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客我怕谁

2000-06-05 06:54吴伟农
东西南北 2000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马丁黑客

吴伟农

就像人有好人和坏人之分,黑客也将自己分了几类,“白帽”、“黑帽”和“灰帽”就是黑客圈里的行话。

白 帽

计算机业长期以来有一种传统,即雇佣一帮被称为“老虎队”的职业黑客袭击新开发的计算机系统,以此来检验系统有多安全。这种拿着薪水、在公司授权下合法侵袭系统的黑客有一个绰号:“白帽”。自70年代以来,许多政府实验室和公司雇佣了专门测试计算机安全的特别雇员小组,让他们损害某个系统,或用某种数字战争游戏来摧毁系统。

IBM公司的网络安全专家查尔斯·帕尔莫手下便有一批拿公司薪水的白帽专门袭击本公司的计算机系统,马丁是其中之一。而马丁也只是他对外用的名字,外人对他的真实身份无从得知。

由于大牌网站频受攻击,马丁就变得特别忙,因为找他和同事测试系统安全性的公司突然增多了,等不及的客户表示愿意给加急费。马丁说,他在给一个客户的网站做测试的时候,把客户内部的价格信息、电子邮箱住址和信用卡详细资料都“偷”了出来,马丁认为这是很容易办的事情。

IBM公司的帕尔莫说:“白帽只在有人要求的时候才去做入侵之事,而且是根据合同来做,是有进入许可证的。我们在做完事情后要进行评估,然后告诉客户我们做了些什么。”

黑 帽

与白帽相对应的自然是“黑帽”。白帽根据指示来行动,黑帽则不经授权就入侵某个系统,他们不仅找到入侵和摧毁系统的方式,还教唆他人如何利用系统的脆弱性。

黑帽的代表性人物是被称为“地狱黑客”的美国人凯文·米特尼克。米特尼克现年36岁。今年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一家监狱走出后,米特尼克未来的日子并不光明。他在随后的3年中还要接受进一步的调查,并将被禁止使用任何与因特网相关的设备。

米特尼克自认为是个成功的计算机黑客,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贼看,只是无法摆脱这种嗜好。他说他要靠黑客手段捞个百万美元绝对不成问题,但他没有选择这么做。然而,法律并不关心米特尼克的动机是什么,他造成的损失才是最重要的证据。

1998年春,美国军方和政府机构500多个部门的电脑遭到攻击。办案人员发现黑客透过波斯湾地区的网络线路上网,因此一度怀疑是伊拉克所发动的袭击,但最后发现那些黑客和“组织”居然是两名以色列和美国学生。美国学生才15岁,网上的假名是“马卡维里”,以色列黑客也仅18岁,在网络空间的名字是“分析者”,自称懂得400多种进入美国国防部门计算机系统的方法。他们都是老师眼里特别聪明的学生。好在美国国防部的机密没有受到损害,美国人也就放过了这两个小孩。

灰 帽

“灰帽”则脚踩两只船,有时候他们像恶意的黑客,但他们的动机是善意的。如马萨诸塞州的黑客“罗夫特”。当罗夫特成员探测到计算机系统某处存在脆弱性时,他们就在网站上公布以提醒该系统主人。但是由于他们对系统安全的脆弱性描述得往往过于详细,他们的好意有可能被居心不良的黑客用来发动网上进攻。

家住德国汉诺威地区的米克斯特年仅20岁,却是个地道的网络高手。1998年底,德国科隆特种警察部队逮捕了一名连续两个月侵入政府机构网站篡改主页的18岁高中生。这名黑客就是米克斯特。此后,米克斯特不再袭击网站,而是潜心于研究网络的弱点和网站的漏洞。他说现在要作一名有责任感的“白帽”,至少是一顶“灰帽”。其实,白帽、黑帽和灰帽间的界线如纸般薄。IBM公司的帕尔莫先生说,他每一次去拉斯维加斯参加一年一度的三日黑客聚会,都能看到各色各样的黑客混在一块,要区分好的黑客和坏黑客还真是不容易的事。但他说:“他们是那么富有天赋,这些孩子都是天才。”

帕尔莫把他们称作“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现在的黑客年龄真小,这与电脑教学普及、网络信息日益丰富以及青少年空余时间多和好奇心强不无关系。经常出没网上聊天室的网客大多数是青少年,经常浏览网上黑客信息的大多是年轻一代。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不定在什么时候就成了一顶“黑帽”。 (佳悦摘自《环球》)

猜你喜欢
计算机系统马丁黑客
数字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发展
嘻哈动物帮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计算机系统集成管理点滴谈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黑客传说
最黑客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