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长在无声的世界

1998-08-20 09:02康胜利
中国青年 1998年2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口型女儿

康胜利

父亲:如果可能,我愿把自己的耳朵换给心爱的女儿

张习义是内蒙古人,鄂尔多斯高原的风霜,磨砺了他淳朴、坚韧、绝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1972年大学毕业的他和包头红光机械厂女工张秀荣结了婚,婚后不久妻子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劝张习义夫妇别要孩子,可没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在张秀荣接受大量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他们有了女儿张min。1978年,张习义考取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生。第二年署假探家时,他发现女儿不讲话,用钥匙在耳边试探也没反应,夫妻俩如五雷轰顶。

望着女儿红润的小脸,张习义心如刀绞,若有可能,他真愿意把自己的耳朵给心爱的女儿换上。张习义为寻医问药,跑遍包头,又跑遍呼和浩特。在无数个徒劳而返的难眠之夜,张习义夫妇默默饮泣。

1982年,张习义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不久所里为他找了间平房,张习义赶紧把母女俩从内蒙古接进京城。妻子在内蒙古每月要输一次血,体质很差,为免去后顾之忧,张习义就与厂里协商为妻子办了“病退”。同时,他访遍京城名医,为女儿治病。两年里,身负工作、家务、妻子、女儿的张习义没日没夜地,在点线连接的固定空间里往返穿梭,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妻子由每目输—次血到每季度输—次,后来竟慢慢好起来了。可张习义的心头,始终压着一块重石,那就是女儿的病。

为了让女儿和常人一样分享人生的欢声笑语,张习义到处咨询、求医。一次次的摇头叹息,一次次的无可奈何,都不能使他心灰意冷。风吹雨淋,冰封雪飘,都阻挡不住他那匆匆的脚步。在东直门中医院,大夫深深为他所感动,诚恳地对他说:“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您不必到处求医了。‘文革中宣传的‘干年铁树开了花,当时我作为卫生部调查组一员去看过,也没见真正被治愈的人。惟一在辽宁见到一个说‘毛主席万岁的,明显是摹仿口型教的。针灸、开刀都没用,不受罪的疗法是用些维护神经的药,最好的办法是看口型学说话。”

1983年,张习义又从报纸上看到对聋哑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文章,他看到了希望。从此,张习义开始了帮助女儿走出无声世界的艰难历程。

女儿: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那时女儿才5岁多,对世事似懂非懂,看大千世界在眼前无声无息地旋转着,她急得直哭。张习义给女儿带上助听器,从汉语拼音开始,让女儿看口型发音。他把一切业余活动都放弃了,他要用心血铸成一把钥匙,打开女儿那沉寂无声的世界。

是由各个器官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协调动作共同完成的,口型可以直观,但声带的振颤、舌位的移动、气息的调控却是很难把握的。一次次的失败,都是下一次努力的开始。张习义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千遍万遍地重复着一个简单的音节,女儿在极度的枯燥中也干遍万遍地摹仿。父亲累得精疲力竭,女儿学得焦急万分。每当这时,父女俩只有通过目光相互安慰和鼓励着。他们要用事实证明: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不管春夏秋冬,张习义每晚都要给女儿上两小时的课。酷热难耐时,满头大汗,女儿带着耳机也热得烦躁,张习义边讲边哄,鼓励女儿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女儿在坚持中恢复了一点残余听力,能讲一点含混不清的话了。在张习义看来,女儿发出的每一个单字,都胜过一个悦耳的音符。

1984年,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张习义曾想为女儿联系聋哑学校,可他听专家说,经过康复训练的孩子,只有在正常人的环境中学习,才会继续发展听力和讲话的能力。张习义带女儿到海淀区中关村一小,学校同意让他的女儿借读。班主任把孩子安排在第一排,还一遍遍地给“看”课困难的她讲解课堂内容。

女儿入学不久,张习义被单位派到西德学习,一去就是半年。学校老师全力以赴照顾张MIN,母亲也拖着病体每天教女儿音,还给她念课文。小学6年,女儿不但没落后于一般孩子,还始终保持在比较前面的位置,毕业时考取了北京八一中学,后因家远转学到市第三聋哑学校。

聋哑学校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小张MIN从正常学校出来,各方面都远远超出同学,教师认为她继续在聋哑学校学习太可惜,就对她说让你爸爸给你联系正常学校吧!

