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天地宽”

1994-08-24 06:03黄士球
中国青年 1994年7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赛马骑士

黄士球

据说,在公元1680年的某日,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大胜仗。为了庆祝胜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赛马——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谁就获奖。比赛开始后,剽悍的骑士们身体后倾,拼命将缰绳向后勒,比赛开始好一阵子,大多数马还在原地踏步,有的甚至退到了起跑线外。眼看夕阳西下,赛马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开始后悔搞这种赛马了,但话已出口,金口难改,一时一筹莫展。这时,只有12岁的成吉思汗让骑士们相互换马,这样一来,每个骑士都希望自己骑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从而使自己的马落后,以便自己获奖,结果一下打破了原来的僵局。

成吉思汗只调整了一下组织赛马的活动方式,就既化解了他父亲的窘态,又实现了他父亲的初衷。这一传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只要换个角度,就有可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为何不也经常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呢?例如,有的地方当靠铺新摊子追求高经济发展速度左右为难时,为何不转向挖潜改造、扩大内涵再生产呢?而作为企业来说,当原来的一套管理办法失去效能时,当原来的营销策略失灵时,为何不放开手脚试一试新的办法呢?

成吉思汗的父亲当时虽然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但当他安排的赛马活动遇到难题时,却能果断地采纳一个孩子的建议。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很难做到像成吉思汗父亲那样开明。他们往往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半点意见,哪怕所作的决策已被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思路已走入了“死胡同”,仍要抱住不放,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倒不是说他们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再则放不下“架子”,怕改变自己已表过态、已决策的事而失面子、失威信。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只有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否定,才能不断提高认识和驾驭客观世界的能力。

一个单位要不断选择最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有众人的参与,才能集思广益。作为单位的负责人就要随时注意外界的变化趋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单位其他成员也要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试想,如果不是成吉思汗想出了换马的主意或其父听了并不以为然,赛马活动也就难以取得圆满的结局。

诚然,换个角度“天地宽”的前提条件是要科学调换,要有多个角度的比较选择,最起码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从实际出发。调换后的角度既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又要有发展的现实条件。假如成吉思汗改变了“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谁就获胜”这一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再好的主意,他的父亲也不可能接受。一个企业若搞产品结构调整,调整后的产品就必须有现实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否则,就是瞎调整。二是要自觉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调整角度,不是为了赶时髦,别人怎么做你也怎么学。有个服装店进了一批款式新颖、衣料不错的西服,由于当时市场上刮起了一股竞相降价抛售风,该店也将这批西服价格定在了盈亏平衡点上;但由于受“好货不降价”的消费心理影响,再加上档次太低的西装没人愿意穿,反而造成了这批服装的滞销。后来该店根据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了营销策略,重新把价格提到了中档水平,服装很快销售一空。三是一定要有明显效益或者效果,得不偿失的调整万万搞不得。如某个乡办企业由于一时亏损,他们把机器搬出来,将厂房改成了养鸡场,结果养鸡的利润远远赶不上闲置设备的无形磨损费,这样的调整又有何益处呢?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赛马骑士
赛马
赛马比赛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向着各自的梦想奔跑——《赛马娘 Pretty Derby》
克里夫兰骑士
成吉思汗
Música china en clave de Ecuador
New Enemies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