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难精太极拳

2000-06-13 13:10杨嘉甫
精武 2000年8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姿势

杨嘉甫

太极拳练法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因为它的演练动作对全身各部位要求极为细微严格,有一定难度。其实它的难练处,正是它的引人入胜处。学精虽不易,但学会并不难。即使易学难精,只要学有恒心,笃实用功,刻苦锤练,教练得法,学必有成。

学拳切忌情绪急躁,不可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先学拳式套路,次练推手熟招,再求行气懂劲。开始学拳路架式,对基本姿势动作的一招一式,要严格认真地学练。打好正确基础,是练拳的首要问题。对每一动作的手法、方向、要点、路线、角度等有一清楚的认识后,再从松柔入手。动作要自然,以腰为主宰。进退闪转,要掌握好身体重心。前进后退,提腿换步姿势必须平衡。中正安舒,步法稳定,动作正确适度。要连贯圆活,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巧中生精,精益求精是提高技术的必要过程。

太极拳的虚实、开合、刚柔、曲直、起落、屈伸、轻沉、沾粘、化打等,都是由内及外、以外引内,处处是矛盾、对立、统一,彼此既互相矛盾,又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转化,某一部位姿势的不正确,就会影响到其它部位。因此开始学拳必须认真规范姿势动作,符合中正安舒、柔中寓刚的特点,以适应太极拳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刚复归柔的练习步骤。

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动作习惯固然不容易,但要改正一个不正确的姿势更加困难。如果初学拳时贪多求快,导致动作不正确,使肌肉和大脑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再改变这个已经练成的习惯,就必须付出更大努力和恒心。武术界有句约定俗成的话:“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初学者养成正确的姿势习惯至关重要。

练太极拳要求能慢能快,能随能化能发。这是一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如以“妙而意动,既而劲动”的内劲来带动外形,以致内外相合,是对以神气专一、锤炼工夫较深者而言。对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先重形后重意。先求作到“形似”,然后在“神似”方面下功夫。看似进度较慢,实际上打好基础,有利于逐步提高。在练习形成正确定型、并符合内劲要求之后,即“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能明规矩而守规矩,再向神似方面发展,就可“脱规矩而合规矩”,从而达到“神似境界”。

练太极拳不可过于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易被力所拘;若专以求气,即被气劲所阻;如专求以沉重,反被沉重所捆堕;如专求于轻浮,便多为轻浮所散。为了保持平衡,既不能为平衡而削弱动作,也不能为动作而失掉平衡。凡此种种,如不加注意,都会影响锤炼效果。练拳虽讲呼吸。但绝不强调呼吸,以心行气,结合呼吸,纯任自然。如能根据太极拳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用功日久自有力在。内部能以中和调息,气劲可出,神气可归于丹田,身体自然能坚如钢铁、稳如山岳,坚不可摧。

动作熟练后,应进一步教以关于虚实动静的变化及推手招法应用。拳论:求得一式之招熟,再求式式的招熟,由熟招而生劲,借劲而用招。本法勤于练习,便可精熟。熟则成为习惯,运用自如;精则巧妙自如,千变万化。与人接触,从心所欲,永不失于主动。故太极拳练法,主要是以精神上养成感觉灵敏,而非单从动作上追求身法的灵活而致胜。技击形式和拳术套路应是完整统一的。当年杨澄甫师有言:“打拳也是推手,推手也是打拳。”同样是、挤、按、采、、肘、靠八字要诀,从套路到推手是一系统的锻炼过程。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为懂劲,即在熟招之后,须进一步求懂劲,所以学成之后,能运劲于四肢。力只拘于一处,招则出于有意,劲则发于无形,力可尽,招可穷,惟气与劲系从心所欲,是人体固有潜能,所以说太极拳讲招必须同时讲劲,招乃劲之先,用招必要用劲,以劲为主,以招为副。拳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为此理。

太极拳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每一拳式,往往千言不能尽其妙,所难者功夫,更难的是长久功夫、真功夫。”〖JY〗□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姿势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成长的四种姿势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