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传世极品——《黄州寒食诗帖》

1998-03-31 09:02
知识窗 1998年8期
关键词:诗稿复制品寒食

曹 流

苏轼不但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精于行体、楷体,独创一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传世作品主要有《黄州寒食诗帖》(亦称《寒食帖》)、《前赤壁赋》、《新岁展庆帖》、《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等,其中尤以《黄州寒食诗帖》最为著名,有“苏书第一”之称。

《黄州寒食诗帖》为牙色纸本墨迹卷,横189厘米,纵34.2厘米,上有苏轼所写《黄州寒食二首》诗,行草书,文17行,共129字。第一首诗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汗燕支雪。阁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第二首诗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从诗文内容可知,此帖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那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已三年。斯时斯地,潦倒困顿的苏轼将满腔忧悒愤懑之气转而寄托于文学艺术之上,终于成就了众多不朽的文学绝唱和书法名迹。《寒食帖》正是苏轼人生体验和整体素养进入了一个新高峰、新境界的标志。品其诗,两首五言古风苍劲沉郁,隐藏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用笔心手相应,从头至尾随着诗情的起伏而极尽控纵之妙。通篇作品气势恣肆跌宕,形态飞扬飘洒,神韵雄伟高迈,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

苏轼手书《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元符三年(1100)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与苏轼情谊深厚。他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苏轼,激动之情难以自己,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此跋对《寒食帖》的书法源流、特色及作者的创作态度,都作了精辟的阐发。其书法则豪放劲利,纵横驰骋,气势磅礴,情酣意遂,为黄庭坚晚年的行书佳作。这样,《寒食帖》前有苏书,后有黄跋,均系传神妙品,二璧合一,双美并存,实在是可珍可贵。

除了黄庭坚外,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均认为这是一篇旷世极品。这里仅列举此帖上几处题跋为例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帖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厉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400年后,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又200余年,《寒食帖》收归清朝政府,并刻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天下第三行书”。

到了近代,《寒食帖》命途可谓跌宕坎坷。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几遭毁坏,至今日复制品上仍有烧痕。《寒食帖》既免于火焚,旋即流落民间,后为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这幅作品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即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东京大地震,菊池氏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荡然一空。是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半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乃磨乾隆御墨,用心太平室纯狼毫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经常遭到美国空军轰炸,而《寒食帖》幸而安然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炎黄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得其下落,即以重金从日本购回,并题跋于《寒食跋》后,略述该帖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数年后,在台北书画展中展出了长达7.3米的《寒食帖》卷轴复制品,轰动一时,见者无不称奇。据悉,此类复制品只有十件,大部分被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博物馆珍藏,其中有两件则已下落不明。1975年前后,日本友人、著名的“东坡迷”山上次郎花巨资买下了台湾展厅中展出的复制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东坡参观访问团”来到黄州东坡赤壁。出于对苏轼的敬慕,也出于对东坡赤壁的钟情,山上次郎慨然将其《寒食帖》卷轴复制品赠送给东坡赤壁管理处,这幅作品因而成为了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珍品。1995年,经山上次郎倡议,在东坡赤壁修建“中日友好之舍”,首次公开展出该复制品。

1995年4月6日,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台湾邮政部门发行了《寒食帖》邮票一套4枚,横式四连印刷,邮票大全张边纸上则印有黄庭坚《寒食诗跋》。就在同年底,黄州市中兴实业集团公司亦推出两枚“黄州赤壁”企业拜年卡,其中第2枚(编号1996鄂BK——0003)主图即为《寒食帖》节录。这两种精美的邮品一出现后,即成为了海内外集邮、书法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目标。大陆和台湾同发《寒食帖》邮品,是不谋而合,也是必然。因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文,只有一个才情卓著、雄视千秋万代的苏东坡啊。

(责任编辑/林超)

猜你喜欢
诗稿复制品寒食
复制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渐行渐远寒食节
艺术复制品何以存在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寒食、清明与诗
清明节的由来
关于文物复制、仿制行业的法律思考
经销高仿复制品 本小利大
杜牧焚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