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金色的黄昏路上

1996-12-30 06:52苏鸿启
祝您健康 1996年6期
关键词:老龄金色居家

苏鸿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说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只要我们满怀喜悅地把握它,享用它,朝华夕拾都是乐。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守夜》诗,有两句很给人以振奋的话: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一个“恐”字,道出了不苟活的心态。

老年人过去曾用他们的智力和体力为国家、为社会做过贡献;今天,他们走在金色的黄昏路上,高技术发展延长了老年人的有效劳作寿命的同时,还为老有所为创造了条件。尤其是科技兴事业之风,吹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更有利于老年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绝技、绝活能继续派上用场,大大促进了第二次人才开发。这不仅仅为他们增加了收入,重要的是给老人们创造了一个与在岗相似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人际关系,使他们晚年的精神更加风发。

当然,宽阔的金色的黄昏路远不是这一片狭小的天地,更多的老年人从事于能激发他们自己生活热情的事业,参加各种形式的群体活动,把夕阳的光辉洒在社会公益活动上,或是追求壮年未遂之愿,补偿爱好,或是含饴弄孙,弥足珍贵的亲情。一句话,这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族,不论其具体实现晚年的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怎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归结点。那就是生活乐趣。心理学家认为,谁能从他的年龄所处的境遇中得到乐趣,而不是浪费时间于无谓的叹息怨悔上,谁就是最快乐的人,最懂得精神养生的人,他至少比别人多享受一倍的生活。

几年前,我曾问一位昔日的领导、今日的长者:“您最感愉快的心境是什么?”他说:“离我的继任者的时间越近,我就越感到轻松愉快。退出工作职位后,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日程,根据自己的实际安闲地生活。我珍惜这居家的宁静,享受着家的乐趣。”从心理学讲,这种以崇高的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支点,对岗位事业的完成感到满足,希望休闲的心理,与人体老化规律相适应,在客观上会使机体老化延缓发展,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衣食已足,事业已成,而今退休居家的老年人,竟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晚年成了他们暗淡的垂暮,时不时地面壁长嘘,计算自己剩下的路程。岂不知,有悲秋伤老、感叹人生意识的老年人,他们首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垮,因为他们做不到“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不懂得老年人的真正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境上的海阔天空。

退下来是一回事,珍惜退下来的生活又是一回事。“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风风雨雨总有停时;当风雨停时,大树也罢,小草也好,都有它自己的风雨后的多姿多态,无穷情趣。”作为休闲时间的富有者,智能的蕴藏者,人世间自由自在的老龄族,理应如此!

人世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是完美的,人活在世上就失去了作为。因此,不要希望每一个子女儿孙都像老人对待他们幼小时的一样舍己,不要这样的回报。只有这样想,才可以对晚辈多存几分原谅,少受一些失望的打击。

不要希望成年子女总在身边,他们有自己的事业、工作,有自己的家庭儿女,有自己的处境想法……只能希望他们在可能之中仍不忘年老的父母,并且希望他们能在该来的时候诚恳地来,这就够了。

任何家庭,不论大小,是富有还是贫困。各有好处,也各具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情境,能承认这些,会多几分宽容。少些忧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即使远离工作职位的老者,也不可失志,不可气,馁,不可度日如年,不可为外界所惑,寻找;学习、理解、行动、生活,只求心境快乐,贵在适意。

猜你喜欢
老龄金色居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金色十月
金色七夕节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金色十年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