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再造灵魂

1995-01-01 09:34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5年5期
关键词:贤才监狱长

曹 放

(一)

1994年9月20日。中秋节之夜。九江白麓宾馆1518室。书案前,柔和清澈的灯光下,一位温文儒雅的学者,正全神贯注地批阅着一本美国医学会刚刚出版的论文集。

他叫王贤才。王贤才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联的。1951年五星红旗刚刚迎风招展,他,一个清贫的中学生就幸运地考入了青岛医学院;1958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狂潮刚刚兴起,他,北京丰台铁路医院一名年轻的医生,因直言无忌被补定为右派,流放到内蒙古草原;1968年“文化大革命”恶浪汹涌,他因初衷不改被罪加一等,升级为“现行反革命”,打入了山西监狱,7年后颠沛流离回到了祖籍江西。然而,不管个人命运怎样坎坷,王贤才对祖国的爱都坚贞不渝。在逆境中,他依然手不释卷,殚精竭虑,紧盯着世界医学科学研究最前沿的一举一动。他节衣缩食,卖血换钱,不畏谗言,独自五易其稿,翻译完成了世界医学经典名著《希氏内科学》,这相当于其他语种同期上百人的工作量!这1050万字的手稿相当于10部《红楼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春雷,王贤才的命运同共和国的命运一道柳暗花明。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着江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省文史馆副馆长等多种社会职务。今天,他是以江西省城市卫生检查团第三分团长的名义,刚刚来到九江下榻在白麓宾馆的。

王贤才专注地批阅着那本论文集,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又用红笔在重点段落旁加上几行批注。“嘀铃铃……”突然,书案上的电话铃声响了。

“喂,王老师吗?”一个青年女性急切而又兴奋的声音。

“是啊。”

“我是亚莉啊!”

“亚莉,你是亚莉?!你在哪儿?”

“我在太原哥哥家,监狱长又奖给了我一次假期。今天,中秋节,我终于又和亲人们团圆了。我特别地感谢您,特别地想念您……”话筒里传来了轻轻的抽泣声,“刚才,我拨通了您家里的电话,师母说您上九江来了……”

“感谢你遥远的问候。亚莉,又奖给你假期了,这说明,你在新生的道路上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祝贺你!”

王贤才白皙的脸上绽放着欣慰的笑意,他一边问候着那个名叫亚莉的青年女性,一边俯看窗外,但见十里江城万家灯火一片辉煌……

(二)

1985年12月18日,一起发生在北京的重大投毒杀人案,震动了首都,震动了山西,通过中央级报刊震动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案犯是个纤弱文静的女子,山西医学院年仅26岁的青年教师,名叫卫亚莉。她为什么要杀人呢?

17岁,人生的花季。然而,卫亚莉的17岁却是悲惨的。她铭心刻骨地记得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遭到了一个披着公安干警外衣的禽兽李海成的野蛮蹂躏……

1978年9月,卫亚莉考入山西医学院,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5年的大学生活,她以优异成绩被留校任教,并与一位同班同学建立了恋情。出于真诚,她向男友坦陈了深埋心中的隐痛,想不到男友很大度地谅解接纳了她。然而,婚后不到两个月,卫亚莉的人生美梦被无情地打碎了,丈夫时不时冷言冷语,用猜忌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她,一不顺心甚至拳脚相加。她忍着,咬紧牙关忍着,她企望用自己的忍让、牺牲和奉献来弥补丈夫心中的缺憾。但她的一片苦心却怎么也挽不回丈夫的偏狭执拗,隔三岔五的,又是一顿责骂,又是一顿痛打……多少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夜里,卫亚莉欲哭无泪。“这一切不幸,都是李海成造成的。找他算帐去!”埋在心底的仇恨像烈火一样猛烈地燃烧起来,她作出了令人痛心的抉择:李海成中毒死亡!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判决:卫亚莉故意投毒杀人,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1986年7月,卫亚莉被押送到山西省第四监狱劳动改造。

(三)

高墙,电网,死罪,无尽的刑期,丈夫彻底绝情后的离婚,使卫亚莉的心凉到了冰点。每天醒来,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她都绝望得头痛欲裂,终日里大脑是一片空白……

