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情舍身为哪般?

1997-12-25 10:18陈永前
祝您健康 1997年8期
关键词:殉情峨眉山青少年

陈永前

旅游圣地峨眉山,名扬天下。峨眉山有个舍身崖,冤魂多少?据当地传说,在本世纪,自1905年6月27日浙江人许自省携情奔天,到1986年7月3日东北师大女生郝娅含恨坠崖,至少有100余人于此崖舍身而去。且之后仍有一些跳崖事件悄然发生。如1987年夏天,有游客眼睁睁看见一年轻靓女带泪跳崖,后知此女已身怀六甲,令人感叹不已!

舍身崖跳下者,真能“乘鹤西去”,一步登天么?回答自然是否定的。但是,这些平常见了鼠蚁蛇虫都会吓得惊跳的人,为何在崖前那一瞬间竟有勇气跳下去?百思不解之余,还是找出两个原因:一是舍身崖名声在外,老早便有看破红尘者飞身而去的传说与实例,为殉情者有了借口,有了榜样;二是舍身崖前雾海茫茫,后有葱葱绿树,看不见崖下峥嵘怪石,使殉情者有感而无恐,只要再向前踏上一步,便会融化在白色之中……

据有关方面调查,从舍身崖跳下者,多为心理受创的红男绿女,为着生活中的某种不遂,其情受阻,便把个父母送给的好端端身子舍去,成为人生匆匆过客,天地早殒星辰!这实在可惜,实不划算,实不应该!从医学角度看,这些坠崖的青少年,还与其已发生的忧郁症有关。

现代生活中的青少年,自幼受到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关怀,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早就铸出“生活就这么简单,人生是这般顺意”的思想根基。正是如此,当社会与家庭发生较大变化,并为之带来情感困窘时。便缺乏“免疫力”和“应激力”,更无法单独正确地去处理这些事件了。他们在束手无策中彷徨,很自然地想到自尽,借以报复某些于他不公的人和事。但是,在此之前,他们都会有轻重不同的忧郁表现,而这种忧郁,却是诱发其自尽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忧郁症与成人忧郁症不同,没有明显的失眠、饮食失调、感觉迟钝、精神萎靡等表现。当事者往往是在自己生活中的人情、友情、爱情受阻的契机下,突发严重的情绪波动,继而孤独悲戚,对幻想与现实混淆难辨,也可能出现童年早期的某种幼稚行为,以及对所钟爱敬佩的长辈特别孝敬。但此时其心灵深处已感到生活毫无价值,并很快会将自尽企图付诸行动。

一般说来,组成青少年生活背景的质量发生较大变化时,便有可能导致其发生忧郁症。学业受阻,突受批评与奚落,遭受委屈,家庭解体或经济窘困,早恋失意等,是最常见的原因。虽然这些原因在饱经世事者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却因自我心理脆弱而出现忧郁,继而发展到自尽企图与自尽行为。值得提及的是,当这种人有自尽企图时,会为自己的殉情计划而异常苦闷或兴奋,使其即将发生的悲剧初露端倪。这时,在他们身边的人。对此既不能漠然处之,也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特别关心他们。设法让他们在能够接受的环境和人员面前,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宿愿,及时给予开导与劝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到他们企图自尽的目的、场所和方法,采取24小时监护,或给予必要的心理及药物治疗,以防悲剧发生。

据统计,从舍身崖飞身而下者,有90%的是情爱受阻的青少年,其中女性为多。亦有男女同到崖前海誓山盟之后。双双拥飞悬崖者。此处,不敢贸然指责言情小说、影视对现代青少年的误导,但足见飞身下崖者的人生观、爱情观是这般浑沌!人生路漫漫,不只是为了爱情。情爱失意受阻,乃是伟岸君子与山野小民都有可能遇到的常事。吃一堑长一智,爱情是可以再生的。倘若所有失意者都到舍身崖前跳下,恐怕早就把舍身崖填平了!同是失意于情,强者自有重振之日,弱者则会自寻短见——这便是心理承受力的问题。据知,管理部门已在舍身崖前添置了防护设施,并有文告诫痴情者三思。于此。不由得想起一件往事:一次远游峨眉山,偶见舍身崖前一老人正身而坐,闭目吞吐,颇似练功。其自称是南方僧人,庙破而俗装云游,来此摄身。他说,佛家少有舍身而多有摄身。川中方言“舍”与“摄”同音,便以讹传讹有了“舍身崖”而没有了“摄身崖”。你看,这背靠茵茵翠绿,眼观茫茫白雾;在此静心养气,纳天地之真元,吐己体之秽浊,杂念全逝,又怎会生患得患失之虑,更不会有自尽去身之想!那些从此崖而坠者,非痴即愚,枉丢芳魂,万劫不得复生。有辱我佛!

这偶遇中的俗装老僧是真是假,其所言所指是实是讹,到现在仍没有想通。恳请专家解谜,考究这到底是“舍身”还是“摄身”。若真是“摄身”,那崖下累累白骨里的枉死魂,便难得安宁了——难怪乎,传闻此崖雾海中,常有喊冤声朝夕流连!

唉,殉情舍身为那般?

猜你喜欢
殉情峨眉山青少年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青少年发明家
风中的声音
——雁鸣
情规
勇登峨眉山
殉情的野麻鸭(外一首)
峨眉山游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