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乙肝病情进展

2000-06-06 13:44■刘士敬
大众健康 2000年2期
关键词:化验影像学乙肝

■刘士敬

慢性乙肝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即病情逐渐恶化的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状态(ASC);第二阶段:慢性轻度肝炎(过去称慢性迁延型肝炎);第三阶段: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过去称慢性活动型肝炎);第四阶段:慢性重型(过去称慢性重症) 肝炎;第五阶段:肝硬化;第六阶段:肝癌。这六个阶段是慢性乙肝的自然发展过程,但必须指出的是,事实上极少人会不折不扣地沿着这一过程发展,绝大多数患者,可长期稳定在第一阶段。因此这六个阶段的患者人数是呈金字塔型分布的。那么,作为患者,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否在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呢?

1、患者是否已由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发展为慢性轻度肝炎患者?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50~80%)乙肝患者是以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形式存在的,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属于先行发病的患者,无须治疗。这部分人只需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正常,可继续工作;如果不正常,同时伴有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化验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异常时,可认为患者已由病毒携带状态发展为轻度的慢性肝炎。此时,患者应在正规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2、患者是否由轻度慢性乙肝发展成为中度、重度慢性乙肝?

轻度慢性乙肝一般症状不明显,肝功能轻度异常。如果患者症状日益加重,体征日见明显,肝功能严重异常,则表示慢性肝炎已进入中度、重度阶段,患者可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胀等,体征可见面色萎黄或晦黯,有肝掌(手掌鱼际部位有点状或片状红色瘀血)、蜘蛛痣(皮肤表面出现形似小蜘蛛状的毛细血管增粗改变)。化验可见ALT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BIL)达到40~170umo1/L,凝血酶原活动度(PA)在64%以下,球蛋白(GLO)明显升高。这些都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点,此期患者容易向慢性重型或肝硬化发展。

3、患者是否已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标志着肝脏已发生了大片或亚大片状坏死,病情危重,可伴随多种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重度乏力和肝昏迷、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从化验指标看,患者的BIL往往会超过170umol/L,PA下降至40%以下。本型肝炎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因此一定要早期诊断,争取抢救时机。

4、患者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多由慢性活动性(中度或重度)肝炎发展而来,少数由ASC或轻度慢性肝炎发展而来。患者除了具备肝炎的一些共同表现外,其特征性的表现有面色晦暗、腹部胀满、下肢水肿、鼻出血等。化验会发现,患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r球蛋白达到29%以上),PA常在65%以下。B超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有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该型的中、晚期患者常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5、患者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肝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B超等。化验甲胎蛋白持续大于400ng/ml的慢性肝炎患者,尤要注意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明显消瘦、肝脏肿大等。肝硬化患者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肝癌的可能,可以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肝癌发现的早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发现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图/尔坚)

猜你喜欢
化验影像学乙肝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防治8大变化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
海关总署解读《海关化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