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童年时光

1999-06-07 15:03李维榕
父母必读 1999年9期
关键词:托儿所录影成人

李维榕

我刚从纽约家庭研究中心工作完毕,正要赶回多伦多,却接到儿时旧友的电话,她说,我们一定要见面!

原来她参加了一个妇女小组,这种在欧美十分流行的组织,目的是把环境相同的妇女召集在一起,互相发展身心,互相支持。

朋友说,她的支持小组叫每一组员做一个作业,就是回复到童年10岁时的时光,彼此交流当时的特别回忆。

回访童年千愁万恨

谁知道童年回访,竟引起千愁万恨,以为褪了色的回忆,原来仍是色彩鲜明,很多在意识中不知道存在的印象,却突然浮现。

我朋友一向是个讲理智的人,因为要做这个作业,突然情感澎湃,不可收拾。

她说:“这几天来,我不能吃、不能睡,想起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姐妹之情,更勾起10岁时那种无助的感觉,就不能停止哭泣。”

她继续说:“10岁时,我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父亲外出经商,母亲送他上船时,她面上那股失落的表情。当时我不明白那表情的含义,现在才知道,她与我父亲的情感,自那次分别后就再不如旧。

“我常常怪母亲对父亲不够体贴,以至弄成父亲后来移情。现在重返10岁时的一幕,才领悟她的冷漠,她的心死!我想起自己多年来,对母亲是那样的不谅解,就泣不成声。我们母女的感情一向不亲近。我觉得她拒绝父亲,我也拒绝她!”

新作业——重回4岁那年

朋友做完她重返10岁的功课,她的支持小组又再出新的作业,这次,她要回到4岁。

她说:“4岁时,我在门前被三轮车撞倒,呱呱哭叫妈妈。但当母亲下楼时见到我满面鲜血的样子,吓得用手抓着自己的衣襟,忙叫佣人为她取一支香烟来,却不来抱我。

“我哭得很凄凉,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来抱我。结果是我的外婆把我抱起,她一直抱着我上医院,我仍然记得自己躺在她怀中,鲜血染红她的衣襟,我却特别记得她领下的一颗扭花扣子……”

朋友说着她4岁的一幕,依然泪水盈眶,她面上当年受伤的疤痕早已痊愈。她心中受的伤,那母亲不来抱她的绝望,却依然在淌血。

孩子的眼最亮

回访童年,常常都会牵出很多旧伤疤。成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的眼是最亮的,像个清晰无瑕的摄影镜头,早年的景象一幕幕摄入心中,过目不忘。只是孩子的世界是那样无助,一切都要依靠成人,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发展,大部分是受身旁的重要人物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此,为要适应成人的行为,本来清晰的眼光慢慢变得呆滞,本来直接的感受慢慢变得深藏,有人说,成人是受了伤的孩子,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

以布比为首的英国派心理学,专门研究孩子与父母间的归属关系,成立了一套归属道理。布比认为,每个孩子在长大中,都要忍受被父母遗弃的感觉。他用录影机跟随幼儿的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详细记载他们与父母间相依的连带关系。

小尊尼的144小时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尊尼的录影资料:尊尼不够2岁。他的母亲入医院生孩子,把尊尼送到托儿所居住,布比派助手录影尊尼在托儿所一周的过程。

这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宗事,但录影镜头集中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幕人间大悲剧。先是尊尼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及失落,对其他孩子的侵略完全没有抵抗。他一双大眼睛满是彷徨,四处找寻父母的影踪。

第二天,他父亲来看他,小尊尼兴奋得不得了,父亲离去后,尊尼望着大门不肯走开。

第三天,父亲没有来,尊尼蹲在门前伤心极了,他哭了很久,哭倦了,走去靠在托儿所保姆脚下,自己找寻安慰。

第四天,父亲来了,尊尼不肯前去迎接他,父亲带给他礼物,他也推开,自己抱着小熊猫,伤心地躲在一角吮手指,对父亲作消极的控诉。

第五天和第六天,他开始适应托儿所的环境,紧随着托儿所保姆,生怕这位刚熟识的“新妈妈”也会离他而去。

尊尼的无助及对父母的绝望,引起看过这记录片的观众无限愤怒,有人甚至责怪布比,为什么见到孩子这样受苦都不加援手,只顾做他那“没有人性”的实验。

从始至终的失落

事实上,如果没有布比的研究,很多人都不知道孩子的感觉有多敏锐,也不会知道,人的一生,由孩童开始,就要接受一项又一项的失落;失落稳坐母胎中的安全感、失落父母的全部关注、失落心中的梦想、失落梦里的情人、失落青春、失落健康,最后,是失落生命。

既然是一连串的失落,那么,一生何求?答案当然因人而异,童年始终是重要的,即使苦多于乐,也是我们每人生命的因由,我们的童年,储备了很多丰富宝藏,也禁锢着很多过去的鬼魅。我朋友哭肿了眼睛,可是她那两度重访童年时光的习作,却给她带来很多新的启示,不单解开了她与自己母亲的结,也使她与刚上大学的女儿,关系更为密切。■

猜你喜欢
托儿所录影成人
How to Pick the Right Nursery for Your Child? 如何挑选合适的托儿所?
养大成人
节日里的托儿所
当年那些托儿所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