她回到家,怯生生地对爸爸说:“我又要麻炳你了,老师让我上正常学校。”这也正是张习义所期望的。

为了孩子,张习义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挨门拜访,希望有个能接纳女儿的学校。他付不起一所大学附中开口就是l

万元的赞助费,也不理睬那些说他把孩子放到正常环境里是活受罪的闲言,抱着希望,他四处奔走……

他找到了173中学,恳求让女儿试读一段,哪怕旁听也行。学校同情张习义的困难处境,给他女儿出了几道代数题,没料到她解答得十分清晰,于是分文未要就降一级插班给安置了。此时,初二的英语已讲到第三册,这门课在聋哑学校是不开的,物理也已开课3个多月了。

父女俩呕心沥血挑灯苦读,追赶着学习进度。

不光是家长,老师、同学也很担心张MIN能否跟上大家的步伐。在这个难得的学习环境里,她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汗水。上课时,她死死盯着老师的口型,仔细分辨着讲课内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课间休息,她也不出去玩,而是埋头补笔记或为下一节课作准备。面对这样一位毅力顽强、发愤努力的残疾学生,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伸出温暖的手臂,挽起她的手共同前进。老师的帮助,同学的友爱,像高山流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在她那沉寂无声的心田,催发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初二第一学期未,她终于赶上了同学的步伐。洒下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初二结束时,她竞跨越到年级第一的位置并因此获得奖状。

从初中到高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93年,她入校才几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连续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一青年标兵”“先进青年标兵”。1994年,她获北京市“初中语文双基比赛”三等奖。1996年,她获海淀区“三好学生”称号。孩子考上大学,是每个为人父母者的期盼。10年的经历证明,她在正常环境里的学习是成功的,继续深造也是可能的。为了让女儿参加应届高考,张习义几乎踏遍了高考咨询会场的每个角落。

高考,是女儿和全家的拼搏。一个又一个难关过后,他们静静期待着。

考试结果下来啦!女儿取得了超出本科录取线24分的好成绩。全家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她们在期盼中等待着,兴奋中又有一丝不安……

学校:不能让可雕琢的璞玉在我们眼前埋没

时间一天天过去,什么动静也没有。张习义急了,他骑上自行车先找到北京市残联教育处,在他们的帮助下,张习义得知女儿报考的第一、第二志愿均已被退档,原因是考生身体有缺陷,不能录取。市招办主任听了残联同志介绍后,对她的落选非常惋惜,他们想办法要为这个优秀的聋哑女生圆大学梦。

此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提到了张习义女儿的档案,但对听力一项有疑问,也不明白前两所大学为何没有录取她。大学招生慎之又慎,凡有疑问的一定要面试。

8月16曰是女儿面试的曰子。张习义所在单位国家专利局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介绍他与中国残联理事长刘晓成

联系,后由中国残联教育处处长张惠秋陪张习义父女到招考现场。

他们先找到市招生办杜主任,杜主任表示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在考生与学校见面之前,杜主任请来北航招生办纪素菊主任,试探说:“北航就接了吧!”纪素菊很矛盾,以前北航也接纳过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可那学生耳聪目明,口齿伶俐,学习没多大障碍呀!她迟疑片刻说:“先测试一下再说吧!”

张MIN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面试现场。

纪主任和北航十七系负责人杜老师看过她高中学生履历表,她的操行评语是这样写的:“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遵守纪律,学习刻苦努力,克服了自身学习上的不利因素,努力走在同学们的前面,成绩优良,为全体同学作出了榜样,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些,给两人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面对女孩一双渴望的眼睛,纪素菊心中难以平静。听见她一字一顿地发出“纪、老、师、您、好”几个含含糊糊的字音时,纪素菊的眼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同情、怜惜、顾虑,矛盾心理交织在一起。收下吧,刚才测试念报纸,她一点都听不见,学校又没有特殊教育

设备,能跟上大学繁重深奥的课程么?再说,将来毕业也很难分配啊!不收吧,一个聋哑女孩,能勇敢地脐身于健全人的行列,井能出类拔萃,是多么地不容易!北航不收,下个学校再退怎么办?如果都拒之门外,那这孩子就被耽误了。就在纪主任踌躇之际,残联的同志说:“学校不用担心,这孩子有能力学下去。北航承担了困难,使一个能成才的残疾人不被埋没,是做了件大好事。将来就业也请放心,我们残联负责解决。”纪主任一锤定音:“张呈我们收了。破格录取!”

张习义哭了,女儿哭了。在这刻骨铭心的大爱面前,千言万语不知说哪一句,父女俩只是连连鞠躬。在场的人无不为如此美好的结局动容。

新生报到那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张习义要送女儿,女儿执意不肯。是啊,十几年来在父母、老师和同学无私挚爱和呵护下,已战胜引以乎不可逾越的残障。今天,要迈进大学校门,自己更要自强自立。

开学后的第一堂课,班主任金老师请同学们逐个自我介绍。张呈激动而又自信地站了起来。虽然她断断续续的话大家以懂非懂,但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大家还是听懂了——“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我叫张MIN呈,是来自四方的爱,给予了我走进大学课堂的机会。你们现在可能还听不懂我说的话,不过很快就会听懂的。我要和同学团结友爱,努力学习……

话音未落,教室里掌声就响成一片。她含泪环顾这个新的温暖的班集体,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为自己鼓掌。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口型女儿
轮胎挤出口型参数化设计与加工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不一样的/e/和/?/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