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病中忆母亲

2000-06-05 06:55英若诚
东西南北 2000年11期
关键词:母亲

英若诚

在短短的两年里,我的家人4次接到医院发出的我的病危通知。

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并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陪伴着我。我心底有许多话想倾诉出来,却想不起对谁说最为合适,好像身边任何人都无法理解,此时我常常感到一丝委屈和伤感。恍惚中,自己仿佛又像婴儿般回到了襁褓中——我知道了,弥留之际我最想念的人是我的母亲,我的一肚子的话是想讲给她听,也只有她才可以懂得我,了解我要说的一切。

母亲名字叫蔡葆真,祖籍江西,1901年出生,1989年病逝于北京。她的一生是饱经磨难的,是坚忍不拔的。母亲出身于封建大官僚家庭,我的外公蔡儒楷曾任北洋政府的山东省长、教育总长兼北洋大学校长。当时家境优裕、门庭显赫,母亲是名副其实的官小姐。我的外公和我祖父英敛之虽政治观点对立,但这并没有妨碍两位文化人的友谊。我祖父英敛之“下视官爵如泥沙”,一介草民却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他们俱为一时英才,惺惺相惜,交情至笃,曾指腹为婚,定下了我的父母的婚事。我父亲幼年即留学英国,母亲作为没过门的英家媳妇,很小就被送进天津的圣约瑟教会女校学习,接受西方教育,为的是让他们婚后能有共同语言。

我十几岁的时候桀骜顽劣,曾用弹弓把学校老师的头打破了。闯了祸的我本可以推脱责任,死不承认,大不了与其他同学一起挨一顿申斥甚至处分了事。母亲了解到我是真正的祸首,便毫不犹豫地劝时任学校校长的父亲大义灭亲,出布告把我开除了,并亲自到受伤的教师家赔礼。我被送去了天津,进了纪律要求严格的圣路易教会学校。离家时我特别想与母亲说点儿什么,但在她忧郁的目光下我沉默了。我知道自己错了,理应受到惩罚。

在天津念书期间,我还算循规蹈矩,可一件意外的事又把我送到了被开除的边缘。当时我们学生就餐6人一桌,我是我们桌的桌长,负责分发食物。一位家境优裕的同学为了多吃多占,到德国教士面前告状说我分配不公,教士不问青红皂白,严厉地斥责我,还罚我站,不让我吃饭。我当然不服,据理力争,居然把他气晕了过去。校方杀一儆百,严惩我的忤逆行径,坚决要开除我。我狼狈地回到北京的家中。记得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是罪有应得,已不可救药,惟独母亲冷静地允许我陈述,问清楚事件原委,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我:“我了解你,相信你说的一切!可不管怎什么样,你的处事态度实在不可取。”已经绝望的我深受感动,不禁泪水涟涟,母亲的信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它让我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

学校很快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同意我回校继续学习,我也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态度。“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是流着眼泪把我送走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流泪,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从此我心无二用,用功念书,终于成绩优异,学有所成。

日本人说来就来,于1937年占领了北京。父亲作为著名抗日爱国人士先后数次被抓进宪兵队,受尽酷刑,历时3年之久。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只得靠典当自己的嫁妆并出外教书养家糊口,还要给狱中的父亲送衣送饭,其艰难可想而知。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没有中断我们的教育,继续供我们念书。

抗战胜利后,父亲做了北平市教育局长,后又到南京教育部任职,风光一时,母亲则做了官太太。在此期间,母亲目睹国民党腐败,拒绝一切应酬和交际,从不趋功逐利,把家变成一块净土,不让孩子们受到污染和影响。她总是能清醒地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曲直、摆脱名缰利锁,这是她的敏锐和智慧使然。

1948年父亲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后北平和平解放,母亲和父亲这一别竟成永诀。母亲因博学多才,工作认真,担任北京市儿童图书馆馆长一职直到退休。因为海外关系和母亲的出身原因,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英家自然深受其害,饱受株连。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母亲以70岁高龄成为被专政的对象,从家里被扫地出门,住到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毗邻厕所。白天她干着重体力活儿,运水泥,清扫厕所。街道干部的一句话曾使母亲难过万分:“你的儿子怎么全是反革命!”母亲因而为她的孩子深深担忧。当时我已被抓进监狱,母亲托人给我送衣物的时候特别转告我:她相信我是冤枉的,决不会反党反社会主义;她要我坚强地活下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母亲的信任陪伴着我度过了最无助的岁月,让我在落魄之时得到宽慰和平静。母亲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始终默默承受,泰然处之,经常告诉我们,她不是最惨的,还有比她更不幸的人在艰难地挣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现在也做了祖父,平时含饴弄孙,倒还热闹。母亲的音容已渐渐远去,她老人家甚至连我的梦境也造访不多。但凡她来过的夜晚,我在她走后再也难以合上眼睛。从当年的深宅大院到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到落实政策后的公寓,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只要母亲在,连空气中都充满了饭菜的香味。无论我们多么倒霉和失意,只要母亲在,孩子们就有了一种归属感,仿佛就有了主心骨儿。母亲的一生够得上历尽风雨、饱经沧桑,可不管世界如何变幻,母亲从不惊慌失措,她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始终是我们英家的中心,是稳定的象征。

母亲已故去10年,我有多少心里话还没有来得及对她老人家讲啊。 (卢勇摘自《散文·海外版》)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睡踏实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大地.母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母亲的养生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