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日子里

1998-12-25 10:18
祝您健康 1998年3期
关键词:吴老外宾伟人

靳 伟

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百年沧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一代伟人周恩来的英名和他的光辉业绩,却永载史册。

值此100周年纪念日,我拜访了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医务人员,共同回忆起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与疾病抗衡的点点滴滴,无不痛心而感动。

从1973年初,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方圻教授就作为总理医疗小组成员,参加了周总理的治疗和抢救工作。

方圻教授清楚地记得,1974年5月,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越来越重,每天尿血量增多。方圻等医学专家到中南海西花厅为周总理检查后,向中央建议立即手术治疗。为了增加说服力,把尿检报告同时呈送上去。

但周总理顾全大局,强支病体,靠输血坚持工作,抱病接待外宾。医生为防止总理病体不支,发生意外,带着医疗器材守候在门外,随时准备抢救。

周总理病逝后,邓颖超大姐把总理使用过的座钟送给方圻教授留作纪念。20多年过去了,这台古朴的金色座钟,被方圻教授视为珍贵的“传家宝”,一直摆在他的书桌上,激励着他为祖国医学事业不懈奉献。

有幸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陆惟善、张佐良医生对周总理患病前后情景有详细的回忆。

1970年初,周总理出现了胃肠道出血情况。毛主席知道后,要他进行检查。但总理一直挤不出时间。到了秋天,仍未见好转,保健医生催促他去检查,他只是一笑,手里拿着文件安详地说:“不要管它,工作要紧。”仍一心忙于庐山会议的准备工作。

1972年5月,周总理小便中又发现有红细胞,以后证实为泌尿系肿瘤。到1973年初,病情日益恶化,每天尿血量有时达100多毫升。他在接见一位老同志时,爽朗地说:“我害了不治之症,能工作的日子不多了,越是这样,我越要加紧工作,多为人民做一点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这样,不好见马克思啊!”

工作人员见总理病重仍日夜为国为民操劳,一再劝他多休息,有时甚至含泪请求说:“总理,您的身体属于亿万人民,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请您多休息一会儿吧!”他老人家仍然乐观地回答:“好,还是那句话:诚恳接受,要看实践!”

陆惟善、张佐良医生激动地说,周总理的伟大实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革命者应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阶平副委员长从1957年以来就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医疗工作,并在以后参加了对周总理的医疗保健工作。“总理的言传身教,使我终身受益。”吴老所言,出自肺腑。

在《终生难忘的教诲》这篇回忆录中,吴老深情地回忆道,“周总理的科学态度与忘我精神也突出地表现在如何对待本身的医疗问题上。周总理多次对身边的医务人员强调,我配合你们的医疗工作,你们也要配合我,不影响我的工作。对疾病总理的态度是非常冷静而客观的。他要看图谱,手术如何进行,层次和过程都得讲清楚。他还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了解什么是正常细胞,什么是癌细胞。”敬爱的周总理正是以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私无畏的精神,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疾病,顽强与癌魔抗争,力求为国为民多做一些事。

吴老回忆说,一次总理正在输血,毛主席要接见外宾,通知总理出席。周总理也不说自己正输血,让医务人员立刻拔掉针头,穿好衣服就去了。而这正是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的一贯作风。早在1955年4月,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之前,阑尾炎发作。他抓紧时间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未等完全康复就飞往印尼赴会。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从1975年3月到9月的半年时间内,周总理以重病之身与各方面人士谈话102次,会见外宾34次,离开医院外出开会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3次……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总理思虑的仍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975年9月,周总理病情急转直下,由于癌症的消耗,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30斤下降到只有几十斤,连散步几分钟的力气也没有了。10月下旬,医生决定为总理再次手术。

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高烧38.7℃,身体已极度虚弱,但他仍然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子和有关人士长谈对台工作问题。其间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不得不中止谈话。他抱歉地说:“我实在疲倦了,让我休息10分钟再谈。”随后便昏迷了过去。

1976年元旦过后,尽管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力抢救,但周总理的病情仍继续恶化,生命垂危。1月7日晚11时,当医生们来到周总理病床前,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微微睁开双眼,凝视了一下,认出了其中的吴阶平医生。总理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生前所说的最后几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一代伟人周恩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耗尽了生命的最后精力,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世长辞。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英名和功绩与江河大地同在;他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猜你喜欢
吴老外宾伟人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首迎外宾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国医大师吴咸中的养生之道
虚惊一场
卑微的伟人
伟人出东方
怀念吴老,学习吴老——我心中的吴恩惠教授
经理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