哥哥又来探监了。他想告诉妹妹,她犯下死罪的消息一传来,母亲惊吓得昏厥了过去;他想告诉妹妹,父亲——一位南下到云南的老干部,在万里迢迢赶来探监的路上遭遇车祸突然身亡。然而,凝望着妹妹枯槁的容颜、麻木的神情和近于痴呆的举止,他的眼眶里盈满泪水,厚实的嘴唇久久地抿着……限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哥哥终于张开了口,缓缓地说道:“小妹,你不要绝望,真的,不要绝望。”他从包袱里掏出一本1986年第10期《人民文学》杂志,“你看看这篇报告文学吧,《一个人与一部书的命运》。王贤才,真不容易啊!他是蒙冤受屈打入监狱的,还这样坚强,这样从苦难中崛起。你呢,犯了杀人的死罪,政府还从宽,缓期两年执行,你可不能绝望啊!好好看看王贤才吧……”

在辛勤的劳作之余,她久久地捧读着这篇《一个人与一部书的命运》;多少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回味着王贤才的这段话语:“被不幸击倒,才是真正的不幸。生活中的一切阅历都是财富,如果我们对所有的阅历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既不回避,也不沮丧,那么我们就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从沉沦中奋起”……卫亚莉僵冷的心灵重新跳动起来,她积极地投入了劳动改造,并在省劳改局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书法绘画竞赛、工艺美术竞赛、有奖征文竞赛中连连获奖;在劳改系统的报刊上,她发表了330篇新闻、评论、散文。1988年,监狱长郑重地向她宣布,由死缓减为有期徒刑17年;1990年,山西电视台在《公民与法》节目中报道了她改造自新的情况。

减刑之后,卫亚莉更加深深地感戴从精神上引导着自己走向新岸的恩师王贤才。1990年5月,在监狱长的支持下,她终于鼓起勇气,恭恭敬敬地向王贤才发去一信,向恩师致敬,向恩师求教。信发出后,她又有些懊悔,她担心:我是个锒铛入狱的罪犯,他是令人尊重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是个毫无建树的小知识分子,他是享誉世界的医学翻译家,他会理睬我吗?他该不会耻笑我吧?

卫亚莉的心忐忑不安……

(四)

一个多么苦难的灵魂哪!展读完卫亚莉情真意切的来信,王贤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位惜时如金的大学者,破例取消了当天的翻译计划,在书房里一圈一圈地踱起步来。他痛惜,对卫亚莉杀人犯罪深深地痛惜。本来,卫亚莉是个值得同情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然而,她没有拿起法律武器自卫,却用报复的方式践踏了法律。他爱惜,对卫亚莉渴望自新的美好愿望深深地爱惜。一个陷于死罪的人,渴望再造灵魂,渴望蒙尘纳垢的灵魂能够光明、坚强、聪慧起来,这在本已黑漆漆的生命里是一丝多么难得的光焰啊!王贤才回到书案前,给卫亚莉回复了一封4000余字、理深情重的长信。

“王老师来信啦!王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啦!”喜泪从卫亚莉的眼眶里扑籁簌地流下。自此以后,一只殷勤的鸿雁在山西与江西之间频繁地飞来飞去,卫亚莉一次次汇报着自己走向新生的奋斗足迹,一次次倾诉着自己苦乐人生的感悟,一次次请教着有关法学、医学、文学的种种疑难。而王贤才呢,则一遍遍地指点她要认罪服法、要加强改造、要热爱生命、要不倦求知,同时还寄去了一本本书籍、一份份杂志和一整版一整版的邮票……

1991年4月,国家卫生部赋予王贤才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出任《世界医学名著译丛》的总译审。这套被列为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的《译丛》,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关系到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医学研究与治疗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为此,卫生部投入了最强大的阵容。王贤才受命之后,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卫亚莉。他想,卫亚莉是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着较好的中文和英文基础,这部书又超越了意识形态,如果让她参与翻译,这对她改造自新,对她学好专业,是会有重大意义的。于是,在征得卫生部、出版社和山西省劳改局同意之后,他选择了《临床药物大典》中的两个篇章,交给了卫亚莉翻译。

卫亚莉果然不负厚望。那破例从天而降的光荣感像天天都会升起的太阳一样鼓舞着她。她抓紧一点一滴时间精心翻译,一遇到难题就立即写信求教,而一接到求教信王贤才就搁下手头的工作立即答复。终于,8个多月的时间,卫亚莉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按照法律的规定,她是没有出版自由的,在《临床药物大典》上卫亚莉自然不能署名。能不能作为一个特例,以笔名方式来解决呢?1992年3月,王贤才在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百忙之中,专程拜会了司法部劳改总局局长王明迪。听罢来意,王局长紧紧地握着王贤才的手,沉吟了好一会儿说:“我很感动。王先生,谢谢您对我们劳改工作的支持!请您给我一天时间,我们将尽快研究请示。”第二天,司法部劳改总局郑重答复:作为特例,允许署以笔名。当卫亚莉得知这一喜讯的时候,感动、喜悦、疚愧一齐涌上心头,她紧紧地捧着王贤才的来信,哭了,嘤嘤地哭了,滚滚热泪,像甘霖一样滋润了干涸已久的心田……

(五)

1992年8月12日,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卫亚莉做梦也没有想到,王贤才携同夫人,千里迢迢前来探监了!

