近期还有所升值,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前4个月,全国出口总额达到28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明显快于去年全年增长8%的速度。与此同时,进口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盲目进口现象有所抑制。前4个月全国进口29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首次低于出口增长。在出口增加的影响下,国家外汇储备也快速上升,到4月末,已比年初增加70多亿美元,对增强国家的调控能力有利。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运转正常,结汇数大于售汇数,外资企业参加的外汇调剂市场也趋向完善。

城乡人民收入增加,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城镇居民随着工资改革等增资因素和参与金融投资等收益增多,以及从事第二职业等新的创收途径增多,收入保持了高于市场物价涨幅的增长趋势,前4个月人均生活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由于农产品涨价和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加,以及从事非农业活动收益的提高,也保持了收入的较快增长,一季度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4%。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尽管已购买了大量的国库券,但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仍保持了较快的增加。前4个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新增加202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19亿元。收入的提高,也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2%。

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迈出新步伐。预算法、对外贸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通过,对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水平,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其他一些重要的法律如银行法、证券法等也正在抓紧制定。

问:那么目前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前景如何?

答:从总体上而言,各项改革举措出台时间还不长,目前尚处在“磨合期”,已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要取得改革的实效和成功,还必须注意解决改革进程中伴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巩固已有成果,加快完善步伐。

目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税制改革中存在的税收政策和实际操作两类问题,例如企业税负不合理问题,增值税的进项税金能否合理扣除等,又如新税制业务培训不够,一些准备工作仍嫌不细等,又如人们对新税制的理解和支持问题,以及新税制的完整贯彻等,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二是金融改革中商业性与政策性业务的划分问题,商业银行如何运作问题,资金市场建设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等等,都还有许多路要走,目前尚未很好解决。三是外汇改革时间还不长,尚未经历用汇高峰和其他综合配套改革如何协调等问题,尤其是如何解决汇率的稳定和用汇结汇的方便等,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四是市场物价涨幅较高,对改革潜在的不利影响如何防范,价格改革如何深化,如何消除目前还在20%以上的高物价涨幅,需要作艰苦的努力,形势还不是十分乐观。五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快,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刚刚开始,其成效如何尚待时日检验,而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增长乏力,效益不高,循环不畅,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至今仍是困扰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仅仅以注入资金去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势必为根治通货膨胀问题带来不利,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困境,除了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外,还需其他配套改革的支持,这又要求一定时日,短期内还难以迅速见效。这表明配套完善的任务还是艰巨的。

因此,对已取得的改革进展及其成效还不能盲目乐观,还要进一步攻坚,配套改革还需适时跟进,方能见到大效。

从发展趋势看,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改革的前景也是光明的,尽管前进中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建起。可以预期,企业制度改革、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等配套的改革都将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有关改革设想必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去年同期税制改革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改革之路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改革备忘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改革创新(二)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瞧,那些改革推手
2011年12月全国分省市粗钢产量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