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自绝”

1996-07-15 05:30
读书 1996年10期
关键词:遗书斯大林勇气

司 秀

在我国四五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不过,很多人对其人生平尚知之甚少。

《读书》今年第六期载蓝英年的文章:《作家村里的枪声——法捷耶夫之死》概略介绍了有关情况,读来颇引人思索。这里不避浅陋,仅就蓝文中提供的材料,一抒己见。

或许可以认为,法捷耶夫是个“复杂环境中的复杂人物”,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其最为可悲之处,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以自杀的方式终其一生。

从蓝文全文引述的法捷耶夫遗书中,我们看到:他满怀愤懑,以激烈的言辞批判了斯大林和当时的苏共新领导,而对后者尤甚。另方面,却竭力“高扬自我”,表白其“非凡才华”和“崇高情怀”,并充溢着“无辜受害者”式的哀怨。

事实上,法捷耶夫自三十年代初期,即与其“拉普”战友们分道扬镳,并受到斯大林的赏识,被授与高位。后者当然只是将之作为“有用的工具”,而法捷耶夫却也不敢懈怠,紧紧跟随,唯命是从:他吹捧自己并不喜欢的马雅可夫斯基,却严厉谴责自己欣赏的帕斯捷尔纳克,还尖锐批判了另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格罗斯曼;他带头参加歌颂斯大林的大合唱,并在《青年近卫军》受到上边批评时,公开认错,决定重写;上边向他就指定题材“订货”时,他无条件地奉旨炮制……对自己的上述所作所为,他是否确信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神圣的”文学事业,而不是对这一事业的蹂躏、玷污、戕害和扼杀?

诚然,在斯大林统治下,法捷耶夫自有其苦衷。他十分“明戏”:斯大林“对敢于违抗他意志的人从不留情”,若以卵击石,无异自取灭亡。但他如果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民作家,就终究不能避自身对前述行为应负的责任。特别是在斯大林死后,更应反躬自省,进行一番全面彻底的灵魂拷问和自我清算,而不是仅仅含糊其辞地以“我犯了很多错误”一类说法敷衍。然而,即使在他的遗书中,我们也找不到他愧疚自责的片言只语。而他自杀前把斯大林画像摆在床边椅子上,“似乎想说他所犯的错误也应算在斯大林的帐上”,更表明他至死也既无勇气独立承当自己一生中的历史过失,又无勇气面对自己的人格与良心;换句话说,他至死也未能“拯救自己的灵魂”。

猜你喜欢
遗书斯大林勇气
寻找勇气
勇气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潦草的遗书
教授的暗示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你的勇气如何
漫画
斯大林坠马
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