监狱长王映珊、副政委王银全、副监狱长杨文贤,好一阵惊喜。他们告诉王贤才,由于他的教育和感化,卫亚莉正大踏步地走向新岸:连续4年被评为劳改积极分子,连续两次得到减刑奖励,主动要求献血,主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45元捐助安徽灾民。他们告诉王贤才,当他教育感化卫亚莉的事迹在省劳改局的报纸上报道以后,全省的犯人都获得了一次源于生命最深处的感动,相信社会不会抛弃有罪过的儿女,相信只要诚心改造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他们陪同王贤才夫妇参观了监舍、阅览室和生产车间,但见处处井然有序,人人心气平和,四野里洒遍了正义与人道的阳光。

监狱长召来了卫亚莉。一见到恩师,卫亚莉激动得手足无措,千言万语不知怎么的一齐哽在喉头,她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不肯直起,当师母轻轻将她扶正,又将一支精致的金笔、一本华美的笔记本和一摞书籍赠送给她的时候,她的眼里早已含满了泪水……

王贤才深知,对一个有较高文化修养而自尊心又很强的罪犯来说,心悦诚服地认罪服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诚挚的问候之后,他严肃坦率地对卫亚莉说:“就你而言,当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心悦诚服地认罪服法,不能有丝毫委屈,不能错把他人的同情当作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你想想,不管对方有多大的罪,也还够不上死罪呀!即使有死罪,也不应由你来执行呀!从这个角度去想,我相信,你就能够接受法律对你的判决了。”卫亚莉深深地点了点头。王贤才深情地环顾了一眼身旁的管教干部,接着说:“亚莉,我只是尽了一个有良心的中国公民的天职,你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这些特殊园丁。卫亚莉再一次深深地点了点头。告别的时候到了,卫亚莉紧紧地拉住恩师和师母的手,轻轻地说了一声:“请放心,我不会使你们失望的。”

去年10月30日,王贤才59周岁生日。一个方方正正的邮包寄到了他的家中。他拆开一看,是两件织工精细的鹅黄色毛衣。随邮包一同寄来的信中写道:“尊敬的老师,在您华诞之际,我谨给您和师母各寄上一件毛衣。我知道,您和师母肯定有不少毛衣,现在市面上质量优款式新的毛衣也很多。但这两件毛衣,是我用积攒下的稿费和生活费,托管教干部到太原买来毛线,一针一线亲手织成的。这针针线线里,饱含着我对您和师母的敬爱、感激和美好的祝福啊!您的学生:亚莉。”

卫亚莉常常暗暗思忖,恩师的精神火炬引导我走出了生命的暗夜,我,是不是应当将这份光和热辐射开去,帮助更多的犯人走向光明呢?于是,在继续加紧自我改造的同时,她更开朗更主动地配合管教干部开展改造工作了。作为监狱《陶冶小报》的责任编辑,每一期,她都追求立意高、论理深、文辞美。现在,每期《小报》一印出,犯人们就争相传阅,仿佛是在接受一些精神上的洗礼。作为监狱犯人积极分子委员会副主任,她认真履行职责,对那些积极自新的犯人她互勉共励,对那些自怨自弃的犯人她循循善诱,对个别抗拒改造的犯人她耐心帮助。

去年元旦,她又一次得到减刑奖励,她的刑期减到了死刑犯所能减到的最低限——14年。9月16日,她又一次得到3天的假期奖励,出狱与家人团圆欢度中秋节!

去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大庆。在欢腾的南昌市人民公园里,笔者伴同王贤才一道游园。我感佩地说道:“王先生,拜读了您和卫亚莉之间的50多封书信,我对您又增添了一份敬意。您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啊!”

“不,不要抬举我。”他谦和地摆了摆手,凝神张望着公园里一丛丛怒放的鲜花,一面面飘舞的彩旗,和一群群欢笑着迎面跑来的少先队员,若有所思地说:“共和国的大厦,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来支撑的。”……

(赵杰摘编自《江西青年报》)

猜你喜欢
贤才监狱长
永远的歌
言怀
第一个举手的犯人
五张羊皮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打死也不跑
向日葵
向日葵
不甘寂寞与耐得寂寞
王贤才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