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地雷

1999-03-26 08:23曹占英
知识窗 1999年11期
关键词:每颗杀伤性布雷

曹占英

无处不在后患无穷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由于地雷的广泛使用,当今地球上尚埋有1.1亿颗,它们全都装有雷管引线,随时可能爆炸。全世界每天因触雷而伤亡的多达600人,自二战结束至今,被地雷炸死、炸伤的人已逾百万。40年代末期,英国军队在排除自己埋设在海滩上的数万颗地雷时,有近200人丧生。海湾战争后,至少有190人在清除伊拉克人埋在科威特的地雷时被炸死或炸伤。在柬埔寨,被地雷致死、致残的人约8万,安哥拉有6万,而阿富汗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深受地雷之害,其中大多数为儿童。

据有关国际组织的调查资料显示,中东、北非和中亚地区的未爆地雷数量最多,占全世界未爆地雷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东亚地区,仅柬埔寨境内就有1000万颗;再次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安哥拉的20年内战遗留下了1500万颗;东欧和中欧(包括波黑地区)约有900万颗;拉丁美洲有35万颗,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对许多国家来说,战争虽已结束,但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还时刻处于“待爆”的状态,犹如无所不在的隐形杀手,仍在继续威胁着平民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许多国家布雷区的平民,或为防不测而举家外逃,致使大片田园荒芜;或被周围的雷区隔绝,无法同外界联系,使得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受阻。1993年联合国人员在游说柬埔寨难民返乡时说:“看到没有,照片上的农田都变成了无主荒地,回去全是你们的!”然而,令归乡者料想不到的是,昔日的沃土在内战中已化为全球地雷密度最高的死地,使得他们无日不在千万颗地雷的威胁下生活着,买菜、汲水、下田、访友等最基本的日常活动都成了性命攸关的冒险。尤其到了雨季,洪水挟泥沙与地雷俱下,谁也不知家门口何时会收到洪水带来的死亡“礼物”。

布雷容易扫雷艰难

据报道,现在布设一颗地雷只需花费3美元和30秒钟的时间;还可利用飞机或大炮,像撒糖果似的大片地进行。在阿富汗,前苏联军队曾实施过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布雷行动,从直升飞机和运输机上投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地雷,其中有一种叫“绿色鹦鹉”的地雷最为可怕。这种如同一副扑克牌般大小的塑胶地雷,外表酷似玩具,有许多儿童因出于好奇捡拾这些“玩具”而被炸断了手脚。

然而,扫雷远比布雷艰巨得多,探测和销毁一颗地雷要比布雷付出上百倍甚至数百倍的费用和时间。虽然许多国家在战争结束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扫雷,但进展非常缓慢。布雷者可以大片大片地布,扫雷者却只能一寸一寸地扫。在柬埔寨,国际组织雇佣遇害者家属组成“寡妇扫雷大队”,为此,一名队员自嘲道:“我这辈子再也不用担心失业,因为我们国家的地雷100年也清除不完。”据联合国估计,每消除一颗地雷需要花费100~300美元。1996年,全球清除地雷lO万颗,共花费7000万美元,每颗地雷的清除费用高达700美元。目前,全球仅有“石油巨富”——科威特能负担得起这笔高额费用。为此,联合国于1994年底建立了“支援扫雷自愿托管基金”,要求国际社会积极捐款,以扩大扫雷行动。有关人士认为,要全部清除地球上现存的l亿多颗地雷,至少需要花费400多亿美元,而以现今的清雷速度和技术,要全部扫除这些地雷,至少得花费上千年的时间。

扫雷工作极其危险,而且必须在精神上高度集中。扫雷人员在工作时一般分成二组:一组挖雷,另一组在旁观察。挖雷的一组一旦有危险,在旁观察的那组必须马上设法予以搭救。一个扫雷人员可能工作几个月不会出事,但如果放松了警惕,将探测器推得太快,就很可能发生意外。另外,扫雷人员经常会遇到饵雷,即在一个地雷下面埋着另一颗地雷,当扫雷人员取出上面的地雷时,下面的地雷会立刻爆炸。因此,纵使扫雷人员怎样谨慎小心、经验丰富,每年仍有数十人死亡。

