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陈炯明的三次合作

2000-03-24 08:55李剑锋
知识窗 2000年3期
关键词:共事孙中山蒋介石

李剑锋

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的政治起家与反对陈炯明有很大关系,但不一定清楚,蒋介石曾经是陈炯明非常赏识的一个部下。

第一次合作

蒋介石和陈炯明的第一次共事,是从1918年3月开始的。那时正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时期,陈炯明是“援闽粤军”总司令,蒋介石还只是一个作战科主任。因地位悬殊,又是初次合作,所以陈炯明对蒋介石还不是很重视。后来蒋介石亲临前线,指挥左翼部队,一举攻占了永定,崭露头角,陈炯明才对他刮目相看。1918年7月,敌军反攻,三河坝告急,许多将领甚至陈炯明本人都主张撤退,唯独蒋介石极力反对。经过激烈争论,蒋介石成功地阻止了撤退令的下达。也是天公作美,正在这时,暴雨倾盆,江水猛涨,敌官兵不识水性,粤军趁机反攻,大获全胜。三河坝之捷,使蒋介石声誉鹊起,陈炯明对他也更加赏识。本来蒋介石自恃功高,满以为陈炯明会重用他,不料却只得了几句空洞洞的褒词,并没有握到兵权,当然大失所望。同时,他的目空一切,也引起了同僚的不满,一时人言啧啧。蒋介石一气之下,只好拂袖而去。

蒋介石出走后,陈炯明曾派人追赶,并亲自写信挽留,但都因为没有授予实际兵权,所以蒋介石拒绝归队。他们的第一次共事,就以这样难堪的局面收了场。

第二次合作

因为孙中山的再三催促,1918年9月,蒋介石从上海折回汕头。在得到陈炯明“授以兵权”的许诺后,匆匆地赶到粤军总部所在地漳州,开始了他和陈炯明的第二次共事。

9月26日,蒋介石出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正当蒋介石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出于策略上的考虑,驻闽粤军与北洋军队全线停火,这对于急于建立功业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但他不肯死心,拒绝发布停战令,指挥部队继续进攻。此时粤军的其他部队已奉命停战,这就造成了第二支队的孤军深入。敌军趁机反抗,蒋介石不得不落荒而逃。

蒋介石违抗命令,造成失利后,陈炯明虽然没有责罚蒋介石,还为他开脱几句,但那些同僚却常常借题发挥,讽刺讥笑。蒋介石不知收敛,驻防长泰时,又与地方政府发生冲突甚至驱逐当地长官,一时间,舆论哗然。同时,陈炯明对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戒心,当初他拨给蒋介石的两个营,都是他的嫡系部队,名义上隶属蒋介石,实际上还是在他的直接控制下,蒋介石的号令往往不能生效。如此复杂的背景,使蒋介石不能安其位,只好再次出走。第二次共事,又以同样难堪的局面告终。

第三合作

蒋介石在上海呆了差不多半年。1920年秋,粤军回师广东,蒋介石再次投奔陈炯明,一度代理粤军第二军前线总指挥的任务,但他那时与陈炯明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了。陈炯明是比较欣赏蒋介石才干的,但蒋介石是孙中山派来的,陈炯明对孙中山已有二心,他怕蒋介石同自己争夺兵权,所以对蒋介石疑而不用。粤军回师广东之后,陈炯明的亲信都升了官,而自认为战功显赫的蒋介石仍没能掌握实际兵权,只被派到实力单薄的第二军作参谋长。这与蒋介石的“自我设计”当然有很大差距。所以蒋介石不愿就职,故伎重演,跑回家乡奉化去了。

其实,在思想上,蒋介石和陈炯明还是有“共同语言”的。比如在孙中山建立正式政府的问题上,他就和陈炯明一样持反对态度;孙中山组织北伐时,陈炯明多方阻挠,蒋介石的态度也很消极。但是,与陈炯明不同,蒋介石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孙中山,那时他对孙中山还是比较尊重的。

到了1922年4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割据广东的企图,已经很明显了。蒋介石再三主张先讨陈后北伐,并命令粤军第二军控制肇庆、三水一带,对广州构成威胁,陈炯明不敢轻举妄动。但国民党党内意见分歧较大,孙中山也倾向于“暂缓讨陈”,蒋介石感到失望,于是辞职出走。出走之前,他曾致函陈炯明,说国民党内的反陈空气与他无关,并表示:如果陈炯明重新出山(当时陈已辞职),他将“执鞭以从”;如果陈炯明不出山,他也将“追随吾公优游林泉”。很明显,当时孙中山的反陈态度还不坚决,陈炯明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蒋介石对陈炯明不敢公开决裂,而在表面上极力笼络,给自己留条后路,从中也可看出蒋介石手腕的多变。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蒋介石接到孙中山的加急电报后,立即从奉化起程,于6月29日登上孙中山避难的“永丰”舰。对蒋介石的到来,孙中山很高兴,说蒋介石“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并委以海军指挥兵权。当时的广州城已为叛军占据,追随孙中山的海军各舰只都暴露在江中,很容易遭到攻击。后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舰队从黄埔驶往外舰密集的白鹅潭。叛军怕进攻时误伤外舰,引起外交纠纷,所以只好暂时收敛,这就保证了整个舰队的安全。孙中山带着蒋介石与叛军相持了1个多月,终于因为援军无望,同时英帝国主义又施加压力,不得不离开广州。在这充满危险的一个多月中,蒋介石形影不离地跟随孙中山,参与戎机。孙中山甚为满意,对他的信任又加深了一步。后来蒋介石回到奉化,写了本《孙中山大总统广州蒙难日记》,对陈炯明第一次以“贼”相称,借此表示它与陈炯明的公开决裂。因为当时关于孙中山广州蒙难的文字记载很少,孙中山又为这个日记写了序,因而蒋介石的这本日记就成了权威性的历史文献,而蒋介石本人后来也俨然以孙中山的继承人的姿态出现了。这是蒋介石政治发家道路上一个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梯。

蒋介石虽然在政治上已与陈炯明公开决裂,但对自己当年的顶头上司还是没有忘怀的。1933年陈炯明于香港病死时,因家道萧条,家属无力举行葬礼。蒋介石知道后,曾私下从江西汇现款3000元。这个消息被当作头号新闻在香港报纸上刊出后,曾轰动一时。

栏目主持:林超E—mail ZSCZZ@public.nc.jx.cn

猜你喜欢
共事孙中山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孙中山的绰号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