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珠和她的FUN

1995-08-22 03:33韩春丽
中国青年 1995年9期
关键词:进厂裁缝

韩春丽

陈妙珠是个很成功的女人,也是个很成功的企业家。

作为女人,陈妙珠的成功不在于她是否有个和美的家庭:宽大的房屋、舒适的环境、可靠的丈夫、乖觉的孩子。

离开厦门闹市区,往南走上一段坡路,有一片并不庞大的厂区,这便是陈妙珠的“家”——厦门奋发(FUN)实业有限公司。

从福建乡村的一个小小裁缝,到一名年营业额达4亿元的大公司的总经理,这中间的跨度绝不只是一个灰姑娘梦的实现,而是一种从不服输性格的展示,一部女性独立的注解。

需要宣传的

是FUN,不是我本人

陈妙珠的犟劲在我们尚未见面时就尽显无遗。

现在的小青年,穿衣爱讲名牌。北京街头穿“FUN”牛仔的俊男倩女自是为数不少。“我之所以爱穿FUN牛仔裤,是因为它永不变形。”一位做导游的小妹一再向我推荐道。“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把一个名牌企业搞得有声有色,陈妙珠很不简单!”一位在厦门做记者的朋友这样对我说。

三说五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前往厦门采访。

想不到,遭到坚辞拒绝。

陈妙珠的理由很简单:需要宣传的是FUN,而不是我本人。

几次反复之后,陈妙珠最终答应见面认识认识。

坐在宽大皮沙发里的陈妙珠,已找不到昔日农村姑娘的影子。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穿一件乳白丝麻衬衣,一条前开叉的一步裙,略施粉黛。“看我这条裙子漂亮吧?这是昨天刚由大街上的裁缝做好的,连料一共用了80元。上衣是在香港买的减价货。”见我盯着她打量,陈妙珠既实在又爽快地向我解释道。

堂堂大经理却如此节衣缩食,陈妙珠很有意思。这不由你不追问她的经历。

10年前的陈妙珠还不过是厦门市高殿村的一名小小的裁缝。由于父亲重男轻女的指导思想,只让她接受了初中教育。记得刚下学那会儿,陈妙珠不谙农活,别人下田她被分配去晒谷场赶鸟。看着早她几年下学的小姐妹们在农田里如鱼得水,陈妙珠的自尊心大受伤害。一年后,全镇比赛插秧,陈妙珠获得女子第一名。土地承包以后,家里有了剩余劳力,陈妙珠便学上了裁缝。每月可挣7元钱。而当时买一块上衣料子就需要5元钱。假如这5元钱的布料做出来的衣服不能穿,陈妙珠会心疼好几天。为了减少浪费,陈妙珠只好在手艺上狠下功夫。在乡村的最初七八年里,不仅养成了陈妙珠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本领,同时也使她那不甘人后、不肯服输的个性得到了极大锤炼。

我们的口号是: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困难,关键你要有信心克服它。贪图享受,贪生怕死,什么也不会干成。我们的口号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配合陈妙珠关于“苦”和“死”理论的是一系列行动。

话说陈妙珠正在安心于做她的月收入四五百元,并带上了徒弟的裁缝时,身边的许多年轻人却大批涌向城里,当上了工人。

陈妙珠也沉不住气了,谁不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呢?她也曾跟其他同伴一起到庙里抽过签,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运气。陈妙珠的运气终于来了。1986年,同村新加坡华侨陈星洲先生回国投资建起了奋发公司,陈妙珠被选中进厂做了质检员。

命运之神把陈妙珠从此带离了土地。由于她的过硬技术,再加上凡事都想领个先的脾气,半年工夫,陈妙珠就被提升为经理。

回想初当经理那会儿,陈妙珠半是欣慰,半是辛酸。工厂尚在草创期间,里里外外都需要人操心。出外,人们往往盯牢了“殿前村”几个字,认为这不过是个不成气候的家庭小厂,言语行动间便有了许多不屑与怠慢;“外商投资”几个字在当时村里一些人看来无疑于“资本主义剥削”,于是便人为地给这“资本主义”以许多刁难。工厂的拉货车进村了,所经之路上的村民便站出来,盯紧了自家门前的龙眼树,一俟有龙眼被碰下来,便上前纠缠,一个龙眼不给15元甭想过去。工厂加夜班,机器轰响影响了村民休息,便不时有空酒瓶自墙外飞进厂内。对内,由于实行的是国外奖罚分明的管理方式,有的工人因为自己的失误某月被扣除了5元钱,或者因其不能胜任而被调换工作,便有丈夫家人打进厂来,非要出个“说法”……凡此种种无奈,足以拖垮一个人的意志。陈妙珠以其坚强的毅力与耐力支撑过来了。