产量巨大价格低廉

根据国外一个权威机构的组织调查,目前世界上有55个国家的80多家厂家可以生产杀伤性地雷,同时有40个国家出口这种地雷,每年的销售量在500—1000万颗,交易额高达数亿美元。许多军控专家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前苏联、意大利、美国、捷克斯洛伐克、南非、英国、南斯拉夫等国是地雷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意大利的瓦尔塞拉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雷生产商,仅在过去10年中,它就向发展中国家销售了近5000万颗地雷,获利逾40亿美元。

由于产量大,地雷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价格十分低廉,黑市价格更低。据报道,常规型地雷每颗售价仅1~3美元;改进型常规地雷每颗售价也不足10美元,如意大利生产的。VS一50改进型地雷每颗约6美元。只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散射型地雷,因其配有电子定时器、遥控系统和红外线“目标识别”系统等先进附件,售价较高。如美国制造的这种地雷,每颗售价为100多美元。如此便宜的武器,对于受到武装冲突和战争困扰的国家或军事集团来说,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武器库中已储存了上亿颗杀伤性地雷。

禁止地雷呼声日高

由于地雷的受害者日趋增多,地雷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伤害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国际社会正在作出各种努力,以限制或禁止地雷的使用。

至今为止,限制使用地雷的“国际公约”只有一个,即1980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号决议。但由于该公约本身存在着种种弊病,至今仅获得了50多个国家政府的批准,还不足联合国成员国的1/3。1993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赞成实施一项全球性的禁止地雷出口的决议案,并呼吁各国就此问题举行一次国际会议。1994年初,美国、法国公开宣布:为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决定在5年之内禁止本国生产的地雷出口。1996年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各国围绕国际公约的修改和限制地雷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取得了某些进展。许多国家原则上赞同最终禁止使用杀伤性地雷,但对杀伤性地雷的禁用范围,对地雷达到具备可探测、自毁和自动失效装置等标准的期限和对地雷出口限制的规定等问题,未能达成共识。

1996年4月,联合国再次举行会议进行磋商,与会国同意限制使用杀伤性地雷,要求地雷的金属含量必须达到可探测的标准,地雷必须具有埋设120天后自毁的装置等。国际社会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一致:一是必须取缔各种不易探测、非金属的、以扫雷人员为目标的地雷,因为这些地雷并无军事目的,只是滥杀无辜;二是必须制定法令,规定要绘制布雷地区的详图,并在布雷区设立标记;三是新研制的地雷必须配有短时间内自毁的装置;四是世界各国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以研究改进探测和扫雷技术。

与此同时,国际人道组织也一再呼吁全面禁止使用地雷。英国的“地雷顾问小组”、美国的“人权国际”、德国的“医生国际”、法国的“残病人国际”等团体发起并组织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而且多次举办了地雷问题的国际会议,要求全面禁止生产、使用、储存、出售、转让或出口地雷。但是,近年来,由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频繁发生,对地雷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每年的销售额都在数亿美元以上。因此,围绕禁用地雷引发的激烈争论,实际上是不同国家间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直接反映。

尽管“禁雷公约”已开始生效,但要真正做到实施、执行该公约的条款,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公约的批准国将在今后4年内销毁其所储存的所有杀伤性地雷,并在10年内将其雷区所埋设的地雷清扫干净。由于该公约对各国不具有多大的约束力,因此,国际社会无法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等几个大国尚未在公约上签字。由此可知,在现实情况下,禁雷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解决,还需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特约编辑/潘星星)

猜你喜欢
每颗杀伤性布雷
静,静
布雷恩夫人的手链
牵动每颗心
猜猜我有多爱你
全钻腕表
填数
美称只对朝鲜使用杀伤性地雷
网络热词
完形填空
良心是上帝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