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技术专题之二 学校心理咨询中询问的运用

2000-04-26 07:32王俊山
人民教育 2000年11期
关键词:封闭式开放式言语

王俊山

询问是指在心理咨询的初期,咨询老师运用各种提问方式,进行获取、核实信息,并促使会谈向正确的方向进行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询问并不是单纯地问,而是一种以问促答、问答并进的互动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交流感情、创设咨询气氛和发展咨访关系的过程。询问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全面、详细地获取信息;真正准确地理解来访学生;控制会谈的方向和内容:启发思考和引发领悟。

询问按照所问问题性质的不同,分为封闭式询问和开放式询问两种。封闭式询问是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简单词语来回答的提问。这类问题通常用“对不对”、会不会”、要不要”等形式提出。例如,他当时除了注视你之外,还有其它的吗?你现在心情好吗?你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考前所记的东西全忘了,是不是?等等。开放式询问是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诉我”等形式来提出的提问。如:你认为他对你很好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当时的感受?”你为什么要自责呢?”等等。

上述两种询问各有自己的特点,封闭式询问直接简洁,易于回答,节省时间,但因要回答的内容已包括在提问中,回答者的简单答语使咨询老师难以得到问句以外更多的信息材料,而且这种询问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容易使来访学生顺着老师的意思说下去,而不利于真实情况的获得,也有可能使来访学生对咨询老师降低信任,导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出现。开放式询问则使来访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回答,这样,咨询老师可以得到较丰富的资料,且这种询问不具有暗示性,易于获取真实的信息。但是,开放式询问的回答内容较为复杂,要求来访学生思路清晰,且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咨询老师也要花更多的时间耐心倾听。由于两种询问的不同特点与作用,它们的运用技巧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从询问的时机、数量、方式以及层次四个方面详细谈谈咨询老师应掌握的询问技巧。

询问的时机不论对于开放式询问还是封闭式询问,询问的时机都是应该而且值得重视的。询问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随便进行的,要问到点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就要把握好时机。询问的时机一是在谈话中断时,这时来访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继续自己的叙述,咨询老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提问引起来访学生新的思考,使其或按原来的思路进行下去,或从新的角度去叙述,从而使谈话得以维持。例如,你刚才谈得很好,我想请问,你那时心情是否很矛盾封闭式询问)?或你当时对他有什么看法开放式询问)?二是在谈话内容出现矛盾时,这时需要咨询老师用封闭式询问加以核实和查证,以便得到准确的信息材料。例如,你只是在正式的、大型的考试中才感到特别的紧张和焦虑,对吗封闭式询问)?三是在谈话内容比较模糊时,这就需要咨询老师把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结合使用,或引出更多的、更详细的叙述,或进行印证。例如,你当时感到很烦躁,对吗封闭式询问)?你当时的具体感受是什么开放式询问)?四是在会谈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用封闭式询问,以便对一些材料进行补充、证实,也可以用开放式询问,以了解一件事的过程、次序,引出一些理由、原因或来访学生的自我剖析。如,你认为这就是你心情苦恼的原因,是吗封闭式询问)?你当时为什么会有那种想法呢开放式询问)?

询问的数量鉴于两种询问的不同作用,在使用时要根据它们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而避免其消极的一面。相比较来说,开放式询问可以多一点,因为它可引起来访学生更多的叙述和自我探究。封闭式询问的数量应注意控制,不宜多用。因为封闭式询问限制了来访学生进行内心探索,束缚了自由表达。而且这类询问常常会导致来访学生被动的回答,犹如法官审判犯人,咨询室变成了法庭,结果使来访学生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导致会谈陷入窘境。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迅速,但自我控制和推理判断能力又相对滞后的特别时期,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想摆脱家庭的束缚,但同时又渴求理解、友谊,特别是师长们的尊重。大多数来访学生前来咨询时,往往带着希望老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自己的情感等愿望而来,心理咨询正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可是,如果来访学生面对的是连珠炮式的封闭式提问,他们在失望的同时,会变得疑虑、迷惑和沉默。总的来说,询问的数量应注意把握,谨慎使用。有时短暂的沉默可迫使来访学生讲出更多更深的内容,咨询老师并不一定要立即询问,打破这种冷场或僵局。