在陈妙珠看来,需要她下力气克服的还不是这些“鸡毛蒜皮”。面对刚从村里招收进厂,不懂流水作业,更驾驭不了进口高速电动缝纫机的一群妇女,陈妙珠只好“土法上马”。她弄来木轮暂时换下电动缝纫机飞轮,减慢转速,等工人技术提高后再换上,这样渐渐地让姐妹们掌握了洋设备。尔后,她又与众骨干姐妹一起飘洋过海去香港、新加坡等地取经学艺,一年后就生产出高质量的牛仔服装出口香港。这胜利的点点喜悦挤走了那些“理还乱”的烦恼。

商场如战场,总是有胜有败,有喜悦有烦恼。如果你过分地看重后者,则一无所成。陈妙珠早就走出了这方面的心理障碍。只要她看准了的项目,百万、千万她都会义无反顾地投资进去。并且不允许自己失败。办不成的事,想尽办法把它办成功。

也许正是靠着这股不怕“死”的劲头,FUN才从十几名工人,只能生产内衣的小厂,发展成了今天拥有3000多名职工,全国各地拥有200多个销售专柜及6个极具规模的美罗百货公司的大企业。

员工就是我的上帝

厦门人几乎都知道,陈妙珠在用人上是颇有两下子的。

与许多人对外资企业的想像不一样,陈妙珠绝少随意炒员工的鱿鱼。她以女人的细心,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对那些聪明但乏诚实者,尽量扬其聪明,抑其缺陷;对那些缺点子但肯埋头实干的人,就安排他到一线去。陈妙珠很少讲什么大道理,她常这样对员工讲:“你们是在为自己做,并不是为公司做。工作卖力收入就高,否则就砸自己的饭碗。”

有高学历的人,更受她重用。负责广告宣传的刘副总经理就是被她挖来的人才。刘是厦门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加上他有着第一批皮尔·卡丹男模特的经历,陈妙珠认定了他的审美趣味与活动能力,想方设法把他拉到了自己麾下。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

陈妙珠也会“讲情面,走后门”,尤其是在用人上。厂里有许多职工是她的“嫡系”,包括她的兄弟姐妹、她做裁缝时带的徒弟等等。多少年来,并没有什么人对此有过异议,因为陈妙珠实行的是“皇亲国戚一视同仁”。曾经为一个新手多拿了20元,陈妙珠的大姐找妹妹来“说个清楚”。陈妙珠说,这不是个家族企业,必须要靠制度来约束。我们不讲论资排辈,有能力就上,不管你来得早晚。我们按工付酬,你能理解,就留下;不能理解,就另谋出路。陈妙珠从不妥协的作法,使亲朋好友们只能更好地支持她的工作。为了使自家的产品跟上国际水平,陈妙珠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两三年一换制。他们为FUN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经验,使FUN常穿常新。

对于自己,陈妙珠因为自己的初中文凭,便从来不敢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她总抱有一颗谦虚的心。她说:“我能有今天,靠的多是天时地利。说实话,同龄人里面,比我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多的是,只不过他们没有我这么好的机遇。”

如今的陈妙珠已经有了一大串荣誉与头衔。什么全国青联委员、省劳模、三八红旗手、女能手、五一奖章获得者,以及全国优秀企业家等;FUN作为全国第二家服装行业外商投资单位,也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先进企业及双优企业。

陈妙珠并不拒绝荣誉。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钱买的头衔,陈妙珠总是温婉而坚定地说:“我们不图虚名。我们需要的是实干精神。”

猜你喜欢
进厂裁缝
进厂石膏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千芝雅全球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首条设备进厂
从裁缝到“电商教主”,她凭什么?
老裁缝
燕子是个小裁缝
千芝雅新上2条日本瑞光卫生巾生产线和1条婴儿拉拉裤生产线
宣钢汽运预报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继续维持坚挺
裁缝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