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海扑火立新功

2000-06-07 19:32赵培会郝凤友
航空知识 2000年11期
关键词:护林防火伊春护林

赵培会 郝凤友 孟 丽

6月19日晚21时30分,国家林业局防火指挥中心和黑龙江省防火指挥部,联合给三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发出通知,紧急调用该公司的2架米-8直升机,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从驻地泰安转场到相距1900公里的黑龙江省伊春航空护林站,执行紧急扑救小兴安岭森林大火的任务。

当时,三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在执行完小兴安岭林区春季防火等飞行任务后正在进行休整,2架米-8直升机也正在进行适航检查,部分飞行员还在北京、郑州、连云港等地休假。接到紧急归队的通知,几位飞行员在20日早晨前星夜赶回了泰安。

6月20日8时,公司领导韩天然做了飞行前紧急动员,要求各部门严格按飞行四个阶段,在当天20时前做好一切飞行准备,以保证明天清晨起飞。下午6时,一切准备完毕。

6月21日清晨5时30分,公司全体人员准时进场,进入飞行前直接准备阶段。泰安直升机场当时云高2000~3000米,能见度6公里,东风3~5米/秒,符合直升机的起飞条件。6时58分,B7823号米-8直升机在泰安直升机场拔地而起,飞赴东北火灾现场,10分钟后,B7824号也紧随其后起飞。飞行中,它们要途径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航空港中转加油,争取在日落前赶到黑龙江的伊春机场。

1952年,中国民航首次使用一架爱罗-45型固定翼飞机在牡丹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执行森林巡逻任务,拉开了我国航空护林事业的序幕。1965年秋,直五型直升机参加航空护林的飞行,以嫩江、加格达奇、根河为基地,担任空中运送扑火队员和急救伤员的任务。1976年春,首次使用米-8型直升机运载扑火队员直接到火场进行扑火试验,效果极佳。1979年4~5月,大兴安岭发生多起林火,利用米-8型直升机先后载运3100人次,扑灭森林火灾21起。在大兴安岭的火险高峰期,利用直升机曾创造了一天扑灭31个火场的记录。此外,直升机还承担了火扬指挥、火场人力调动、空投扑火物资、升空了望等任务。

固定翼式飞机起降需要有专门的机场,而修建机场占用土地多,要求高,工程量大,修建困难。一个能起降运五飞机的机场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米-8直升机的15倍。按飞行作业受益面积来看,直升机每亩飞行费用并不高,且直升机具有任意选择高度和改变航向、速度,能在狭窄的场地上起降,以及在空中悬停等诸多特有的性能,尤其是可以在火场附近机降灭火队员,所以深受森林防火部门的青睐,很快就在东北林区被全面推广使用。我国现有米-8、米-17、贝尔212、直九、“松鼠”等型直升机在执行航空护林任务。到1998年春,在东北林区参加航空护林的42架飞机、直升机中,直升机就有21架,占所用飞机、直升机总数的50%,他们在东北春秋两季航空护林的防火、灭火中,发挥了其它运输工具不可代替的作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联通用航空公司的米-8直升机,自1995年参加东北秋季护林防火任务以来,发扬“安全第一、效益为本、用户至上、服务优良”的精神,年年都圆满完成了护林防火任务,深受国家林业局防火指挥中心和黑龙江省防火指挥部的称赞,参加护林防火任务的机组多次被评为先进机组,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护林防火的实际飞行经验。今年5月8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发生了特大森林大火,为有效控制火势及扑灭山火,黑龙江省防火指挥部调用正在佳木斯执行护林防火任务的B7824机组前去支援。接到命令后,机长池发俊、飞行员王殿虎及其他空地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了一切飞行准备,并很快赶到了火场。由于运送扑火人员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势蔓延,为扑灭这场森林大火创造了有利条件,机组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执行这次小兴安岭紧急灭火任务的执行机长高孝根、池发俊、曹相杰及其他飞行员,都有着娴熟的飞行技术,空中飞行时间大多数都超过了4000小时,参加东北护林防火的空中飞行时间也达到1000余小时。

