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话

1997-07-15 05:30
读书 1997年12期
关键词:之虞洞见香港回归

转眼之间,又是岁末了。《读书》也和大家一起,又走过了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读书》虽无力作时评也赶不了时尚,但是总离不开时下的语境去自说自话,孤芳自赏。在邓小平去世、香港回归、市场化明显加快等时刻,我们感谢有心的作者们在这些当口的辛勤劳作,从而使《读书》也不至于“不知有汉”。

在老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在这一年里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新老朋友一起来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各自抒发其所思所感,使广大读者以及《读书》编辑部自身都从中获益匪浅。这些讨论和言说,绝大多数仅仅是开了个头,还有许多话题甚至没有来得及提起。《读书》无非是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有机会分享平时在专门领域里思索而无暇或不屑到《读书》来发言的朋友们的洞见。

由于篇幅的限制,言说者每次都言犹未尽。不过,有许多时候,对广大读者来说,问题本身的提出和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比所谓“答案”还要有意思得多;更何况,就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而言,也很难有什么现成“答案”。这些问题,既包括旧体制多年积留下来的,也有急速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还有新的环境下我们不曾期望却又难以绕开的,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交错和渗透,使得既有的知识常常有过时之嫌,我们自己也每每有落伍之虞。在这种情形下,各种观点之间的交流和争论,就显得越来越迫切。《读书》所能展现的,仅仅是这种复杂性和丰富性之一角,以及对这一角所持有的诸多相左的见解之一隅。

另外,我们比较有意识地引入了“从下往上看”的社会人类学视角,这对于古往今来惯于“从上往下”省视数千年往事的读书人来说,也许不乏为一种反思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原有的或现有的认识框架和知识系谱,不论其是以何种“元叙事”(或宏大叙事)的形式出现,都要接受来自生活世界的检验。只要生命之源不断,生活之树常青,对它们的阅读就永无尽头……

猜你喜欢
之虞洞见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25周年
赋能成长:寻找营销美好的种子案例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