例如:

咨询老师:你为什么要自责呢?来访学生:我认为我犯了大错,不可饶恕,却又难以自拔。

咨询老师:保持沉默,但用非言语进行鼓励

来访学生:一开始,我出于好奇

(例由于手淫而焦虑、惶恐、自责的个案)

询问的方式询问的方式是运用询问的又一技巧之所在。询问的方式一方面是指发问的本身形式,如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选择提问:你当时心情怎样,惶恐还是庆幸?反问:你认为这是学习成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吗?反馈提问:一种与现实方向相反的假设提问,例:假如你当时不这么做,现在情况会怎么样?前馈提问:一种以对未来的假设为前提的提问,例:假如你总是这样,将来怎么办,考虑过自己的前途吗?启发提问:后来呢?真的是这样吗?迁移性提问:从刚才我们所说的,对当前这件事你怎么想?有家人陪伴时,还可以用循环性提问,即先问来访学生,然后问陪伴者,再问来访学生。另一方面是指询问时的人称、语气、语调、语速等。以能不能告诉我,愿不愿谈谈这样的邀请式的语气会导致最开放的回答:以缓慢上升的语调和不太快的语速会给来访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免产生咄咄逼人之感,导致紧张气氛。另外,询问时要显现体贴之情,而不是以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身份發问。

询问的层次在询问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侧重点,要注意层次。询问的层次,首先是指依据问题的性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问。开始时可提直接性的、易于启齿、公共性的一般问题,如饮食、睡眠等问题,然后提间接性的、隐蔽较深的、私人性的特殊问题,如异性交往、与父母关系等问题。这样会使来访学生能从心理上接受,不至于使他感到为难或从心理上反感。其次是指询问时要注意咨访关系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尽管对心理咨询室这样一个学校的特殊机构来说,咨询老师与来访学生的关系远比一般咨询机构中咨访关系要熟悉、亲密得多,但来访学生和咨询老师之间也没有达到完全理解和感情交融的地步,况且来访学生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会有一定的试探、戒备心理。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咨访关系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要求咨询老师在咨访关系形成的初期或咨访关系不太成熟时,不轻易问涉及感情的、较深的问题,以免使来访学生感到尴尬,影响咨访关系的发展。

询问的质量如何,除了取决于技巧的掌握外,也和是否恰当地处理或做到以下几点有密切的关系。

询问的暗示性因为封闭式询问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在会谈初期搜集资料时,要慎用这类询问,以免影响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即使用这类提问,也要从形式、语气、语调等方面降低其暗示性。在这一阶段,宜采用暗示性较弱的开放式询问。在启发思考、引发领悟和提出建议时,可运用暗示性的封闭式询问、设问、反问等。如,你不认为这样会更好吗?你难道不相信自己能处理这些问题吗?

询问的清晰性在询问时要注意问题的表述,一定要具体、清晰、明了、精炼,不可含糊、笼统、烦琐冗长。前来咨询的学生往往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思维暂时受阻,如遇到抽象含糊的问题,则可能束手无策、哑口无言。另外还要注意询问不能过于通俗化,以和来访学生经常听到同学、家长和一般老师的问题有所区别,这样有利于发展咨访关系。

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和情境之间的协调询问虽是言语行为,但其效果却和非言语行为、情境因素有关,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和情境三者之间是交互影响的,三者之间的不协调,会使会谈出现无话可说、各说各的、南辕北辙等局面,严重的会致使咨访关系破裂。在询问时,特别要注意表情、动作与言语内容一致,切忌说着关切之语,面露漠然之色的言行不一。

总之,运用询问要想游刃有余,并做到硕果累累,不仅要掌握上述技巧,而且在实践中还要总结反思,当一个个案结束后,想想自己询问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从而积累经验或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更有效、稳妥地解决来访学生的问题。

猜你喜欢
封闭式开放式言语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开放式与封闭式社群的运营比较分析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未来人马丁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街区制小区物业管理创新研究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高中物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