由于米-8直升机上装有GPS,领航工作就相对显得轻松一些,但飞行员们仍不时对照地图,检查航迹,以确保准确飞行在航线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两架直升机顺利地到达了中转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飞行员了解了航路上的天气变化等情况,机务人员为直升机加油并进行全面检查后,直升机又起飞了。之后又相继通过了沈阳、哈尔滨等机场,继续飞向目的地。

临近伊春机场,机组用超短波电台与伊春机场指挥台进行联络,在塔台的指挥下,两架直升机安全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上。这时已是18时30分,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机组成员一走下直升机就受到了伊春市和防火指挥部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心情激动地握住三联航空公司领队韩天然的手说:“没想到你们行动得这样快,有了你们尽快灭掉这场大火就有把握了。”

第二天凌晨3点30分,机组起床匆匆吃过早饭马上就进场起飞了。随着火场的临近,林火产生的焦糊味飘进了机舱。在空中观察员的指引下,飞行员们很快找到了火场。在地面的指挥下,直升机缓缓落地,并将集结在公路边上的灭火队员分期分批地载运至火场。小兴安岭地区山高林密,绝大部分地段人员无法通行,如果靠人工徒步,十几公里的路程一天也难到达,因为有些地方根本无路通行,而且还有可能遭遇各种危险。而用直升机载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它可以直接将灭火队员送至最需要的地方。而且在直升机上观察火场,马上就可以掌握火场的具体位置、林火的范围、走向,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林区飞行,选择机降点很重要,既不能远离火场,又不能离火场太近。太远了就会影响到灭火队员的进入,把宝贵的时间和体力白白消耗在路上;如果离火场太近,又会使大火产生的烟雾进入发动机,造成空中停车。按飞行条令规定,航空护林飞行中,直升机距火场最近降落距离不得低于300米,且要在上风头上,而且所选择的场地必须符合该型直升机在野外起降的场地和净空条件要求。

小兴安岭林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山区天气多变,气流紊乱,风速较大,常有强烈的下降气流和乱流出现,尤其是在夏季的下午,朝阳的山坡上空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背阳的山坡则会有强烈的下降气流。加上火场上空烟雾造成的低能见度,这些都会给灭火飞行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居民点的稀少还会造成领航和定位上的困难。不过,在林区上空飞行,一般情况下能见度都较好,火场上空的浓烟在很远就能看清楚。

两个机组克服重重困难,仅在第一天飞行中,两架直升机的飞行时间就达到了极限,将视察火情的领导、灭火队员准确及时地运送到火场。

由于扑救林火任务紧急,机组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100%的出勤率。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直升机运送扑火物资和给养时,机组人员秋毫无犯,给护林站和森警部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两架米-8直升机起飞到火场执行完任务,正在返场途中时,伊春机场突然被雷雨覆盖,因周围无近距离的备降机场,情况万分危急。如去哈尔滨、黑河、佳木斯备降,都会影响到灭火任务的执行。在紧要关头,三联航空公司领队韩天然迅速到塔台,一块与伊春机场塔台飞行指挥员制定紧急安全飞行预案:一是就近迫降在公路上,但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降落场;二是到无雷雨区,找一个有明显地标的上空盘旋等待,待雷雨过后再返场着陆。两架直升机采用了第二种方案,在机场西部空域盘旋等待。此时,伊春市和省防火指挥部的领导都在直升机上,飞行员们深知肩上的重任,他们不时地检查着油量和发动机工作状态,随时询问伊春机场的天气变化情况。机会终于来了,雷雨云已慢慢向东移去,有一个可以利用的缝隙。7823号机长池发俊、7824号机长曹相杰抓紧这一难得的时机,马上操纵米-8直升机转向伊春机场,并平稳着陆。机上的领导和护林站的同志们对机组高超的飞行驾驶技术惊叹不已。

在这次一个星期的护林扑火中,两架米-8直升机飞行时间长达80多小时,起降85架次,运送扑火队员1800多人次,灭火物资、给养10多吨,为扑灭这场森林大火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护林防火伊春护林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分析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内蒙古大兴安岭于海俊护林防火案例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护林使者杨明松
护林路路堑边坡防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