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过时了吗?

2000-06-13 21:12
音乐周报 2000年17期
关键词:低潮高潮铺垫

经典的音乐就像经典的哲学,是对一个时代最形而上、最准确的反映和概括,常听经典的音乐,就像常读历史,能让人对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产生更多的认真。许多年没听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昨天重温时就给了我不少新的感想。

过去听这首名曲,并不觉得拖沓冗长。开始时娓娓道来,像在叙述默默的“人之初”故事。接着音乐向高潮过渡,热情描绘少年不甘寂寞、向社会展现自己的初次尝试。有奋斗就有挫折,有阅历就有回味,这时的乐曲便时而高潮时而低潮。经过积累和休整,不肯轻易承认失败的人类又开始了更加朝气蓬勃的新一轮奋斗,于是新的高潮出现。此后,随着人生曲曲折折,起起伏伏,乐曲便踏着台阶一步步递进,最后迎来一泄千里、荡气回肠、一气呵成的乐曲,可现在的感受变了。

乐曲开始不到了分钟,我就对前面的铺垫沉不住气,后面的段子一进入低潮就不耐烦。结果,我不待自然过渡,便用鼠标强行令乐曲走向高潮。这一下还可以,我终于激动起来,听完后又退回到高潮的起始处再来一遍乃至四五遍之多。

关上机器后,我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几年不见,神圣的贝多芬怎么会在这里打折扣,受到亵渎和肢解的待遇呢?再过几年,昔日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乐圣难道会被我抛弃吗?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在匆忙中积累财富,都在想方设法减少过程和环节,都在幻想一步到位,你看,迪斯科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低音炮”;电影电视剧的悬念要层出不穷、场面要激烈到底;想声小品的包袱笑料要密集得针插不入:农村的养殖户利用激素四个月可以养出一只过去四年才能养成的鳖;“百年老酒”可以在几个钟头勾兑出来;小小作坊硬要在门口竖起某某集团的大牌;歌星影星要一夜成名,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梦想一夜致富。谁能说这与全民性的心理浮躁没有一点关系?

在这种不要铺垫、有张无驰的生存空间里,哪里还有充满理性、循序渐进地对人生命运真谛作透彻揭示的贝多芬的立锥之地呢?

有人会说,我们的社会不是在快速发展着吗?为了能够平心静气聆听和理解贝多芬,我们再回到无竟无争、甘愿清贪的过去吗?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弓弦不可绷得太紧,锅炉不可烧得太热,世上任何事都不可走上极端,就目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言,即使将来不因此产生灾难,人类也终有一天会感到厌烦。会不会自觉地追求另一种节奏的生活?这就像街头女孩穿裙子那样,长裙、短裙都不能独霸百年,轮流登场才符合逻辑。

相到这里,我不再为贝多芬担忧,也许他不会永远被人冷落,就像他不会始终被人崇拜一样。

猜你喜欢
低潮高潮铺垫
到底谁呀
铺垫
画与话
低潮高地的国际法地位探究
下雪了
到高潮了吗?
关于新一轮养猪业低潮的思考
巴蒂尔Ⅱ代篮球鞋
走出“低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